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個由急診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兩個月大女嬰,稍早讓急診室大夜的值班醫護人員忙翻了!昏迷抽筋、兩邊瞳孔不對稱、眼底出血⋯⋯,女嬰被送到急診室時表現的症狀,全都與神經異常有關.「囟門凸出、抽筋、缺氧、心跳變慢!趕快插管!打上靜脈!抽動脈血!快照超音波!安排電腦斷層.」總醫師指令一個接一個,加護病房內沒人閒著,器械推來擠去,因為病人個兒太小,一堆大人的頭就這麼湊在他的上方,不時還會相撞.「請詳細問家長病史!記得要問家暴相關問題,還有是否有搖晃嬰兒?」「剛開始就是不怎麼吃,一直睡,然後突然抽筋起來,我們就把她送到醫院來了.」父母親急切的述說著.「那平時會睡很多嗎?好睡嗎?愛哭鬧嗎?」醫師詳細詢問.「平時就很愛哭,也不好睡,嬰兒不是都應該很好睡嗎?」媽媽看來像隻驚慌的小兔子,令人十分不忍.醫師逐步觸及問題核心:「檢查起來可能是腦部出血,有沒有不小心把孩子摔下去呢?」年輕父母互看一眼說:「怎麼可能?她一直哭,所以我們都一直抱著啊!」「一直哭、安撫不下來時,有沒有用力搖他呢?」醫師逐漸問到問題核心.「有,嬰兒不是都要搖嗎?」媽媽說.「輕搖嗎?有沒有這樣搖?」醫師做了前後快速搖的示範.「昨天有⋯⋯」 做了不該做的事將影響孩子情緒發展也許你聽過「嬰兒搖晃症候群」?這是三不五時會被小兒科醫師慎重提出來教導社會大眾的事.少數的新手父母,會受不了新生兒的哭鬧,百般安撫無效後,就把孩子抓起來前後搖晃,希望能安撫寶寶,獲得短暫的安靜,哪裡會曉得這種搖晃無比致命!脆弱的腦部血管就在前後晃動中斷裂了,這種傷害很難挽救.父母親如果情緒不夠穩定,加上對新生兒的了解不深,一時衝動下,更離譜的事都可能發生.有些父母親在長期睡眠不足的壓力下,會在牛奶中加入安眠藥想使嬰兒「安靜」一會兒,結果卻造成嬰兒長睡不起.也曾發生過一位阿嬤因罹病又帶孫,實在累壞了,聽到嬰兒哭聲,一時失控將嬰兒雙手手腕畫出傷口的慘劇.兒保新聞中多的是對幼兒的傷害,每週平均約有一位幼兒受虐致死,其中五成是2歲以下幼兒.雖說受虐,但許多成人並非十惡不赦的以虐童為樂,而是受不了孩子的哭聲、受不了失眠、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了.一般父母雖不至於做出太偏激的事,但是情緒失控破口大罵,或氣得不理不睬、或是打幾下小屁股,都很常見. 證據會說話錯誤回應、爭吵的環境、菸酒都會影響情緒學者(Trevarthen)在二〇〇一年左右就從實驗證明,2個月大的孩子對媽媽的情緒回應很敏感,當寶寶已經不耐煩了,媽媽卻還對著他嘻皮笑臉(這並非他期待的反應),他就可能會哭得更兇;此時他們要的是你收起笑臉,好好的安撫及同理他.因此不是一直露出笑臉就可以安撫孩子,而是要能察覺孩子的訊號,同調的適切回應.許多動物實驗也顯示,親子之間的互動有其生物性基礎.許多腦部區域發展是在鼠媽媽舔小老鼠、猴媽媽為小猴子梳理毛髮、袋鼠媽媽懷抱小袋鼠之際自然完成的.人類的大腦比這些生物更為複雜,且嬰幼兒比起幼獸更缺乏自我照顧能力,因此特別需要長時間的撫養需求,如果父母呈現出漠不關心,那麼腦部發育受阻是可想而知的事.此外,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ofOregon)做了一個有趣腦部研究,結果證明,嬰幼兒即使在睡眠狀態,外界說話的語氣也會影響他們的腦部活動.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這個孩子來自高衝突家庭,那麼他們對於生氣語氣的反應會比低衝突家庭的孩子來得更強烈,這些會表現在下視丘、視丘、扣帶迴、尾核等管理情緒的位置.爭吵憤怒的聲音會造成腦部的影響,是已被確定的;在嬰幼兒面前爭吵的聲音,已知會使他們大腦裡處理壓力的構造變得更敏感.最後是菸酒、毒品對孩子的危害.其實多數父母都明白這些東西的危險性,例如,我們當然可以想見嗜酒成性的父母沒有辦法清醒地照顧孩子;二手菸的危害也無庸贅言.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則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包括身體上、心理上、性行為或言語上.二〇一四年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目睹暴力對孩子腦部的影響有:海馬迴較小、大腦前額葉(理性思考)變小、連結兩側大腦的胼胝體變小、連小腦也變小.