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三歲,他被送離開了家,對「家」應該是沒有印象的.但是,他的畫,處處是家. 哪一個孩子,不是在父母懷胎孕育下生到人間,然而,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慈母愛,兄姊友弟妹恭的家庭環境中長大.有的孩子是成長於一群毫無血親關係的人之中.他們住在育幼院.當我首次受邀到育幼院演講時,內心其實非常忐忑不安.我要面對的不是一群關心自家孩子未來,對於教養孩子擔憂無措,期待我的錦囊一打開,就能妙計紛紛迸出的父母,也不是負責孩子的傳道、授業、解惑,注重班級管理的老師,而是一群職業是社工,還要兼任家長、課後老師,因此只靠其職業能力絕對不足,還必須擁有「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同思想的胸襟.我要如何感動這群應該已經鞠躬盡瘁的聽眾呢? 等我演講完,從頭聽到尾的院長站起來做總結.這是每回演講時,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因為,聽長官怎麼說,我便心知肚明,今日是白費口舌呢,還是發揮喊水能結凍的能耐了.我豎直了耳朵,但仍無法猜測出院長可能發表的言論風向.結果,院長未語先哽咽.如此激動的反應,著實讓我因為感動與感恩而全身發熱、滾燙.院長說:「我一面聽,一面在思考.我們對孩子訂下許多的規範,是有必要的嗎?我們要孩子遵守規範,結果規範愈訂愈多,卻造成孩子犯規愈頻繁,孩子也更加挫折.然後,我們便認為是孩子有問題,甚至要他服藥變乖、能順從.這樣對孩子,是好的嗎?還是我們只是為了方便行事而已?我們需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了……」院長說來誠懇,聽者無不動容. 回來之後沒多久,我便接到育幼院的訊息.「佳燕醫師,我們育幼院有一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本來他只是有學習遲緩的問題,現在老師又說他好像是過動兒……」我們約了見面的時間.社工員帶著滿臉歡喜的孩子進來診間.「阿姨帶我來高雄玩,我當然開心啊.」我望著孩子快樂的笑容,反映著純真的滿足.我也跟隨他的笑容,笑滿懷.孩子帶我回到純淨如水透晰的喜悅,簡單如盤古開天最初始的欲求──能出門遊玩,便喜樂充滿.孩子是有父親的,但因為無法承擔一個人養四個孩子的重擔,所以只好把最小的孩子送到育幼院.那一年,母親也離他們遠去,孩子才剛滿三歲.剛上幼兒園大班時,老師就向育幼院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進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孩子可能有學習遲緩的問題.我詳問了社工員,孩子當時在學習上,究竟有哪一些部分明顯落後了. 「唉,其實,在五歲之前,育幼院著重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要學很多事情呢,要學會自己上廁所,自己摺棉被,自己穿衣脫衣、穿鞋襪脫鞋襪.東西用完要放回原位,自己玩的玩具自己要會收拾.我們都覺得孩子的年紀這麼小,能學會做這些事情,就已經讓人既心疼又欣慰了.我們並不著重教導認字、寫字,因為我們想那一些應該是到幼兒園大班再學就可以了.」我完全認同育幼院的理念與做法.我心裡也暗自對照起我身邊幾位有父有母的小孩,那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可能遠不及這些育幼院的孩子.「謝謝你的認同.可是,幼兒園的做法並非如此.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從小班,至少中班,就已經開始練習寫阿拉伯數字和注音符號.所以到大班時,有些小朋友已經會注音、拼音了.我們的孩子,別說拼音,連、、、都不認得啊.我們是上大班才開始學寫1、2、3……所以開學兩個星期,老師發現我們的孩子完全在狀況外.經由我們的解釋,幼兒園的老師才瞭解.不過,老師還是提醒我們,也許帶孩子去評估一下,以防萬一,也是好的.」 眼前的孩子,正轉著椅子.「轉著椅子」這個動作,最好不要在醫師面前做,因為醫師的腦袋可能會閃出好幾個疾病的可能.我還記得有一位從德國回來的特教老師,曾經氣急敗壞地告訴我,他帶兒子去看小兒科,那時他兒子一坐上轉轉椅,就開始轉得天昏地暗,因為這是家裡的椅子幾乎不可能有的功能.結果,小兒科醫師立即告訴他:「你的小孩可能有過動症.」雖然他只是帶小孩去看過敏.轉著椅子,孩子的表情透露著像是坐在兒童樂園轉轉杯裡的幸福.我氣定神閒的與孩子聊.「你喜歡上什麼課?最不喜歡上什麼課?你平常放學以後都做什麼事呢?你喜歡玩什麼玩具?有沒有好朋友呢?是誰?你都跟好朋友玩什麼呢?」這孩子坐在椅子上,一邊轉著,一邊回答我.「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啊.因為可以跟朋友玩啊,我跑很快喔.我最討厭國語,因為老師都教很難寫的國字.我放學回家就寫功課,洗餐盒,倒垃圾,出去找弟弟妹妹玩啊.我有很多好朋友,他們是……我們一起玩樂高、畫畫,還有刺洞洞.」這孩子記不住任何一位老師的名字,倒是對小朋友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什麼是刺洞洞啊?」孩子花了很大的力氣,看得出來,已經盡其所能的希望我也能領會「刺洞洞」有多好玩.孩子恨不得我們可以一起玩.可惜我悟性差,一再讓他失望.「你們會一起畫畫?