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來Family編輯群,高竹君很多學生害怕數學,數學成為教學上的大挑戰.來自雪梨櫻桃小溪技術高中(CherrybrookTechnologyHighSchool)的數學老師EddieWoo,想辦法扭轉了局勢,讓學生對數學有了不同看法.今年才34歲的Eddie,獲選為2018年全球十大教師之一、同年獲頒澳洲傑出地方英雄獎;2017年榮獲雪梨大學年輕校友傑出成就獎項,2015年則獲得新南威爾斯總督科學與數學教育創新獎.澳洲駐台辦事處因此在4月中邀他來台參訪台大、師大,台南一中等學校,並舉行教學示範和工作坊. 引起學生的興趣,就成功了一半很多人都問Eddie,讓學生喜歡數學的祕訣到底是什麼?Eddie認為,一切都要回歸學生.Eddie經常在他的課堂上對同學說:「我會尊重你們,你們同樣也要尊重我.」這可不是Eddie想要樹立自己的威嚴給學生的下馬威,而是他希望建立師生默契:來到他的教室,可以溝通、可以犯錯、可以勇敢提出疑問、甚至釋放內心對數學的恐懼.Eddie相信,當學生面對的是自己能信任的老師,他才能打開心房,想學數學,然後好好學.開啟學生的學習動機之後,就要讓動機不斷延伸擴大.所以當Eddie發現班上有學生重病無法繼續來上課,他決定錄下自己的每一堂課,放上YouTube頻道「Wootube」,讓學生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上數學. 目前Wootube共有超過57萬人訂閱.Eddie在上百部的教學影片裡努力「講數學故事」,而非「教數學」.所以,不管大人還是青少年,很多人在上過Eddie的課之後覺得數學很容易懂,甚至聽到聚精會神、由衷的發出一聲「啊!」這位學生口中的「數學魔法師」(mathwizard),不斷嘗試著將數學和生活連結、和學生連結.他強調,引起學生興趣之後,就成功一半了. 好的師生關係,有助孩子學習Eddie認為,學生在課堂上能不能有效率的學習,很多時候取決於課堂以外師生關係的經營.Eddie說:「每天中午休息時間,我都不是待在辦公室,而是到操場上看看有沒有班上的學生.」因為看過太多學生對數學有預設立場,甚至「連帶」討厭數學老師,所以他會特別到學生感到開心放鬆的場所,和他們互動、聊天,消弭他們對「數學老師」的成見. 當然,如果對教學沒有高度熱忱和正向思考,Eddie可能也無法幫助學生克服盲點.他常這樣鼓勵自己:「遇到學生直接坦承不想上數學,我會把它視為一項挑戰.能有多難?我該怎麼找到和你的連結?給我一年,我應該就能讓數學和你連結在一起.」為什麼很多人上數學課覺得超級痛苦?「因為他們看待每個數學概念都是分散的.」Eddie解釋,「今天上形狀、明天上代數,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我也不知道.但大家喜歡聽故事,為什麼?因為故事連結了人物、事件和想像空間.」當數學具有和「故事」一樣彼此連結的「情節」,學生學數學就會覺得像是在看故事書,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因此他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將這些分散的數學運算法和理論串連起來,並展示彼此之間的關聯. 學不好,是因為找不到學習的意義Eddie認為,找不到學數學的意義為何,是學生數學學不好的關鍵原因(除了考試、師長和父母的要求).他以自己的長女為例:「我女兒小時候跟著外婆學寫中文字,但外婆沒有和我們同住,所以女兒平常也很少使用中文.因此對她來說,練這些字,其實沒有實質意義.」Eddie忍不住形容,這種找不到意義的學習過程,其實是在教學生如何「討厭」學習,「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超級無聊.」如果這樣的學習過程持續下去,進入高階數學時,學習就會愈來愈有障礙.以下是這位世界十大教師訪談精華:Q:當三個孩子的爸不容易,這是否幫助你在課堂上教學更加順利?A:我不認為成為一位家長就會變得很懂如何跟孩子相處,甚至有些人有了孩子之後,才知道自己多麼不擅長和孩子相處.我有很多同事不是父母,但很會教學,我也看過很多有小孩的同事,卻非常不會教學.但我個人認為,做好父母的角色,和做一位好老師,有許多特質是相同的.對我而言,我覺得班上的30位學生,每一位都是某人最珍貴的寶貝.我班上也有所謂的「麻煩製造者」,但我不會這樣去看他們.我會去想,他們有可能正經歷一些困境,是我不知道的.我覺得成為父母,讓我更懂得如何面對我的每一位學生.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試著了解他們的故事. 