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總是處在一個爭吵的環境裡對孩子有四個較大的影響:影響知覺發展:所聽到、所見到、所感受到的都造成過度刺激.影響依附關係:這種環境很難有安全型依附產生.影響探索世界的方式:有的會很害怕而壓抑;有的會學習爭吵而攻擊性變高.影響未來與他人相處的模式:有樣學樣. 爸媽可以這樣做1.不大聲斥責,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家庭裡的爭執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社會情緒發展,關鍵在於「孩子聽到了嗎」?而不在於「他聽到了什麼」?意思是,重點在於吵架的聲音是不是被寶寶聽到,而不是「是否在罵他」.所以夫妻兩人為了錢而爭執、婆媳為了家事而叫罵,或大聲喝斥鄰居,對嬰幼兒的影響一樣不好(雖然寶寶聽不懂你在罵什麼或罵誰).因此若要吵架,請到孩子聽不到的地方吧!別一邊吵,一邊抱起孩子搖,這樣給孩子的訊息太過混淆了.2.避免家暴,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與情緒調節力如果暴力涉及孩子,那不只是孩子身心受創,基本上就是一種犯罪行為.但父母也不要忽略了,即使暴力不涉及孩子,「目睹」家暴本身就會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傷害,孩子們會內化這些大人的暴力:變得憂鬱或焦慮.另外,也可以看到形於外的影響,孩子將來變得容易打架、哭鬧、霸凌他人;其他的影響還包括易觸犯規則、人際關係困難、學業成績低落等等.目睹家暴的孩子將來也容易變成施暴者.那如果家暴出現在嬰幼兒期呢?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嬰幼兒,所形成的依附型態就是錯亂型依附,孩子無法建立自信心也難以相信別人;其次,因為睡眠及飲食習慣都會比較差,對身心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目睹暴力對腦部發育的影響等同創傷後症候群(PTSD),嬰幼兒期聽到或看到家庭暴力中參雜的痛苦尖叫、哭喊聲、掌摑聲及殘暴影像等「憤怒背景」,會嚴重破壞孩子建立安全感與情緒調節的能力.3.真誠回應孩子,切勿漠不關心正常狀況下,新生命降臨帶來的是幸福快樂,縱有焦慮緊張或不知所措,父母總還是滿心關懷與愛意.但是仍有些父母屬於漠不關心型,尤其是患有憂鬱症的母親.嬰幼兒情緒力成長,是靠著大人幫助的:由成人協助調節情緒(他調),到一起共同調節(共調),最後成為自我調節(自調).例如:一開始嬰兒哭泣時,媽媽會餵奶、換尿片,或輕聲撫慰(他調);接著嬰兒知道媽媽了解他的需要,所以只會哭一下下或略為出聲呼喚媽媽,媽媽就會來滿足他(共調);到最後他還學到其實也可以不必哭,只要忍耐一下,先吸手指,不須「演很大」,媽媽等等就會來滿足他的需求(自調).但是這些情緒調節的學習在一個漠不關心的環境裡是付之闕如的.在這種環境下,嬰幼兒沒有被協助調節情緒的經驗、沒有信任感,也缺乏必要的學習刺激,寶寶高昂的情緒一旦升起,沒有經歷過被撫慰,無法學習冷卻,所以也就無法調節.此外,漠不關心的照護也使得孩子失去觀察別人情緒的機會,而能夠覺察到他人情緒變化是高EQ的重要指標之一,不然就會變成不會看臉色的「白目」人.冷暴力引起的傷害在幼兒期特別嚴重,絕對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孩子還那麼小,什麼事都不懂」. 情緒教養重點✔不菸、不酒、無毒品.✔漠不關心、爭吵聲、暴力、目睹暴力,都會危害孩子情緒及腦部發展.✔不良的親子互動方式不只引起心理問題,也影響腦部結構,還影響孩子看自己及看世界的眼光.教養叮嚀發現了嗎?幫助孩子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就是成熟的大人們. <小寶貝的情緒教養>情緒教養從小開始,情緒控管力x挫折容忍力x社會溝通力up孩子情緒爆發,就失控、打滾耍賴,爸媽究竟該立即開戰還是投降安撫?專家教您和孩子的情緒當朋友,快速拆解及安撫孩子的壞情緒,不發怒、不抓狂、不崩潰也能教出自信、情緒穩定、好溝通的孩子.情緒發展對嬰幼兒的腦部及未來人格發展相當重要,處理嬰幼兒情緒,你可以跟著這麼做!.及早開始情緒教養,讓孩子有穩定成長環境.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使用情緒語言表達.注意孩子發出的情緒信號,再正確做出回應 .省思自己的教養價值觀,找出親子間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