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懂這個「對牛彈琴」的事,也知道對牛彈琴,牛是不懂的,但許多夫妻卻一直樂在其中,不知這是相同的意思.小敏就是標準的一例,32歲,婚姻8年,老公33歲,只有在剛開始的半年有頻繁的性生活,之後連一次也沒有.從第一次的會談中,我們初步了解他們的問題並不是在功能上,而是在兩人的溝通上.經過初步的討論和檢測,老公的性功能完全正常,「在外」的性慾也正常,但就是沒有想和「老婆」做這件事;老婆也是,擔心自己性魅力不足,還特地找了幾次一夜情試,沒想到結果是…「真好」.這下糟糕了,兩個正常有性慾的人,為何就是不能做愛? 第一堂時,兩人似乎都還遮遮掩掩的不希望對方發現什麼?不知道是為了怕傷自尊還是怕傷感情,反正是說到「正事」時,兩人都技巧性的避開話題,好不容易拉回來,兩人卻又吱吱嗚嗚的閃爍其詞,最後不得已只能先派家庭作業,期待家庭作業後兩人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果真如我所料,兩人在練習相互的身體及性器官按摩時,老公基本心不在焉,老婆如進行任務.老婆說:「自從上課回來,我們基本就是隔一天練一次,都是我給他進行按摩,他從未幫我.剛開始不知為什麼,他老愛拿手機看AV,勃起時間雖然快,但明顯感覺是沈浸在AV的世界裡,最近幾次我提醒他說這樣不好,他也就沒看了,勃起反應雖比以前慢一點,約3分鐘左右,但我覺得是有比之前感覺受尊重些,而不是一個只供他刺激享受的女僕而已.」在溝通的部分,老婆說,覺得他還是一如往常般的沒說實話.例如,明明我發現他的消費記錄上明顯是有和性工作者約會的,但在我詢問時卻說:「沒有」.明明發現他在我幫他進行練習後慾望及勃起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背著我去廁所打手槍,卻回答我說:「沒興趣做」. 小偷絕不會選擇去做小偷,除非是被鼓勵,當然,沒說實話也一樣,除非背後有不想說的原因.所以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為什麼男性不願做愛的原因: 1.真有性功能上的障礙,如勃起及時間上的困難在臨床上,許多男性發現自己有射精過快或勃起上的問題時,第一個就是擔心做比不做還慘.做完愛不但沒有感情較好反而會影響兩人相處的情緒,因此,會選擇一個人的自慰行為,我想這真的不難理解,只是,做愛做的不只是「插入」這件生理上的事,更多的是感情上的維繫及交流,如果真的是生理上的問題,說清楚直接面對會是一個較合適的解決辦法,一同面對或就醫,以免伴侶猜測你不做愛是不愛她,或是在外面已經吃飽了繼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2.做愛焦慮症當然我們最近也發現更多自尊心高的個案有做愛焦慮症,常常是還沒進行就已經擔心是否能完成,愈是擔心就愈焦慮,結果不是血液跑到心臟去造成勃起問題,就是引發早發性射精的困擾.這種無謂的擔心會慢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拔. 3.焦慮不能給老婆幸福幸福一定不是用給的,是雙方一起經營的.焦慮不會帶來更好,而是挫折,只有不斷的練習,在不斷練習中去熟悉與對方的互動,找出相處的方法.一如我們一位戀物的男性個案,治療時告訴我們說他在做愛時必須得穿上女性絲襪,但不敢和老婆說,怕被說「變態」,更擔心在老婆面前硬不了,無法給老婆性福,因此結婚後很少做愛,而且幾乎都沒成功過.最後我們的建議就是經專業人員的幫助,邀請老婆一起來,理解戀物是一種喜歡的形式,沒有所謂變不變態的問題,最後兩人終能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繼而成功完成療程. 4.有情緒上的壓力,逃避性愛性愛結局不好,不是用生氣就能變好的.許多個案會來和我抱怨,每次性愛若不能如老婆的願,不是換來一個背(背對背躺著),就是一個白眼,真的是怕死了.如前所言,把性愛的成敗看得如此重要,反倒造成雙方的壓力,不敢做更做不好,最後就是彼此都不提,累是最好的藉口,逃避是最後的不得已選擇. 5.關係上的不和諧做愛需要靠感覺,許多人因為床下吵,床上立馬要和,真的有點難,而且有些還不止是吵今天,而是天天吵,你說關係會好?要不是為了義務,誰也不想做什麼前中後戲的,要做愛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自己來,自己來最不需要有「配合」上的困擾. 6.以不做愛來作為懲罰性愛如此美好,為什麼不做?因為這關係到「有額外的優勢」(extrabenefit).做愛對另一方來說是一種獎勵,而不做就是懲罰,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報復對方的,就用性愛吧!例如我曾經遇見一對伴侶,因老婆強勢,老婆娘家也強勢,但為了後代,想積極生育,老公知道他唯一可以「強勢」的地方,就是裝死不勃起,老婆沒辦法,老婆家更是沒辦法,兩人不離婚,拖得越久,能累積的籌碼就越多. 7.性愛迷思:老婆不是性工作者許多男性會來和我討論性愛不和諧,最大的原因是,老婆性慾不高,自己又天天想要.「老婆是娶回來的,不能只顧自己發洩,她們不是性工作者,不能在我們想要的時候予取予求」、「老婆如果可以再主動一點,我想會更有慾望,只可惜這些都不能是「老婆」做的」.一個和諧的性關係,必須得了解性愛是怎麼一回事?老是鬼打牆的,老婆太騷怕人搶,不騷覺得黃,這是哪兒有問題?繼續擔心下去只怕會永遠和五姑娘(手)一直打交道下去吧. 作者簡介_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童嵩珍主任 本文由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授權使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