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禾實驗教育學校〉以茶道、書法磨身心素養作者:陳培思「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是新課綱9大素養之一.看起來抽象,但藉由好的課程設計,能夠讓學生調整本質性的基礎,道禾實驗教育學校的茶道、書法課程,就是個設計細緻的例子.位於台中的道禾實驗教育學校,向來強調學習應著重啟發孩子的獨特性.道禾的課程中規劃了一系列東方文化素養的課程,讓孩子透過茶學、劍道、書墨等,除了體驗藝術美學,也學習「由藝入道」,體會「知止敬虔」,逐步幫助孩子們走向內觀自省. 「動機」是珍貴的學習動能茶、書、擊劍等之所以在課程中被稱為「道」,重點就是不只學習技藝,更是修練德行、美學,以及個人的心性.道禾實驗教育機構校務長蔡佩伶指出:「課程規劃就是從整體出發,一步步帶領孩子學習沉澱,覺察、面對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連帶培養了靜心的專注力.」「研究指出,小孩專注力就是20分鐘,但很多孩子可以看螞蟻看上大半天,」蔡佩伶強調,其實孩子的專注力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學習的課程是否有辦法進到孩子心裡,引發孩子繼續挖掘的動機,「就像是孩子玩遊戲,「玩興」這件事在學習很重要,是帶領孩子進入其中的珍貴動能.」「比起「專注」,我更喜歡用「投入」形容,」蔡佩伶強調,如果課程鋪陳安排無法引人入勝,只是在技法細部反覆操作,孩子感受不到美在哪裡,缺乏「哇!我想往下看看」的動機,專注度自然就會轉移. 有步驟帶領孩子思考,感受藝術的美道禾的課程設計,不強迫孩子反覆練習技法磨練耐性,而是透過一個個步驟帶領孩子思考,感受藝術中的美、檢視自己的能力與喜好,進而探究個人特質.課程設計有幾個原則:課程設計原則1.不低估孩子的心智能力:道禾從小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茶道.很多人會訝異孩子怎麼做得到?蔡佩伶認為,「很多人低估孩子的心智能力,卻高度要求孩子的認知層面學習,其實如果讓孩子勝任具有意義的任務,大人往往會因孩子可以做得很好而震撼!」道禾的茶道課程中,並不因為是低年級孩子,就使用道具或其他替代品.除了讓孩子能真實領略、感受茶具的美,也因為知道茶具易碎,反而聚精會神、小心翼翼,非常謹慎的使用,並會設法攜帶、保存好茶具,甚至不需要老師特別提醒,對待茶具專注的態度就自然而生.茶道課的開端,也不是背誦泡茶的流程規則.小一的孩子必須先學習擔任「茶客人」,茶主人則由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擔任,負責接待.這種混齡的共學方式,讓雙方都更投入其中.年長的學生因為擔任茶主人角色,必須認真關照茶客人需要,也因為期望成為學弟、妹的榜樣,不會馬虎;而年紀小的茶客人,則在過程中仔細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學習如何做一位茶主人.「孩子必須小心的注入滾燙熱水、思考如何沖出順口的茶,茶席中雙方學習關照彼此,而不只是自己,」中學部主任陳建宏強調,小組團體的活動,會讓每個人高度參與.課程設計原則2.給予思考空間:道禾讓孩子學習書法,並非從一般認知的九宮格開始,而是一大張白紙,讓孩子自己把字寫進紙裡.小學部主任雷千慧指出,「小一生要學習布局,如何把四、五個字放進紙裡.剛開始經常字寫太小,紙就會剩下太多,又或是發現才一半已經寫不下,孩子會自己去換一張紙,一次又一次嘗試,直到恰恰好把所有的字都放進紙裡.」課程中,老師也會告訴學生如何留白、讓畫面具有美感,卻是藉由讓孩子觀賞作品,去發現與體會該如何留天、留地,而不是由老師在紙上畫好框線規範.書墨傳習教師邱政綱認為:「學習歷程重於結果,我們開放讓孩子嘗試各種可能,例如如何用筆?玩水墨,水和墨、墨和水,誰先誰後?如果已經全部規定好,老師一直指正對錯,學生的目標就只會剩下符合老師規定,而不再嘗試、思考.依樣畫葫蘆是感受不到任何樂趣的,自然就無法投入.」課程設計原則3.讓孩子從經驗找到學習方式:道禾讓孩子從大量的經驗中不斷自我學習,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從經驗中去體會,而不是靠反覆訓練單調的動作磨練操作.道禾每年都會舉辦無我茶會,由小三以上的學生負責擺設茶席.曾經有小二學生主動要求想擔任茶主人,雷千慧指出,「這幾個孩子並非學術傾向的孩子,在課堂中常被認為愛動來動去、坐不住,但他們主動要求參加茶主人檢定,在家靜下心來,一次又一次把所有動作反覆練習到位,通過茶主人考核.」有了這次經驗,觸動了這幾個孩子的學習成就感,也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如何透過專注、投入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進一步複製到其他學習上. 循序漸進帶領學生由藝入道負責編排道禾書墨課程的邱政綱發現,現今的書法學習鎖定從楷書開始,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正經八百寫字,練習永字八法,違背兒童活潑好動的本性.「不符合孩子發展的學習,孩子當然會坐不住,並不會因為強迫孩子一直寫,就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重新思考了書畫同源的脈絡,邱政綱扭轉書法課程學習順序,把最有線性表現的草書做為孩子從塗鴉跨到文字的接軌:小一學習草書,接著依序才是行書、隸書、篆書,到五年級才學習楷書.邱政綱解釋,從草書觀察墨韻線條變化、認識筆墨紙硯,就是「知」;到行書有了停頓,讓孩子知道「止」;接著隸書就筆筆分開,要學習簡單的技法,開始具備謹慎的「敬」思惟;而篆書講求調息呼吸和手臂平穩,就是「虔」的態度;最後到了楷書,必須堅持完備「知止敬虔」,才能把整個字好好寫完.六年級後,邱政綱讓孩子自由感受對什麼字體、什麼帖比較有感覺,選擇能表現自我的書體,展現個人特質.「不知所以然的臨摹,只是複製別人,孩子不需要做他們,而是要認知自己特性,找尋自己的樣子,摸索、學習做自己.」透過這一整套課程,帶領孩子逐步走入書道的世界,沉靜下來,內觀自省.不只講究把字寫得美不美,而是在書寫過程中,讓孩子不斷思考自己的行為:如何用墨,會呈現什麼結果?如何透過書寫展現自我?並反求諸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缺乏什麼、還有什麼不足,需要如何修正.延伸閱讀:1.知名律師呂秋遠:親子相處,要同理對方想法2.家長不想管,老師不敢管?把孩子教好是誰的責任?親師大戰的結果輸家都是孩子!3.一個泥水匠的告白:請教教我數學我想找回失去的......4.不評判,只確認感受,讓孩子完整體驗每個情緒5.遲鈍不一定是壞事,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