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養的黃金三角」?我想先分享兩個故事,幫助大家理解. 在我辦幼兒園的時候,如何利用環境及創意設計,讓孩子能自動自發的做好、學好,是我非常關注的事情.就拿讓孩子主動洗手這件事來說,我就設計了一座很特別的洗手台.那是一座非常有藝術感的洗手台,看不到水龍頭,水槽下方有一個踏板,水槽上方有一塊幾乎到天花板的板子,只要小朋友在洗手台前踩下踏板,水就會像瀑布一樣降下,順著板子流下來.如此奇妙的景色,吸引了孩子的目光,讓孩子們一下課都搶著要去洗手,因此老師們什麼也不用做,就讓孩子養成了勤洗手的好習慣. 另外一個故事是在一個有點悶熱的下午,我搭乘公交車去辦事,有一位媽媽帶著一對就讀小學的姐弟上車.媽媽和弟弟坐在前排,姐姐則坐在後方獨立的位子上.也許是因為天氣悶熱又剛放學,隨著車子的搖晃,小女孩很快地打起瞌睡.過了幾站,一位有點年紀的婦人上車,手提了一大袋物品,車上座位都坐滿了,她看到小女孩坐在那邊,就急躁的罵著瞌睡中的小女孩說:「喂!小朋友,老師沒有教過你要讓座給長輩嗎?」小女孩被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大跳,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婦人已經開始高聲抱怨:「現在的學校都不知道在教什麼,小孩子都不會尊重長輩,連讓座的禮貌都不懂⋯⋯」 我觀察著前排的媽媽會有什麼反應,可能是當下覺得很沒有面子,這位媽媽沒有任何解釋或安慰,劈頭就罵小女孩說:「媽媽不是有教過你要讓座嗎?快起來!真不懂事!」我看到小女孩的表情充滿委屈,紅著眼眶站了起來,隱忍著當眾被羞辱的眼淚. 從第一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環境與孩子間正向互動影響的關係,孩子因為環境學會了主動、積極、快樂,也養成了好習慣,完全不需要被大人命令或鞭策.反觀第二個故事,也許那位媽媽只是想要表明,孩子原本是知道要讓座的,那位婦人也許只是想要提醒孩子該做的事,但是她們都用了錯誤的方式與態度,形成一個讓孩子錯愕又委屈的環境氛圍,在這種狀況下,孩子能學習到什麼呢? 我常常在演講「親子未來學」的觀念時,會提到「教養的黃金三角」.三個角的頂點分別是父母、孩子與環境,彼此息息相關.如果這三個點都在適當且正確的位置,就會呈現出漂亮的黃金三角形.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學好,也希望提供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但我們自己是這個環境的正向提升力量嗎?是否在言行舉止上足夠用心?我們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規範,卻在現實的生活中,處處給孩子最差的示範. 親愛的家長,優質的教育需要黃金三角的良好互動.孩子的自我概念,是從父母的言行、周遭環境的互動與回饋中,逐漸歸納和建立.這些細膩又敏感的思維,造就了心靈層次和人格素質的水平分野,做為父母的我們,怎麼能不重視呢? (作者為兩岸親子未來學與幼兒教育專家,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著有<愛不NG親子漫養智慧>、簡體版<AI時代慢養的勇氣>)※本文由 作者林美慧 女士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