假性親密的真相: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卻相當生動地描繪了一種常見的情景: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兩人之間開始有了愈來愈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當兩人看似親密地長期相處,但是情感問題一直存在,卻無法被察覺和解決時,假性親密關係就產生了.這樣的關係中有很多雙方小心迴避的禁區,也有很多被忽略的盲區,讓本來可以更加親近的關係止於小心翼翼和心照不宣.如今,伴侶之間的假性親密關係是非常普遍的.相戀數年卻不瞭解彼此的成長經歷,即將走入婚姻卻並不瞭解彼此的婚戀觀念,尤其是夫妻之間,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貌合神離的例子比比皆是.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在這樣的關係中度過餘生,我也相信那些未婚的人更希望提前做好準備以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過去的五年中,我以心理諮詢師(注:同台灣諮商心理師.)和人際關係培訓師的身分幫助許多伴侶們克服關係中的障礙,建立更親密的感情.他們中有很多人,都帶著對愛的真誠渴望建立起親密關係,也曾一度感到與愛人非常親近,並因這種親近的感覺而組建了家庭.可是賺錢養家令人疲憊,日復一日的相處讓人產生惰性,他們的關係停止成長,一輪又一輪的挑戰和衝突讓親近的感覺開始消退.親密感成了昨日的美好記憶,而對於未來的關係發展,只剩下愈來愈多的迷茫和擔憂.我們的社會,對於什麼是親密關係已經做出了非常多的描述和界定.週末的燭光晚餐,忐忑不安的表白,羞澀的牽手和初吻,情人節的巧克力和玫瑰花,雪白的婚紗和盛大的婚禮……似乎當兩個人經歷了這些過程,關係自然會變得十分親密.可事實上,合乎普世價值觀的儀式並不能保障深入持續的親密感.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品質、情感的聯結、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建立和維護關係的能力,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普遍比較缺失,很多人並不懂得具體要怎麼做,所以只能觀察、模仿一些流程化、儀式化的東西. 真愛為什麼會摻假在我的來訪者中,遇到假性親密關係問題的伴侶們往往具有這樣一些特點:首先,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中獲得什麼.當我問他們「你能想像的最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他們往往一臉茫然.替代他們做出婚戀決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壓力,「糊裡糊塗先把婚結了再說」是常見的心態.其次,很多伴侶並不完全瞭解彼此.他們雖然在形式上非常親近,甚至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並不瞭解對方對於情感、性、金錢、生育、精神追求等問題的看法.很多人是糊裡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他們需要達成怎樣的默契.而當關係出現問題、兩個人不得不坐下來談談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進退兩難.最後,很多人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從負面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中情感的表達、信任的建立、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會受到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這些問題會愈發明顯.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但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為了避免衝突,謹慎地迴避著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著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 假性親密關係怎麼破?我在情感和心理諮商工作中發現,一方面很多人對自己的情緒模式缺乏覺察和思索;另一方面,在遇到衝突時,兩個人缺少尋求專業幫助的意識.因此會反覆在一些瑣碎事務上爭論,卻忽略了對錯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匱乏和不滿足.情感交流不暢、瞭解和信任的缺失感被放大,導致誤解和錯誤的表達,才是問題的根本.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重視建設高品質的關係.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性格和情感表達方式一定有很多差異,需要有效的溝通、理智的探討和積極的表達,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容易被生活的瑣事分心,或者太忙於工作.重視關係意味著無論多忙,兩個人也會安排時間,專注於讓關係成長的事情.如何溝通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關於溝通,應該不僅僅關注具體的事件,更應該關注兩個人在關係中的角色、期待、評價和感受.對於反覆出現的問題,下次如何共同解決;久未表達的想法,是否可以在此刻和盤托出等等.只有不斷地反思和探討,才能鑄就高質量的關係.如果你們之間的矛盾已經產生,並且超出你們所能處理的範圍,我強烈建議你們去找一位做夫妻關係諮商和治療的心理諮詢師,為你們提供專業有效的幫助.很多時候花點錢接受夫妻心理諮商,便能夠解決送上萬元禮物也修復不了的問題,這是我作為諮詢師常有的感受.如果兩人已經過多地相互傷害,彼此都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時才尋求幫助,恐怕連專業人士也無能為力了.另外,不是所有不理想的感情都存在假性親密關係.當兩人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即使理解彼此也難以接納和認同時,這種關係就是不合適的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描述的是親密關係中的盲區和未被解鎖的狀態,而不合適是假設所有盲區都已解鎖,依然無法接納彼此.兩個人愈親近,是否合適的問題就會愈清晰.由於害怕面對不合適的真相而迴避更進一步的親密,是許多假性親密關係的成因.破解假性親密關係,是一個需要細心和勇氣的過程.我總和我的來訪者說,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坦誠的基礎上的,不合適、不喜歡的話,不要忽視,因為遲早要面對.世界上或許沒有絕對合適的關係,兩個人共同努力建立的親密和信任,才是求同存異的基礎.﹝延伸閱讀﹞假性親密關係>年紀大了,還有小孩,夫妻沒感覺了,要離婚嗎?假性親密關係>缺愛的孩子懂事早,「懂事」是被迫成長… 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沉默取代了理解和依賴,卻又無法分開……為什麼我們看似親近,卻貌合神離?假親密,讓我們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情感自由的年代,我們卻愈愛愈孤單.在彼此變冷漠之前,修一門情感關係課. 正視親密背後的假象,破除無法跨越的情感障礙.s你愈生氣,他愈逃避;你愈激動,他愈沉默……相愛的你們,為什麼走入無法溝通的絕境?s無論另一半如何付出,你都無法投入……生長在「認可無能」的家庭,你成了「愛無能」者嗎?s你渴望擴展交友圈,面對群眾卻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懼,只能更加封閉自己?s害怕被遺棄,於是無限增強控制慾,或乾脆冷漠、疏離……你是「焦慮型」或「逃避型」依戀人格嗎?在親密關係中,當兩人長期選擇性地迴避不願探討的議題,而繼續維持表面的和諧,「假性親密」便隨之產生.這樣的困境,要從對自我的認知和原生家庭去探討.作者史秀雄以自身成長經驗與諮商個案為例,深入探討每個人與戀人、自我及父母之間的關係,釐清造成假性親密的根本原因.唯有正視造成痛苦的根源,洞察自我關係疏離的成因,才能與他人建立健康、穩固的關係.購買資訊: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