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此新聞,其實不難理解這位父親的心情,但可惜處理方式讓人遺憾,若是我會如何處理呢?這問題卻讓我思考許久.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傾自己所有,來為孩子鋪陳一路平順的大道,只要感覺到孩子有受到傷害的危險時,就會立刻伸出手來為孩子遮擋.恨不得能夠為孩子築一座堅固城堡,能夠讓孩子安全快樂的長大! 當孩子疑似受到欺負時,我們當然都要發揮檢察官的精神,去釐清真相,但過程真的必須非常小心,特別當孩子還小,人事時地物還常常混淆,這時只能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別若與園方溝通時,也得想清楚是否已經預備將孩子轉學,否則老師也是人,誤解或責備總是會讓人心中有疙瘩;當然若孩子身體受傷或心理傷害時,父母親就該審慎介入處理. 另外也要留意不要用大人的角度去想孩子的互動,孩子們其實真的都很單純,有些玩鬧的行為,其實孩子們有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有時大人最好不要介入,只需默默地觀察事情的全貌,孩子自有創意的解決方法. 否則大人反倒成為孩子學習人際互動的攔阻,之前曾閱讀的好書<為孩子開啟第101道門> (時報出版),書中提到我們的愛為孩子圍起舒適圈,卻也築起讓孩子無法面對挑戰的高牆,當我們的愛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時,那正是拉起了一道隔離孩子與大環境連結的限制線!在生活中出現的挫折,都會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養分 人之所以能夠成長,除了課堂上知識的學習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生活中的所有發生.在這些發生的事件中,會引發一些情緒,一些思考,一些對話.情緒是EQ學習的最佳時刻,因為情緒是需要有實質感受才能夠學習的.事件本身的原因正是可以讓孩子學習思考的課題,為什麼會發生?既然發生了,要如何解決?又如何做,以後不會再發生?這些思考都是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父母也要強化我們自己的心力,也就是心理的承受力.當我們知道孩子受委屈了或是受傷了,心情一定是著急浮躁的,但此刻就需要心力來支撐一下,深呼吸的冷靜下來,讓自己能夠耐得住焦慮,穩住情緒來關心孩子的狀況.像是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委屈,或是觀察一下孩子受傷的程度,千萬不能急著想找出導致孩子受傷的主因,急著想找到該負責的人,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委屈,這對孩子來說也算是二次傷害.真正的保護孩子,就是陪伴孩子面對挫折(不是逃避或代替)如果,孩子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猜猜看,他能夠學會解決問題嗎?我想是不會的,因為沒有問題需要解決,當然就不用學解決問題呀!就像是水中的魚,不用學習跑步,陸地上的動物不需學習飛翔.但是,所有教育訴求都是在談著,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真實生活中我們卻捨不得讓孩子面對問題,擔心孩子無法承擔,又或是害怕孩子無法解決而感到挫折,所以就想一一的幫忙解決,甚至想辦法的避開所有會讓孩子感到負面的可能性.有了這樣的發現,我們就要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要鬆手、收手、放手的讓孩子面對問題、接受挑戰、承擔壓力、忍受挫折,唯有透過這些過程,孩子才能夠培養出真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