父母不需要是數學專家,也能教孩子Q:很多父母反映,教自己的孩子數學好難,很容易情緒失控.可否給父母一些建議,該如何引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A:我曾提過一些實際的做法,像是去郊外時,利用周邊事物教孩子數學.例如到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教孩子看商品的價錢.丟出幾個問題問孩子:哪個比較貴?哪些商品最便宜?另外,玩遊戲也是一個方法,會讓數學變得很有趣.但我想特別說的是,你剛剛提到父母教孩子時很容易感到挫敗、沮喪.其實,當父母出現這種反應,他們甚至不用開口講任何一句話,就能深深影響孩子.我打個比方,若孩子請教父母數學功課時,父母的第一個反應是駝了背、深深歎口氣,根本不用開口講話,這個反應就已經告訴孩子「我不想教」. 有時候父母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會不耐煩的問孩子「怎麼還不懂?」這樣的身體語言和態度,向孩子傳達了什麼?孩子會立刻關上學習動機.雖然我不是對每個科目都很了解,但自己教孩子功課時,我會設法讓孩子知道,學習這門科目的價值和重要.與其等待孩子自己來找我,我會主動問她:「今天學了什麼?」遇到自己也不清楚的問題時,我不會展現害怕擔心的樣子,而是請孩子繼續解釋.平常在圖書館看見某本書和日前與孩子討論的主題有關,我也會借回家給她看.這樣的舉動會讓孩子知道,我是在乎的.父母不需要是數學專家才能教數學,還有很多種方法讓孩子正向看待數學這個科目. Q:數學這門科目,女生表現普遍比男生差嗎?A:我不這麼認為,除非我們「促使」她們變這樣.我認為男女生非常不同,但是在澳洲,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認為.有些人覺得,男女生幾乎是一樣的,他們可以完成一樣的事情,這點我並不認同.我認為男、女生不一樣是滿好的一件事,就連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之間都會有不同了.一個班級存在這樣的差異,我認為是好事. 從教育和發展的研究角度來看,女生在智商和社交上的發展比男生快,幾乎是公認的事實.我舉個例,以男、女生智商成長和年齡的曲線圖來看,假設男、女生的智商是一樣的,男生和女生智商的發展,在某個時刻都會到達同一個水平.但是女生的智商是快速成長的,男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會到達同一個標準.我特別舉這個例子,因為在社交場合上,女生對周遭人事物的敏感度遠比男生來得成熟.因此相較於男生,她們能更快意識到社會給予的「非言語上的暗示」. 想像一群學生在上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大家舉手回答.男同學答錯了,老師當下做了一個表情,還有同學在一旁竊笑.對一般男生而言,尤其是年幼的男生,對老師和同學的反應其實是無感的.但如果答錯問題的是女生,會更快速意識到周遭同學的反應. 社會的明示或暗示,足以改變孩子的認知舉個例,有一次我女兒回家跟我說史黛拉的數學很好,但她的數學很差.我問她為什麼,她卻講不出個所以然.直到某天我在學校遇見史黛拉才明白.因為史黛拉會在言談之間讓同學隱約覺得,答錯問題、解題太慢,是很愚蠢的行為.對一個小女生而言,她們可以立即抓到這樣的訊號,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形成她對自身數學能力的認知,也就是認為自己不擅長數學.換做是男生,根本不會在意史黛拉的反應.但是,還記得我之前提過的「學數學要從錯誤中學習」嗎?一個數學家成功的關鍵在於犯了錯仍不放棄.就是要這種不怕答錯的心態,才能學好數學.所以我認為,女生學數學不比男生差,但若是社會不斷明示或暗示女生「你不擅長這個,去做別的吧」,這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足以改變她們對自己的認知. 1.情緒的教導要及早2.如果你不是主要照護者,只偶爾回家「沾醬油」請體貼承擔重任的辛苦手足3.英雄聯盟設計師江孟芝勉台師大畢業生致詞:出身不會決定你是誰,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成為誰4.爸媽一定要知道的事:關於孩子的長高關鍵期,醫生建議4件事情少不了!5.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們去很好的學校,而是從家庭開始,讓家庭充滿和樂與愛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