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幸福爸媽的幸福小孩我們來設想一個情境題吧!假設爸媽跟孩子在搭飛機途中遇到緊急突發狀況,氧氣供給不足的時候,應該先讓誰使用應急的氧氣罩呢?是先給小孩、還是先給大人?正確答案是爸媽自己要先戴氧氣罩,之後再幫同行的孩子戴上;要是大人無法確保自己的安全,就更不可能照顧到小孩.同理可證,身為父母沒有先把自己照顧好的話,當然沒有餘力再去照顧另一半、照顧家庭.成為一個好父母重要,但「照顧自己」也同樣重要,先懂得愛自己、讓自己活得幸福,孩子看見我們的樣子也會跟著效法.照顧自己,其實也等於照顧孩子. ●第一個該愛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孩子很多爸媽都會把孩子放在生活的第一順位,但這想法對於上班族媽媽來說,就像是審判女性的紅字*一樣(編註:美國小說<紅字>的主角因通姦罪而被懲罰須於胸前配戴紅字「A」).如果媽媽為了升遷努力工作,就會被別人質疑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沒有照顧小孩;要是努力想當個好媽媽、早點下班,就會被同事批評:「公司就不該找已婚婦女來工作!」當媽媽之後不論選擇什麼,往往都會變成被非議的對象.媽媽們好像都會面臨這樣的窘境,就是只能在「照顧小孩的生活」和「實現自我成就的生活」之中選擇一個.身旁的人都覺得這煩惱沒什麼大不了,力勸媽媽們以孩子為優先,就在家當個全職的家庭主婦.有人因為孩子在學校沒辦法適應,且學校班導說一句:「雙薪家庭就只能這樣.」便立刻放棄工作、回家當個全職媽媽.相反地,要是有媽媽選擇以工作為重,馬上就會被誤會成自私自利的人.即使是現在,如果想被公認是個好媽媽,就不能考量自己,必須凡事以孩子為優先並帶著犧牲奉獻的覺悟.可是,當媽媽長期忽視心中想要自我成長的聲音,只把全副心力用來扮演媽媽這個角色,最後不僅沒有愛自己的力量,也會失去愛家人的力量.當我們拚命為了心愛的家人而活,某個瞬間回過頭來就會發現再也找不到「自己」,失去了對生活的期盼.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Jung)說:「在心理學上,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未曾實踐的生活.」媽媽看待自我存在價值的那些情緒,會毫無保留地傳達給孩子.在埃里希.佛洛姆(ErichFromm)<愛的藝術>(ArtofLoving)一書當中也出現過類似的內容:「大多數母親都能給予奶,但只有少數的母親能夠給予蜜.為了能給孩子蜜,一個母親不僅必須是一個好媽媽,而且也必須是一個幸福的母親.……母親對生命的熱愛會像焦慮情緒一樣感染給孩子.」研究結果指出,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壓力指數偏高,孩子的壓力指數會跟著變高、個性也會比較敏感.如果孩子每天都跟媽媽一起生活,影響絕對更深遠.有哪個孩子會想看到父母總是為了自己犧牲呢?問問孩子最希望從父母身上得到什麼吧!絕大多數的孩子希望父母可以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趣.其實,孩子們也希望爸媽幸福,期盼能擁有一對懂得愛自己、活出價值的父母. 一個孩子剛剛好的幸福教養:獨生子女教養指南!教育專家的分齡教養╳8大守則,培養自律獨立的優勢未來人才作者:嚴註河出版社:台灣廣廈「獨生子女」已是新世代家庭新趨勢!只生一個孩子,不好嗎?這讓大人有時間和經濟上的空間,成為理想父母;也讓孩子有最完整的愛與陪伴,勇於面對人生!那為什麼獨生子女還是必須背負著社會給的刻板印象──「驕縱」、「自私」、「沒禮貌」、「情緒脆弱」、「好孤單、好可憐」……影響孩子人格養成的因素,問題根本不在於「獨生」,而是在「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