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問問恁老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恁老師:恁老師,我的孩子現在唸幼稚園,他跟我說在學校被欺負,被人打了,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好?我是不是要我孩子打回去呢?不然他怎麼應付小霸王呢? 解答:在恁老師這個世代,我們爸爸媽媽比較會生小孩,兄弟姐妹多一些,在學校發生的任何事,只要是老師說我們不對,回家我們一定是先被罵一頓、再激動一點就是打一頓,幾乎沒機會反駁,不要說反駁,就是陳述出事實爸媽也不見得覺得你是對的,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多,爸媽真的沒太多時間去顧慮到我們的情緒,二方面也是老一輩的父母親表達關愛的方式,就是用處罰來表達「我希望你好!」的祈願. 時代在轉變,少子化是普遍現象,加上現在父母的知識水準也提高了,多數孩子可以和父母親分享生活大小事,孩子和父母親的關係比較像朋友,比較能和孩子溝通,比較起恁老師那個年代,這個世代孩子和父母親在親子關係上,是比較和諧的.但,這也意味著,父母和孩子都是同一陣線,因此,當孩子進入和同儕、和師長相處的團體生活時,一定會有許多讓家長不知所措的情況發生,以下我們會按照依照孩子的成長階段可能會有的情緒反應,給予建議: 幼齡與小學中低年級時期的孩子正屬於建立自我、學習如何與團體一起生活的階段,多半回家來會和家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比方:老師今天給我糖吃、學校今天發獎狀給我、同學今天跟我一起踢球、因為班上太吵所以全班一起被罰站、我不敢自己去廁所⋯⋯這個階段,孩子有任何的情緒反應,當爸媽的都不要在一開始就否定他的反應,也不要在把大人的情緒,加諸在小孩的紛爭裡,因為這時期的孩子也正在學習情緒表達和建立與團體生活的信心,家長需要陪同孩子讓情緒做適當的抒發、排除孩子負面情緒,並同時建立孩子與團隊生活的信心與方法,因此當孩子回家說:某某某欺負我!某某某打我!誰誰誰不喜歡我!家長不要先跟著一起生氣,不要說出以下這些話:*「他打你哪裡?我幫你打回去!」或「他打你,你就打回去!」—記住孩子的生活是他自己要過的,不是你要幫他過的,你不要幫他解決問題,而是要告訴他面對問題的方法.但面對小霸王,孩子有必要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出手嗎?這個處理方式沒辦法真正保護到孩子,現實狀況就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李小龍,你無法確認你的孩子真的可以打贏,要是他被揍的鼻青臉腫反而會傷害到自己,回來也會雙手一攤跟你說:「都你害的啦!」或是他因為習慣用打架來解決問題,結果又變成另一個小霸王⋯⋯然後軟弱一點的孩子還會因此而害怕父母,也會越來越沒有自信. 因此不管在什麼前提下,都不該鼓勵孩子以暴制暴,或是習慣以打人來解決問題,對孩子來說,被打或發生紛爭不是怕痛,而是害怕:「沒有人和我玩了」、「沒有人喜歡我」,也意味著:「我對團體生活沒有信心!」「我不懂和別人怎麼相處」這時候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被其它孩子打,或者為什麼和其它孩子打架,比方孩子常為了爭奪玩具或是為了玩遊戲規則不清而發生糾紛,這時候就可以建議他要懂得分享或是把遊戲規則表達清楚,真的遇到小霸王時也千萬不要建議孩子出手,要教會他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大聲跟師長報告吸引老師注意:「老師,某某某打我了!」,大聲表達立場:「某某某請你不要這樣對我,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或真的在家裡傳授他幾招閃躲的功夫.有些父母可能會告訴孩子,和會打人的小孩保持距離,或不要和他們交朋友,但這會讓孩子用逃避的方式面對他們遇到的問題,因此,要陪養孩子不畏懼、不閃躲、廣結善緣的胸襟和處事的方法,才是真的給孩子面對生活的方法啊!另外,也請找孩子的老師協助,並進一步釐清楚狀況,千萬不要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前就越級報告,比如馬上打電話給園長或邀請有力人士介入,做了這件事就等於在說:「我覺得老師沒辦法處理好我孩子的問題」、「我不相信老師」,要把老師當成是你的隊友,一來是老師才是最了解孩子狀況的人,二來老師才是幫助你讓孩子學會團體生活最重要的角色,他才是可以給你最客觀建議、並幫你解決問題的人.當然,這世界確實會有不適任的老師,但那又是另外一題了,我們下回分解!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