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去椅子上坐好準備畫畫!」皓皓卻爬到桌上站著!媽媽把皓皓壓到位子上,拿了支綠色彩色筆給他.「先畫草地吧!」皓皓開始在圖畫紙上半部畫上綠色雲朵.「你瘋啦!哪有雲是綠色的!」其實是媽媽快瘋了!「去!去!去!自己去玩,不要來煩我!」媽媽終於受不了皓皓的唱反調,現在只想自己靜一靜,沒想到皓皓卻黏了上來,「媽媽!陪我玩嘛!我最愛你了!」 皓皓這樣的狀況好像是這學期進入幼兒園開始的,對於大人的指令,他開始喜歡唱反調,而且真的是唱「反調」,要他坐,他就站;要他看書偏偏把眼睛閉上;要他去看電視,這時候又自己把書拿起來看.媽媽懷疑是在學校裡學到了不好的行為,但是跟老師討論的結果,幼兒園裡沒有孩子跟他一樣的狀況.老師說皓皓在幼兒園裡一樣會跟老師唱反調,而且還會帶著其他孩子一起唱反調,搞得老師無法好好上課.最後,媽媽在幼兒園裡得不到答案,還被老師「暗示」是否考慮轉學. 幼兒大約在兩歲之後開始建立自我概念,對於被大人照顧的事情,會強烈的想要自己來,像是想要自己從水壺倒水、想衝進廚房,看看媽媽怎麼變出食物來的.同時也開始模仿大人,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偷打爸爸的領帶,也想要學習大人發號施令.但這些行為無法獲得滿足,甚至被大人嚴厲禁止之後,孩子開始改變做法,其實並不是要跟大人反抗,只是在嘗試如何獲得滿足,但是這些行為在大人眼裡就變成了唱反調、叛逆. 臨床上發現孩子唱反調的原因有:1.父母與孩子互動少:孩子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各方嘗試之後發現,利用唱反調,爸媽會比較關注自己,因此增強了唱反調行為.2.不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父母把孩子的生活作息都安排好了,所以要求孩子照著自己的規則進行,不給孩子彈性調整與意見表達的機會,於是孩子開始不配合,開始唱反調.3.以尊重之名行控管之實:父母表面上尊重小孩給予選擇權,但是卻希望孩子能選擇父母希望的答案,因此這類的「假尊重」讓孩子覺得「反正大人都決定好了,何必問我!」因此當大人給予指令或是詢問意見時,孩子會故意做出相反的動作或決定. 面對孩子的唱反調,父母通常會先曉以大義,給予利誘,最後開始威脅、開罵、處罰,不但問題沒有解決,親子關係更為糟糕!若以達到「行為目的」的目標來想,我們為什麼不能跟孩子唱反調?當然,我不是要教父母「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而是單純地想要讓孩子能夠做到家長要求的「行為目的」.當要孩子在紙上畫一個人,結果孩子卻畫到桌子上,如果這時候告訴孩子在桌上畫畫,孩子是否就會畫到紙上了呢?而這樣的結果是否就達到我們本來的期望呢?當然,我們擔心的是難道將來都要跟孩子這樣「諜對諜」嗎?父母可以這樣做,但是老師能夠這樣做嗎?跟孩子「唱反調」的重點不是如何讓孩子「上當」,而是孩子做到我們原本期望的行為後,必須給予稱讚與鼓勵,像是「把人畫在紙上很好看,你畫得很好,以後我就跟你說畫在紙上,你就畫在紙上,這樣很棒!」之類的話語,暗示孩子只要照做大人的指令,就可以獲得稱讚,那麼唱反調的行為就會逐漸消除. 孩子要跟大人唱反調,其實是很傷腦力的!因為必需先理解大人的指令,然後再想相反的意思,最後組織語言或是行為表現出來.這對孩子的大腦來說需要相當的運作,因此沒有增強的誘因,孩子是不會持續唱反調的!除了上述的辦法,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表達機會、讓孩子能夠受到尊重,對於唱反調行為也是有消除作用的! 張旭鎧職能治療師現任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首席教練、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台灣兒童潛能發展 協會秘書長、台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先天及代謝疾 病關懷之友協會監事.本文由張旭鎧老師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