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多年來心血管疾病一直在十大死因中名列前矛,每當季節交替時,都有許多患者因此住院.大家曉得寒流來襲時,可能讓心臟病惡化.不過,在天氣炎熱時其實也不能大意.太冷、太熱對心臟功能有什麼影響?又該如保養呢?請心臟科專家來說明白.心臟衰竭患者在不同季節會面臨哪些挑戰?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冬天天氣冷會導致血管收縮,發生心肌梗塞的機會比較高,因為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心肌梗塞,也就是冠狀動脈阻塞,所以在秋天、冬天心肌梗塞較容易發生的季節裡,心臟衰竭也較容易發生或惡化.「除了氣溫較低導致血管收縮之外,冬天的飲食也是造成心臟衰竭惡化的因素之一.」林柏霖醫師提醒道,「大家習慣在冬天吃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來暖暖身子,偏油、偏鹹的食物對心臟衰竭患者就是負擔.如果又多喝了幾碗湯,病情便可能惡化.」至於炎熱的夏天,心臟衰竭患者也要小心.美國心臟科協會的研究指出,天氣太熱的時候患者要避免外出,因為太熱的時候會讓血管擴張流汗變多,接著會感到口渴而喝很多水,倘若心臟收縮功能已經很差,突然喝太多水的時候會造成急性心臟衰竭.喝太少水又可能會讓血液變得比較濃稠,增加梗塞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會.哪些季節最容易讓心臟衰竭病情惡化?林柏霖醫師表示,就比例上來看,心臟衰竭患者於秋季、冬季病情惡化的比例較高,所以每年入秋之後心臟科醫師都會很忙碌.「我們都會提醒患者穿暖活一點,才不會在突然走到室外時,因為血管收縮而身體不適.」林柏霖醫師道,「血管收縮的時候也可能造成血管的斑塊剝離,使得秋冬時候的心血管疾病,像是中風、心肌梗塞的比例增加.」此外,多數人的血壓可能會在冬天的時候高一些,血壓高的時候就代表血管收縮,心臟需要輸出的負擔就會比較強,也會造成心臟的後負荷,心臟後負荷上升後心臟衰竭的比例也會比較高為了因應這些挑戰,平時該如何養心、護心?林柏霖醫師強調,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還是與冠狀動脈阻塞有關,第一要務當然是從這方面著手,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等,務必與醫師好好配合,規則服藥. 對一個心臟功能正常的人來說,保養心臟就是維持健康飲食、規則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至於心臟衰竭的患者,就必須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造成心臟衰竭惡化的原因,經常和藥物及食物有關.藥物的部分和藥物順從度有很大的關係,林柏霖醫師道:「台灣的藥物順從度其實沒有很高,患者經常會覺得症狀改善了就自己減藥甚至停藥,而導致病情惡化.」食物的部分,醫師會建議心臟衰竭患者每天監控飲食的進出量,記錄所有吃的、喝的、尿量、排便,但是在家裡較難做到完整的紀錄,所以會教患者以體重去評估,並且觀察身體狀況,例如下肢水腫的程度、呼吸喘的程度.讓患者或家屬能夠初步判斷病情是否出現變化.在季節交替之際,需要調整藥物嗎?「季節變化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到了冬天,有部分的人血壓會比較高,這時候我們會對高血壓藥物做些調整.」林柏霖醫師道:「我們較鼓勵患者在家量血壓,每天做紀錄.因為在醫院量的血壓經常會比較高,醫師不容易判斷.」目前建議的方式是每天早晚都量血壓,完整的紀錄可以幫助醫師判讀血壓在夏天跟冬天有沒有差別,如果沒有差別當然不需要去增加藥物,如果血壓有增加我們可以去依照上升的程度去調整藥物.會建議心臟衰竭患者施打哪些疫苗呢?目前心臟衰竭的照護指引都建議患者施打「流感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林柏霖醫師強調,每年的流感疫苗都需要施打,至於肺炎鏈球菌疫苗只需要施打一次,就會有免疫效果.施打疫苗可以預防感染,因為我們最怕心臟衰竭患者發燒.發燒會讓患者變喘,並且心跳加速,破壞原本的平衡,使病情惡化.「患者一定要記得施打疫苗!」林柏霖醫師再次叮嚀. 若要到不同緯度的國家旅遊,需要注意什麼?需要做哪些準備?除了季節變化之外,我們若到不同緯度的國家旅行也可能面對氣溫變化的狀況,患者得特別留意.無論是高緯度地區的寒冷或是低緯度地區的炎熱,都需密切注意血壓、飲食、水量平衡.「長途搭機、搭車時也要小心.」林柏霖醫師道:「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比較差,坐久了下肢水腫的比例會比較高,也容易產生靜脈栓塞,就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若併發肺栓塞,即有生命危險.」旅遊時也要注意海拔的影響,高山上空氣中的氧氣較稀薄,心臟功能比較差的人可能會受不了.因為本身的心臟輸出量就不太夠,當含氧量下降,送到全身的氧氣量就會變低,患者就會開始頭暈不適.搭纜車、火車上山前,記得評估身體狀況.萬一出現哪些症狀,心臟衰竭患者要特別小心,最好及早就醫?心臟衰竭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喘,如果原本可以爬一層樓,現在卻連在平地走路都會喘,代表病情有變化.患者可以評估下肢水腫的嚴重度.如果兩隻腳腫得像寶特瓶,呼吸又很喘,患者便會感覺很虛弱,力不從心.林柏霖醫師表示,若有心悸、胸悶的狀況千萬不能輕忽,因為心律不整、心肌梗塞都會讓病情惡化,不可不慎.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