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紀雋妍目前台灣禁用塑膠袋和吸管,但其實塑膠餐碗和含有塑膠膜的紙碗也都是日後需要改進的對象,目前之所以尚未禁用這些餐具仍是為了食品衛生安全的考量,未來如何能夠做到兩全其美?以下將羅列一些國外發明家提出的辦法供參考,除了要能回收之外,其中很大的共通點就是「可食用」.紙容器內層的塑膠膜難回收英國將熱飲杯分層解決問題!目前的紙製容器為了防油、防水,會在容器內加上一層塑膠膜,然而通常我們在進行分類時,因為無法將塑膠膜撕掉,所以只能直接將紙碗丟進紙類回收,但事實上這樣會造成紙類回收的成分混雜,使得回收商處理不易,或是讓再生紙漿裡充滿塑膠模碎片影響可利用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Frugalpac公司研發出一款「FrugalCup」分內外層的杯子,外層是再生紙材,內層是食品級PE,在丟棄時只要將兩層分離,不需要重新設一個分類項目,在一般的場所就可以進行妥善的分類回收.雖然為了要維持餐具的耐受時間,目前還無法找到完全替代塑膠的材質,因此還是含有部分塑膠成份,但這個方法至少可以降低全塑膠餐具使用量,並且讓回收工作更確實,避免紙製容器因處理麻煩而直接被燃燒.英國FrugalCup可讓回收分類更精確,提升回收資源再利用性.(圖片來源=FrugalCup)日本製作出海苔點心杯和4種口味的可食用盤子紙製容器含有塑膠膜的問題也出現在日本媽媽經常為孩子的便當裡,媽媽們經常會用小的鋸齒紙杯將炸物或是小香腸隔開,然而紙杯為了防油也會在內層加上塑膠膜,但這個塑膠膜一般人並沒有辦法在家裡自行分離回收.日本Anesto公司關注到這個小紙杯的問題,推出一款用海苔做成的點心杯,不僅解決環保問題,更可以搭配飯菜一起吃下肚,海苔也富含碘、鐵、鈣等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益.這項運用小巧思的發明更獲得2012年日本神奈川產業Navi獎殊榮,以簡單的方式就改善一個環保問題,且目前已經可以量產並且在網路及超市通路販售.日本Anesto公司用海苔製成點心杯,解決紙杯塑膠內膜問題.(圖片來源=截取自Anesto官網)同樣位於日本愛知縣碧南市一個小漁村的丸繁製菓株式會社,原本是一間製作冰淇淋甜筒的公司,大約在2010年他們利用製作甜筒的技術研發出可以盛裝食物超過30分鐘的可食盤子,原料使用蝦子、鹽及馬鈴薯粉,並且製作了鮮蝦、洋蔥、紫薯、玉米共4種口味.盤子供應小吃攤盛裝炒麵、章魚小丸子等餐點使用,顧客用餐後可以連盤子一起食用,相當方便且環保.目前已經提供給日本祭典的園遊會等活動使用,丸繁製菓公司未來更期望可以提供2020年東京奧運使用,減少大批人潮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丸繁製菓公司深化製作甜筒技術,發明蝦餅盤子,取代一次性餐具.(圖片來源=丸繁製菓公司銷售網站)韓國用傳統糖果做成可食用餐具而韓國的JiwonChoi和AliceJung利用韓國傳統的糖果「엿」(Yeot)發明一款叫做「SweeeeetTableware」的可食餐具.「엿」在韓國已經有數個世紀的歷史,是由各種穀物製成類似於麥芽糖的製品,其中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劑,通常做成棒狀食用,被稱作是「奶奶最喜歡的糖果」,現在主要於韓國的觀光景點販售.而韓國兩位發明家利用大家熟悉的傳統甜食,發揮創意做成精緻的碗盤,雖然製作過程需要經過煮米飯、發酵、凝固等數小時的工序,不過創新的概念也提供大家對環保餐具有更多的想像.韓國用糖果發明「SweeeeetTableware」可食餐具.(圖片來源:MOCOLOCO)米吸管長時間浸泡不怕軟爛除了塑膠餐具,海龜受到吸管的傷害也使大家重視起塑膠吸管的問題,而替代產品除了較常聽到的紙吸管之外,韓國人也運用他們常吃的「米」做出一款「米吸管」.使用的成分包含70%的米和30%的木薯粉,其中木薯粉就是珍珠奶茶裡做珍珠的原料,可以讓吸管表面更光滑,而且整支吸管都可以吃下肚.如果不想要食用,米吸管也可以在3個月內自動分解,且對環境沒有傷害.實用性方面,米吸管可以浸泡在熱飲中長達2至3小時,而冷飲更可以維持10小時以上,幾乎不用擔心吸管軟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此項技術已經可以量產,每個月可以生產30億根,每一根吸管的成本也下降到約11韓元(約新台幣0.31元),是非常具可行性的一項發明.米吸管不僅環保可食也具量產可行性.(圖片來源=Vaaju)榻榻米筷子纖維質比沙拉還多許多人開始自備環保餐具,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筷子,但若選用的是塑膠或美耐皿材質,不僅對環保無益,不好的材質接觸熱食也可能對身體有害,而若沒有自備餐具則要使用一次性竹、木筷,若是劣質產品更有可能把漂白劑吃下肚.因此丸繁製菓公司繼蝦餅盤子之後,2017年再次開發可食的「榻榻米筷子」.代表日本文化的榻榻米產業近年逐漸沒落,不僅銷售量下降,種植榻榻米原料「藺草」的農夫也日漸減少,因此丸繁製菓公司利用藺草作為筷子原料,其纖維質比萵苣高約60倍,用餐後咀嚼筷子就可以補足一天所需的纖維量.榻榻米筷一方面振興傳統產業,另一方面也使環保筷子多一個選擇.可食榻榻米筷(圖片來源:食べられるお箸官方網站)除了改變餐具材質,觀念也得改變!每個人都自備可多次使用的餐具是理想狀態,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會有無法實踐的狀況,然而現在的我們卻因為便利性,習慣用一種材質走遍天下,才會讓使用塑膠製品成為難以取代的習慣.面對減塑時代,除了發明家正在研發新材質的餐具之外,未來無論是發明家、業者和消費者都應該改變觀念,因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餐具的產生.例如:立即食用的餐點可以採用可食但耐受時間較短的可食用盤子,而放置較長時間的餐點則需要有可內外層可分離的餐具,讓回收更有效率.改掉快速、省麻煩的心態,使用適合當下狀況的餐具,一方面可以促進環保,也可以避免衛生安全問題,這樣子可能比起找尋另一個通用的材質來替代塑膠,能更快接近減塑的目標. 註:本專題由實習編輯撰稿,食力編輯團隊審稿.延伸閱讀:▶禁用塑膠吸管遠遠不夠減塑工程2.0得從生產到回收全面思考▶便宜環保的塑膠袋替代品陸續問世!不只可分解還能喝下肚!▶塑膠消費全球第一的韓國全面性配套推動減塑政策參考資料:▶Whatthefork?EdibletablewaretakesoffinJapan▶Marushigeseika▶Marushige▶食べられるお箸▶SweeeeetTableware-MOCOLOCOSubmissions▶EdibleSweeeeetTablewareisMadeFromaTraditionalKoreanConfection▶Thestrawcanactuallyeat!Koreanresearchanddevelopmentricestraw:tasteslikeacasserole▶Ricestraws—Koreans&39;alternativetoplasticstraws▶Honest,Inc▶Frugal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