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孩子們也開學了.手機上的群組看到不少家長歡欣鼓舞的貼圖,表示孩子上學,他們也解脫了;然而也有另一群家長是重拾「上兩種班」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是孩子的老師兼教務主任. 孩子的天生氣質各有不同,有的孩子規律性極高,從起床到上學都能自理;有的孩子則是每天賴床遲到,不是忘了這個就是落了那個.父母本身的性格和觀念也一樣各有不同,尤其是完美主義又堅持度高的父母,就特別看不慣神經大條、行事散漫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如果碰到個性溫和、堅持度低的孩子,或許能暫時相安無事,反之若孩子本身也是堅持度高,有自己的主見,親子雙方就很容易發生衝突. 每個人的性格是天生氣質加上後天環境的綜合結果,總是聽話、服從的乖孩子,也可能會改變.許多父母常常有一個疑惑:孩子小時候很聽話,功課也不錯,為什麼到了國中就變了?不但會叛逆頂嘴,功課和品行都開始出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孩子小時候畏懼大人的權威和力量,青春期開始他要尋求自我的定位.我總是告訴這些父母:你應該要覺得萬幸,孩子正用他的叛逆來傳送訊息,提醒你要重新審視你們之間的溝通和相處模式.如果父母不反思、不改變,而想用一貫的方式去壓制,不論結果如何,都是在孩子心中留下傷口,也錯失了建立更好關係的契機. 對父母來說,愛一個符合自己期待的孩子很容易,而一個氣質和行為都與父母相當不同的孩子,就很難受到喜愛和賞識.這就是為什麼親職教育非常重要,沒有人天生會做父母,尤其當父母遇到教養困難度比較高、氣質差異度大的孩子,更需要透過學習來建立正確的心態和知識.曾經有一位媽媽跟我抱怨,說她實在看不慣孩子的個性,甚至懷疑是不是醫院護士抱錯了小孩.我反問她,在職場中遇到百樣人,不都是需要去學習相處和適應嗎?為何不能給自己的寶貝多一些理解和接納呢? 以世俗的觀點來看,如果一個家庭中的孩子個個功課好、品行佳,大家會說這家的父母前世必然做好事、燒好香.其實,孩子是上天給予的恩賜,父母做的功課越多,自己的生命會越圓滿.教養是一門藝術、哲學和知識,在過程中,父母不僅培育了孩子,也可以藉此回溯自己的生命歷程,重新檢視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最重要的是,父母願意學習並改變,願意以正向的教養觀賞識和自己很不同的孩子,這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