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要當一個好爸爸「男生不准哭.你的小鳥被割掉了嗎?」 「我長大要當一個好爸爸,就是那種不會亂發脾氣,會與孩子好好溝通的好爸爸.」這一段看似稀鬆、平常的話,卻把我惹哭了.因為那是出自一位九歲男孩,從肺腑發出來的心聲.那是男孩長大的願望,是自我期許,更是他此時此刻的盼望,也是一個只能冀望於未來的自己,一個今日難以實現的盼望. 男孩的父親並不是傳統所認知的壞爸爸.相反的,他可能還是鄰居間評價甚佳的父親,只是崇尚著「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古老定律.一個從小被修理大的孩子,在行為舉止上可能會傾向畏畏縮縮、唯唯諾諾,但是這孩子卻完全打破我過去的刻板印象.一見面,我還來不及打招呼,他便己先啟動見面禮.「嗨,醫生好.我有一個優點,就是我不怕生.」九歲的孩子,如此直白又早熟的開場白,真是罕見.我一路享受於他「不怕生」而散發出的春風煦陽.我只需微笑著傾聽,而他似乎掏心掏肺,全部傾瀉而出,但接著我聽到的內容,卻讓我彷若遭受雨打雷劈,全身濕淋淋,打從心底冷颼颼的抖顫個不停. 男孩生長在一個三代同堂的軍人家庭.爺爺是退伍軍人,只有父親一個兒子.父親繼承父業,是現役軍人.其實,男孩還有兩個妹妹,不過,因為男孩既是老大,又是家裡唯一的男兒,所以爺爺與父親將種種光耀門楣的期許,全部押在男孩身上.於是,爺爺雖然愛孫心切,總對男孩噓寒問暖,關照得無微不至,但是卻少了老人家對孫兒常見的慈眉善目的疼愛.爺爺不是含飴弄孫,爺爺對待男孩,比較像是執行鐵的紀律,訓練鋼的意志. 天氣熱,爺爺不准男孩吹冷氣;天氣冷,爺爺不准男孩洗熱水澡,因為要鍛鍊強健的體魄.吃飯時,爺爺不准男孩以嘴就飯,必須雙手捧碗,以飯餵口;咀嚼時,必須雙唇緊閉,不可以嘴巴張大地咬,露出牙齒來,更不准發出聲音.如果一不小心,男孩把飯粒掉到地上了,下場將會悽慘無比.爺爺會叫男孩把飯粒撿起來,再數數看,總共掉了幾粒米.每掉一粒米,就罰站十分鐘.如果不小心掉了一坨飯,一數十來粒,那麼,一站就是一、兩個鐘頭. 偏偏男孩天性樂觀,常大笑、愛唱歌.放學時,男孩開開心心返家,唱唱跳跳,甚至大嗨起來,大呼小叫,總免不了招來爺爺的怒目喝止.爺爺對考試成績要求嚴格,規定男孩每一科都必須考九十五分以上.如果沒有達到標準,當週的星期天,就是失去自由的禁足日. 男孩擁有天使心,說著爺爺的嚴厲,仍不忘幫爺爺說好話.「有時候真的被管得很煩,心裡就會有一個聲音跑出來:「你是我爺爺,又不是我爸爸,幹嘛管我.」不過,我很快知道這是不好的聲音.「像我有一位好朋友,考九十六分,考得很好,對不對?但他還是躲在廁所裡偷偷地哭,因為只要沒有考一百分,一百分喔,他爺爺就會打他.我如果有考九十五分以上,我爺爺根本不會對我怎樣啊.」 孩子啊,這是比慘大賽嗎?只要有人比你更慘,你就感到欣慰了嗎?考試幾分及格呢?六十分啊,表示只要考六十分以上,這個科目,你已經大部分都瞭解了.就算考不及格,也沒有人應該為考試分數而受處罰啊,因為沒有人應該為「老師的教學,學生聽不懂」或者「我對這個科目比較笨拙,比較沒有興趣」而被罰.考試考不及格,不是做錯事,更不是做壞事. 可是比起爸爸,爺爺根本是「愛的教育」,父親才是真正「鐵血教育」的實踐者.男孩的父親週五才回家,每週只回家一趟.有一回在幼兒園,上數學課時,男孩突然跳來躍去地大嗨起來,結果被老師帶到園長室去冷靜一下.當父親回家知道了這件事,完全不問緣由,把男孩叫來,命令他脫下褲子,狠狠揍了男孩的屁股,直到瘀青片片.男孩像是處在動輒得咎,隨時隨處都可能挨揍、挨巴掌的環境裡.當男孩看電視看太久、看太晚,爸爸喝令:「電視關起來.我數到三.」如果在數到三之前,還沒有把電視關掉、屁股離開沙發,爸爸就會把他拖到地上,一腳飛踹過來.男孩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著時,也要小心爸爸隨時又要打人.爸爸會先警告:「再翻下去,看我怎麼修理你.」有時孩子一下忘記了,不小心翻了身.爸爸是絕對說到做到,孩子又是吃一頓巴掌.男孩說:「我最討厭國語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國語也是害我被打的主因.國語要一直背.如果寫錯了答案,爸爸心情好的時候,只會罵我是白癡,但他心情差的時候,我就倒大楣了.」