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我們買房了 但今天要分享的並不是房子的開箱,而是再購屋時發生的一些經驗之談.有要買房子的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但我們並非專業,只是把經驗分享出來而已唷~~~有任何買屋的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士比較適當!!! 其實從決定結婚開始,跟開明的公婆達成的共識就是「要自己獨立搬出去生活,才真正叫成家.」然後呢就開始了我們的看屋之路... 從最剛開始我們都先朝「中古屋」的部分看起!(當時我們都看15-20年的房子)有些朋友說「幹嘛要買老房子啊?新房子不是比較好嗎?」、「那些房子也舊得太誇張了吧?」、「舊房子得格局都超怪的幹嘛要買?」、「這樣裝修不會更花錢嗎?」........但也有些朋友說「不錯啊!舊一點的房子坪數很大!」、「市區超多二手老房子的拉」、「以前的房子好啊!比較堅固」.......但當時的想法是覺得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中古屋絕對是第一的首選!因為中古屋的入手價格絕對比新成屋來的漂亮、大小坪數也不會輸給現在的新屋、有部分的建材也比現在耐用、還有有些房子的座落的地段也會比新成屋來得好!但,這個但出現了!容我休息喘口氣換下一段再來詳談..............正因為是「中古屋」你就必須要有砍掉重練的打算!(我說的是要看長久遠的居住感受)以單單房子來說,就電路管線而言,重新拉過這是絕對的事(現在透天很多人會希望有兩顆電表啊!)、老房子的室內空間規劃「絕對是浪費的」因為以前人沒有太過多的系統收納概念、衛浴設備也可能完全不符合現在人的使用習慣、地磚已經變形、油漆已經斑駁⋯⋯等等的硬體問題.但其實最麻煩的部分是「水路」無法有過多的修改,很常跟隔壁鄰居會有共用到的問題,曾經聽過同條巷子第二戶在通排水結果家裡炸水,又或者是隔壁在洗澡我這邊的水管也會呼嚕呼嚕地叫!軟體的部分,正因為是中古的房子,所以就必須要有跟舊有街坊鄰居相處的問題、還有前身的屋主是為何原因而決定售屋.我跟黃先生還看過前身是做神明壇的呢!! 現實的經濟問題,其實買中古屋是為了省預算,但你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儲蓄,畢竟中古屋的貸款成數一定低於新成屋,光這點不見得符合你的需求,還有裝修的費用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筆大資金呀! 所以,我們傻傻的轉看了「投資客」的物件,所謂投資客的物件就是「由他們買中古屋進行翻新裝修,再二手釋出」.雖然每次去看都有那種買了我一卡皮箱就能馬上入住的感覺,但卻發現其實「暗藏危機」.除了裝潢的樣式風格不見得是你喜歡的之外,在裝潢的用料上也是有很大的疑慮.防不防水、耐不耐用、是實木還是貼皮、板材(氧化鎂板-通常用於天花板)及隔間的問題,最嚴重的甚至是本身屋況有漏水或是壁癌的危機.這些問題再經過看似完美的包裝之下都無法察覺,等到入住了一陣子之後才發覺實在會後悔莫及啊! 看遍了中古屋、投資客物件已經讓我們對買房子這件事情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原先一頭熱的氣氛好幾度降到了冰點.最後我們選擇看「蛋白區與蛋黃區-市區與郊區」交界的新成屋,捨棄了最最最在乎的「住市區」的這件事.(當初會想選擇中古屋是因為大多數都在市區,現在轉換是因為地點遠點價格就能低一點)而新成屋又有預售屋的這個選項!新成屋就是已經蓋好在那邊,你能看得到所有的一切.預售屋就是一個建設公司規劃的藍圖,大部分就是看圖然後現場就是一塊甚至連整理都還沒整理好的土地. 因為對於自己的家有太多的幻想(地磚顏色、房子隔間、廁所大小、插座位置.......)所以我們選擇了預售屋的這個選項.我們最後選擇的房子,當然第一個吸引我們的點就是房子所在的地點,依然屬於嘉義市、附近有公園、有國中小學、有市場、交通上不管到市區甚至是上高速公路都很方便.還有比起市區的價格,接近郊區的價格真的低了些許.再者是建設公司「畫出來」的房子外觀也屬於心中部分喜歡的樣子,所以再來來回回的考慮之下......我們買了!時間是105年的10月,沒錯!就是兩年前! 在這裡,我們不說怎麼殺價的過程、也不特別談簽約的過程、更不會指名道姓的說出建設公司的名字,以下所述就是這次購屋的最大經驗及收穫! 還記得第一次去看基地時還是一大塊整理中的土地(土地前身是種稻米的農地),再經過半個多月的考慮成為屋主去看基地時,已經開挖地基了.爾後有空就去談談我們新家想要進行客變的部分.再準備填平一樓平面時,我們決定將廚房與後院的小門改為大落地窗、將二樓改為整層的主臥房、將主臥廁所的空間拉大、增加個房間插座數....然後只要一有空就滿心期待的去看我們的房子,每一週看又不太一樣、每個月看又多了一樓層.但正因為我們是門外漢,在粗胚的時候我們漏掉了很多的小細節,在已經看得懂、看得出來的狀況之下,我們肉眼能清楚發現到的錯誤已經無法彌補了! 喂!看到這裡感覺是要休息一下了~也讓我好好整頓一下思緒改天再細細說明到底我們買了預售屋之後發現了什麼無法彌補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