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寶,讓孩子成為相互傾聽與分享的手足爸爸娃娃猴這樣說當初媽媽懷妹妹時,周遭的朋友都覺得我們很有勇氣生第二個,其實在哥哥出生後,我們也考慮了很久(因為新手爸媽上路實在太過衝擊),但還是完成我們當初結婚時決定生兩胎的計畫.於是,在哥哥三歲的時候,妹妹誕生了,並且接下來的日子裡,逐漸以「公主」姿態,慢慢侵略哥哥的「領土」,即使我們該給哥哥的愛與福利不曾減少,但仍感覺得出來當了3年太子的他擔心地位動搖,心中那種從「我的」變成「我們的」的苦悶多少也寫在臉上.而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燈,早早就嗅出身為么妹的潛在特權,不斷地試探哥哥與我們的底線在哪?即使哥哥脾氣再好,也難免會與她失控打鬧⋯⋯ ◆ 說好的「一起玩真開心」呢?在我們心目中那個美好的畫面應該是,兄妹兩人和和樂樂的一起玩玩具、彼此互相幫忙、一切兄友妹恭之類的⋯⋯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忽略了「吵架」這件事也必須要兩個人才能完成的啊!兄妹倆輪流么飽吵就算了,每天還要仲裁諸如妹妹搶哥哥玩具、哥哥推倒妹妹等芝麻綠豆般的「大事」⋯⋯果真驗證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快拍死爸媽)的道理.兄妹就這樣一路打鬧了3年多,每當彼此有紛爭時,我們並不立即「處理」,只先讓雙方都有「各自表述」的時間(爆哭或大叫),等到情緒平復後再聽他們說「事發原因」.俗話說:「兩三歲的孩子豬狗嫌」,年紀太小的妹妹真的是有理說不清,除了多教導她之外,也只能請哥哥多諒解,而上一分鐘打鬧哭啼,下一分鐘稱兄道弟是常態,久了也就習慣了,我想這就是培養「手足情」的必經過程吧. ◆歡笑總出現在吵鬧之後常聽人家說,若決定要生孩子,就最少生兩個以上比較有伴.雖然這樣的說法見仁見智,但的確這樣的論點是說服我們繼續生第二胎的原因之一,即便這代表我們也必須多付出一倍的心力去照顧,但還是很慶幸當初做了這個決定.正因為他們兩個每天的打打鬧鬧與嘻嘻哈哈,提醒了我們這本來就是當小孩該享有的「權利」,讓他們用「小孩對小孩」的方式去「切磋成長」(而不是大人對小孩),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用更多時間與耐性去接受他們的「孩子氣」.正在學習阿德勒理論的我們夫妻倆,倒是很樂意把這樣的「磨練」當作是一種「修行」,所幸孩子們的個性也彼此磨合到越來越融洽(當然也包括了我們).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做中學、學中做,也確實一路上從他們身上「領悟到」許多人生觀. ◆吵完架,我要孩子知道「你還是我的好朋友」兩個人的吵鬧、爭搶、生氣、忌妒等,從來就不會是單純存在,也一定會伴隨歡笑、分享、理解與包容等一起成長,就算未來孩子都會有各自屬於自己的交友圈,但我還是認為除了父母之外,人生的第一個「朋友」能從自己的兄弟姊妹建立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或許未來有一天孩子會因為長大而離開家裡展開新生活,但這段曾經一起相處的日子裡,都將成為彼此珍惜身為一家人的美好回憶. <當了爸媽的領悟:娃娃猴的16個阿德勒正向教養術>作者:娃娃猴、安柏在為孩子的教養問題煩惱不已時,請先深呼吸,讓我們利用圖畫進入孩子的小世界,學會用阿德勒的教養術,和來自外星的他們好好溝通!學會「育兒」,就能「馭兒」做個好爸媽一點也不難,唯有爸媽正向教養,孩子才會正向成長!本文獲資料夾文化出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