男孩從小學會看父親的臉色,也會模仿父親的模樣. 他像懺悔般地說著:「我有一些壞習慣,是跟爸爸學的.像學爸爸罵人,罵很難聽的話;還有在一年級的時候,會跟同學搶盪鞦韆.搶輸了,我就打同學.老師過來勸我們,我連老師都打.因為我很生氣.我爸爸生氣的時候也是這樣啊.他生氣就會打我.」但是,男孩的爸爸並非一直都像凶神惡煞.平常心情好的時候,根本是兒子的大玩偶.爸爸會跟男孩玩躲貓貓,會與男孩並肩打遊戲,就算無聊到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只要爸爸興致一來,也會跟男孩從沙發滾到地板上抓癢、打鬧.從言談之間,看得出來,男孩很愛爸爸.男孩的媽媽也說:「是啊,你不要看他被爸爸修裡得這麼兇.每一個星期,爸爸要去上班時,他都哭得好傷心,哭喊著叫爸爸不要走……」可是,爸爸的回應都是:「男生不准哭.你的小鳥被割掉了嗎?」 我告訴男孩和母親,如果爸爸再這樣打小孩,實在應該打一一三的求救電話了.男孩說他曾經跟一位愛心志工媽媽講過,他被爸爸家暴.結果,那位愛心媽媽回他:「一定是你先調皮搗蛋.這樣不是家暴啦.」男孩的母親也跟父親談過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傷害,但父親卻不以為然.「我就是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我不是熬過來了嗎?等孩子長大,就會瞭解我的用心良苦.」只能說這男孩天賦異稟.他有豐沛無比的愛與樂觀,打不消,揍不退.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男孩給了自己一個宏大的期許──要當一個不發脾氣,會好好講道理的爸爸. 男孩在與我道別時,竟然主動問我:「我可以抱你一下嗎?」然後男孩送給我一個抱滿懷的大擁抱.連我都感受到他給的愛. ﹝延伸閱讀﹞幼兒園的數學題:晚會寫1、2、3,孩子的人生,會有差別嗎?3歲時,被送到育幼院…但他的畫中卻畫著「家」…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這些教養真相,或許殘忍,但我們不能不面對.一個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醫生.‧媽媽收到女兒的成績單,直接往女兒臉上丟,大喊:「我沒有妳這種女兒!」‧熱心助人的男孩,他的媽媽卻說:「他是很乖啦,可是乖有什麼用,又不能換成分數.」‧爸爸得知女兒選上排球校隊,打電話給導師:「我們家的孩子是要考醫學系的,不是來打球的.」‧媽媽栽培她,希望她考上台大.她卻在考上台大一年後,選擇休學到澳洲,離媽媽遠遠地.31年來,在李佳燕醫師的診間,每一個心受傷的孩子,每一個質疑「爸媽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的孩子,以及呼喊「我要考上離家最遠的學校」的孩子……這些透露著掙扎、憤怒與悲傷的小小臉孔,李佳燕醫師沒有一刻忘記.於是,她心疼地寫下來.她希望,父母能‧看‧見.李佳燕醫師,她為兒子選擇不學寫字,不學與ABC,僅強調快樂成長的幼兒園.她告訴兒子:「考試成績、訂正、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面對「你這母親是怎麼當的?」各種排山倒海的質疑目光與龐大壓力,她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為她記得當年自己總是考第一名,卻從此失去友誼.31年來,她也在診間看到許多靈魂受傷的孩子.那些為了獲得父母肯定,不斷逼迫自己到無法喘息的孩子;那些完全孤立無援,只能靠講髒話、學跆拳道自保的孩子.她想吿訴父母,請放下視考試成績為評斷孩子的唯一方式;她希望父母能蹲下身,看著孩子澄澈的雙眼,傾聽他們的想法;她更期待,父母能看見孩子的獨特與潛能,孩子也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而有勇氣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樣貌. 購買資訊>>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