你喜歡畫畫嗎?」「我很喜歡畫畫.我畫給你看.」孩子的筆觸穩定熟練,不論是畫直線、畫圓圈,還是畫人的造型.他毫不猶疑地畫完一張圖,並慷慨地與我分享.「這是我的家,裡面住著爸爸、媽媽、兩個哥哥、妹妹和我.另一棟房子住著我的阿公、阿嬤,樓下有好幾個警察保護他們.我們家有大樹圍繞.你看,我們家外面來了一個壞人,但是,沒有關係,警察馬上就把他抓走了(孩子在警察的手上畫著手銬).警察把壞人抓到這裡關起來(他特別換了不同顏色的筆,來畫關著壞人的鐵欄杆,以凸顯關在裡面的壞人).警察會好好看著他,不要怕.」我望著孩子,孩子仍兀自看著他的畫,滔滔不絕地解說著,而我的眼眸已布滿淚光.三歲,他被送離開了家,對「家」應該是沒有印象的.但是,他的畫,處處是家.家,是他永遠的想念與想像. 我與社工員談話時,孩子在一旁繼續畫著.一邊畫,孩子一邊哼起歌來,歌聲揚起,隨興如同在河中游水的小魚兒.與他們道別,我送他們步出診所大門.我聽到社工員問孩子:「今天好玩嗎?」孩子快速地回答:「好玩.」 我掩上門,停在門後.有好一陣子,挪不開腳步. 孩子,今日,我因你洗淨一身塵囂繁華,成了簡單樸素之人. ﹝延伸閱讀﹞「男生不准哭.你的小鳥被割掉了嗎?」我長大要當一個好爸爸…幼兒園的數學題:晚會寫1、2、3,孩子的人生,會有差別嗎?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這些教養真相,或許殘忍,但我們不能不面對.一個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醫生.‧媽媽收到女兒的成績單,直接往女兒臉上丟,大喊:「我沒有妳這種女兒!」‧熱心助人的男孩,他的媽媽卻說:「他是很乖啦,可是乖有什麼用,又不能換成分數.」‧爸爸得知女兒選上排球校隊,打電話給導師:「我們家的孩子是要考醫學系的,不是來打球的.」‧媽媽栽培她,希望她考上台大.她卻在考上台大一年後,選擇休學到澳洲,離媽媽遠遠地.31年來,在李佳燕醫師的診間,每一個心受傷的孩子,每一個質疑「爸媽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的孩子,以及呼喊「我要考上離家最遠的學校」的孩子……這些透露著掙扎、憤怒與悲傷的小小臉孔,李佳燕醫師沒有一刻忘記.於是,她心疼地寫下來.她希望,父母能‧看‧見.李佳燕醫師,她為兒子選擇不學寫字,不學與ABC,僅強調快樂成長的幼兒園.她告訴兒子:「考試成績、訂正、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面對「你這母親是怎麼當的?」各種排山倒海的質疑目光與龐大壓力,她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為她記得當年自己總是考第一名,卻從此失去友誼.31年來,她也在診間看到許多靈魂受傷的孩子.那些為了獲得父母肯定,不斷逼迫自己到無法喘息的孩子;那些完全孤立無援,只能靠講髒話、學跆拳道自保的孩子.她想吿訴父母,請放下視考試成績為評斷孩子的唯一方式;她希望父母能蹲下身,看著孩子澄澈的雙眼,傾聽他們的想法;她更期待,父母能看見孩子的獨特與潛能,孩子也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而有勇氣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樣貌. 購買資訊>>博客來﹝延伸閱讀﹞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這些教養真相,或許殘忍,但我們不能不面對.一個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醫生.‧媽媽收到女兒的成績單,直接往女兒臉上丟,大喊:「我沒有妳這種女兒!」‧熱心助人的男孩,他的媽媽卻說:「他是很乖啦,可是乖有什麼用,又不能換成分數.」‧爸爸得知女兒選上排球校隊,打電話給導師:「我們家的孩子是要考醫學系的,不是來打球的.」‧媽媽栽培她,希望她考上台大.她卻在考上台大一年後,選擇休學到澳洲,離媽媽遠遠地.31年來,在李佳燕醫師的診間,每一個心受傷的孩子,每一個質疑「爸媽是愛我,還是愛我的成績?」的孩子,以及呼喊「我要考上離家最遠的學校」的孩子……這些透露著掙扎、憤怒與悲傷的小小臉孔,李佳燕醫師沒有一刻忘記.於是,她心疼地寫下來.她希望,父母能‧看‧見.李佳燕醫師,她為兒子選擇不學寫字,不學與ABC,僅強調快樂成長的幼兒園.她告訴兒子:「考試成績、訂正、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面對「你這母親是怎麼當的?」各種排山倒海的質疑目光與龐大壓力,她堅持為孩子發聲,也將這份允諾,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為她記得當年自己總是考第一名,卻從此失去友誼.31年來,她也在診間看到許多靈魂受傷的孩子.那些為了獲得父母肯定,不斷逼迫自己到無法喘息的孩子;那些完全孤立無援,只能靠講髒話、學跆拳道自保的孩子.她想吿訴父母,請放下視考試成績為評斷孩子的唯一方式;她希望父母能蹲下身,看著孩子澄澈的雙眼,傾聽他們的想法;她更期待,父母能看見孩子的獨特與潛能,孩子也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而有勇氣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樣貌. 購買資訊>>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