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一定公平.即使女性情感上更有意願承擔照顧工作,但這不應該是特定性別的責任.」陶宏麟提醒.對照台灣男女嬰出生比例,他更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至今仍然可以看出操弄性別的痕跡,但這些調查值得讓大家想一想,真的非得要拚個兒子嗎?」經濟學關心的是什麼?以演化的角度,大自然的生物會把所有資源集中給下一代,更有利族群繁衍.人類照顧上一代的行為是非常特殊、很社會化,這讓經濟學家好奇背後的原因.經濟學希望去解釋人類的行為和背後動機、誘因,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就能協助設計出更有效的政策,讓社會制度變完善.此外,現代經濟學也不再過度依賴數學的理論模型來驗證,否則讓人感覺不食人間煙火,很像紙上解題,脫離了現實.經濟學已將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併入,愈來愈有「人味」,注重真實的社會現象,而不是只從真空、理論式的推演,去證明某些很抽離的想像.比如,pSFD就透過面訪去了解人們的行為.這也是這個研究的關懷核心,希望更認識真實的生活互動狀況,當我們從供需、交換理解人類行為,也別忽略情感、情緒的重要性.」親子互動也可能和年齡、家中排行等有關,為什麼選擇從「性別」切入?一方面是回應Wolf的示範論舉證,她以性別的預期壽命差異說明「生女孩的女兒最有示範動機、互動度最高」,我想提出反駁,強調情感是關鍵動機,所以特別討論男女在情感表達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則來自我自己的經驗觀察.我太太和我岳母通電話,一聊就是一小時,鉅細靡遺分享生活的點滴.但我自己一忙就會忘記打電話回家,講電話前還得先想好,很怕說兩句就沒話了(笑).觀察我妹妹和媽媽的互動也同樣很親密,沒有太多目的性,就是單純這樣做很開心,想讓彼此都更幸福.大體來說,我自己的經驗是女性有更強烈豐富的情感需求,需要多一些溝通互動,也更樂意表達感情、付出關心.文章推薦:教育政策教育專題升學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