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家有老嬰的新手媽媽,第一年在各種摸索和學習中度過了.感覺孩子似乎才剛出生被抱到胸口前而已,現在居然已經開始是個牙牙學語、學走路的幼兒了. 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親都能見證這是一個相對快速卻又耐人尋味的一段過程,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全在於父母親的外在表現及環境的養成. 這陣子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孫安佐事件,也讓許多的教養專家開始探討為何一個看起來乖巧、聽話的小孩,被獨自放在一個沒有父母約束的環境下,就變得不像爸爸媽媽認識的孩子了.這其實也是許多罪犯被發現犯罪行為之後,其家長會有的反應,像是「我的孩子從小就很乖,他不可能會做這樣的事!」「他從來沒有犯過什麼大錯,一定是交了壞朋友被帶壞了!」之類的描述. 在我還不是一個母親之前,我頂多只是跟普羅大眾的想法一樣,覺得新聞上出現的罪犯肯定是因為心理偏差才會犯下大罪,但與我無關.可是當我手上有一個孩子要養育的時候,我才發現孩子的人格養成實在跟父母脫不了關係. 我自認為是一個跟得上時代的人,當然這不是指外在裝飾跟流行,而是因著長期泡透在資訊蓬勃的環境下,自然地會獲得許多世界上正在流行什麼的消息,包括歐美父母如何教育小孩、現代兒科醫師及教養專家給父母們帶孩子的最新建議等等,雖然我不會照單全收,但也會根據我孩子的情況去做一些調整和修正. 然而當孩子的生理需求被慢慢滿足以後,接下來就是滿足其心理需求及情緒上的抒發.我自己不是一個常常被家長當面稱讚的孩子,或許是因著上一輩的家長比較難開口向著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或許也是普遍華人家庭的現象),所以我幾乎很少聽見父母親當面稱讚我,也因為這樣,我會試圖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外界對我的讚許,從中滿足我需要被肯定的心理.我知道被稱讚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也曉得過度的讚美一個人會像糖蜜一樣發酵,讓人上癮,所以當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在學著如何不過度的溺愛孩子,一味地稱讚他. 當然在該稱讚的時候要能不吝於讚美,但若是遇到了需要懲罰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做父母的常會覺得學齡前的孩子很多話是聽不懂的,所以乾脆不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一哭父母就責怪;孩子哭越大聲,父母就越抓狂,就這樣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但我最近慢慢發現其實孩子就算年紀小,當他開始學習社交這件事的時候,他們大概都能理解父母親想要表達的意思,只看我們怎麼去和孩子對話. 舉例來說,追著孩子吃飯是所有家長都很有共鳴的事,若是你家的孩子不是一個吃貨,你會發現吃飯時間一到,孩子一坐上餐桌就像身體裡長蟲一樣,吃沒兩口就動來動去,輕則撇頭不吃,重則哭鬧打翻餐具搞得餐桌周圍亂七八糟.這時候爸媽可能還好言好語一口一口地餵,等到過了15分鐘,孩子對食物失去興趣,父母對孩子失去耐性,你餵我跑、你哭我吼的戲碼就天天上演了,這樣的情況也曾在我們家的餐桌上演.然而我最不能忍受的事還不是孩子不好好吃飯,而是他不吃還把食物故意丟到地上,我講一次,他丟一次,就是看食物不順眼一樣.起初我還很認命的一直替他撿起來,撿到後來火都來了,一直浪費食物真的很過分,甚至也對他生氣,但情緒退了之後這樣丟食物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還好我是一個基督徒,有一個秘訣幫助我能迅速消氣,當我轉身把餐具收到廚房的時候,我在那裡深深嘆了一口氣,呼求主的名,問問主我到底該怎麼教孩子呢?其實每次當我情緒快要爆發的時候,我裡面總會有一個聲音提醒我不要用負面的語氣辭去對孩子說話,孩子完全能感受到我不悅的語氣,他的情緒也會被我帶動.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轉向主,求主給我智慧.結果後來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坐下來要吃晚飯,我為孩子準備好了他的食物,正要讓他邊自己吃我邊餵的時候,他吃了大約五分鐘,又舉起手來要把食物丟地上,這時候我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寶貝,你不喜歡吃嗎?還是你吃飽了?如果你不吃,給媽媽,不要丟在地上,這樣很浪費.」當我邊說的時候我就邊伸出手來,結果孩子竟然就乖乖的把手中的食物放在我手上,還對我笑.一開始我以為是巧合,第二次他又舉手要丟,我也再次把手伸給他,他也乖乖的把食物交給我.當下我真的覺得孩子好棒!有一種我們終於可以溝通了的感覺. 藉著這次的機會,我實在看見孩子的教育很不容易,可是我們需要倚靠主,需要有從神而來的智慧.然而在教會中也有許多當媽媽的姊妹們,每次和她們在交換孩子的養育情報時總會得激勵和幫助,如果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養小孩,其實很常會看不見自己的盲點,也不曉得養育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孩子怎麼總是不乖?很容易會只看見孩子身上的缺點卻忽略了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我們所沒有的優點.學習珍賞孩子的優點也是父母必須放下身段去做的事,適度的讚美確實是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而且神起初造人的時候說了一句「甚好!」人比祂所造的萬物都要好,因為神造萬物的時候都只說好,唯獨造人的時候才說「甚好!」所以當父母的我們也要從各方面去認識孩子有許多「甚好!」的地方,抱抱他們,給他們一些愛的鼓勵吧! (原文刊登於:http://www.luke54.org/view/1060/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