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交朋友的能力「我女兒小二了,我都教我女兒遇到喜歡的對象,不管是不是要當男朋友,投入感情前要先帶回來讓我看看.」這是今天聽到的一段“建言”.剛聽到時我震驚不已,然後,是恐懼.多耳熟的一句話!耳熟到、似乎跟了我大半輩子.和猴子拔分享時,我劈頭就說:「我絕對不會跟我的女兒說這種話.」所幸,有志一同,「當然.那是她們該學習自己作主的事,要不要帶回家當然是她們自己決定.」猴子拔說.也就想到了前陣子好友分享的話:「因為很怕帶回去的對象我媽不喜歡,所以只要有一點點我覺得她會反對、會不喜歡的地方,我就完全不想帶回家.然後把這樣的情緒投射在對方身上,試圖在帶回家前找出他的缺點,藉此告訴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他………….」明明戀愛該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明明單身多年的她很想找個伴,可惜,每回的戀愛終究都敗在期望完成父母的期望上.父母都是關心孩子的,誰不擔心自己的骨肉找到一個恐怖情人?誰不煩惱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交到壞朋友?於是,我們理所當然地覺得應該替孩子決定交往的對象.「隔壁阿姨她侄子是老師,你們認識一下如何?」、「我朋友的鄰居在某某某上市公司,薪水還不錯,最近準備要買房子說…………」、「對面張太太的兒子博士畢業,聽說是某某集團的顧問耶~」類似的話語,在我三十歲認識猴子拔前三天兩頭上演.「如果你以後要幸福,就要聽媽媽的話……」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像是緊窟咒般,纏繞多年;直到遇到猴子拔,所幸,我選擇了自己的選擇.然後我才發覺,原來這種:「我是為你好~」的想法,只是源自於不信任.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判斷,也不信任任何一個試圖帶走“我的”孩子的人能比我還愛他.但,為何不是從小教導孩子學會判斷、學會保護自己呢?如果連選擇朋友的能力也沒有,將來有一天我們老了走了,誰能再幫他判斷?身教大於言教,與其限制孩子交朋友的對象,不如讓孩子認識父母的朋友,讓孩子自然而然看到父母和朋友的互動,以及“朋友”的帶來影響力和重要性.我始終相信,一山還有一山高,當父母愈是限制孩子這樣不行那樣禁止時,被壓抑的孩子絕對會找到方法“避人耳目”;這不是叛逆,是天性.我的原生家庭對我影響太強烈,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對於我的兩個孩子,最想教給她們的,是「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為自己的決定作主.我們家兩個娃兒還小,但總有這麼一天他們會交到自己的朋友,然後有一天她們可能會戀愛;我不會要求她們一定得先帶回家,但我絕對歡迎她們帶回家.還是那句老話:「父母,可以引導可以陪伴,但絕對不是幫他們決定每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