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親子教育與亞洲的差異(教育篇上0-8歲) 在前一篇討論提到亞洲地區因為尊崇儒家思想,加上歷史上的研究.其實不難發現,“功名”是亞洲地區的首要目標.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這樣的教育,是否能讓孩子能夠健全發展?找出自己的路? 至於西方文化裡面,教育孩子的方式除了分年齡去教學以外,就是從小讓孩子去體驗世界. 不外乎就是因為一個觀念,孩子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為了成就自己甚至成就父母. 以下就是我所研究跟觀察的差異性. 1、“教育”的定義及差異.亞洲地區普遍認為教育就是孩子必須聽從長輩,說一是一.讀書考取功名成就,這樣一來不只自己有面子,也可以光宗耀祖,父母也可以沾光.以至於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讀書識字,被灌輸著就是要讀書,成績要優異,這才叫有意義. 那在西方普遍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在課業上,生活中瑣碎的小事也都可以當作教育. 例如有些國家在幼兒3歲左右就必須去幼稚園上學,而幼稚園所教的大多數都是,參觀警察局、消防局、如何簡單的打電話求救、撲滅火、跟老師一起去超市購物學會付款跟理財等等,甚至到當地最大的行政機關去認識他們的首長. 他們認為孩子因為是一個個體,所以必須讓他們從小就熟悉、認識,進而去使用和了解他們應該屬於的權力以及獨立的生存能力. 2、“孝順”的定義及差異. 亞洲地區因為儒家思想的洗禮,因此百善孝為先的概念根深蒂固. 很多父母都會用孝順這個名詞來要求甚至言語上的對孩的道德批判. 但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是否為正面的?不聽話是不是真的就該打該罰? 父母說的永遠是對的,你就得乖乖聽話?大人說話小孩子沒有插嘴的餘地?再不聽話就把你趕出家門不要你之類的?有沒有想過這樣孩子變相地等於是一個父母操控的傀儡? 那在西方普遍認為教育,是等於教導孩子所謂的尊重,正所謂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所以從小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從尊重再衍伸出其他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自主權,以便發展孩子自主的興趣以及專長.尊重孩子自主權,以便發展孩子創新思維以及溝通能力. 簡單來說,台灣也很多退休教職員,讀到博士的工程師等等高知識份子.一輩子讀書的結果卻沒有社會經驗,被詐騙被設計等等. 讀書固然重要,但要怎麼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這個社會上才是重點,不然充其量也只能說就是死讀書. 而西方國家那些很多有頭有臉的身家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大多數不是輟學就是學歷沒很高. 研究了他們的自傳或者對外發表,大部份的理由都是,我不喜歡學校,我的能力不是只在讀書,我離開學校後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這換做亞洲國家應該鬧家庭革命了,你不讀書能幹麻?難道要去做工廠?當工人?掃垃圾? 但說出這些話有沒有想過,這些也是職業,他們也是人,這樣貶低是不是有點不夠尊重? 在台灣做工地的普遍大眾都看不起,嫌棄又髒又臭錢又不多,但我目前待的這個國家,他們都很尊重每個職業的專業性. 不會因為你是做什麼職業而去嫌棄又髒又臭還是如何,相反的,因為你的專業,薪資水準還會拉高,而不是用學歷來錄取. 我本身就是做工地的,很多不到18歲的外國人常常來應徵,他們甚至學徒是沒有薪水的,因為他們要學的是一個經驗跟一個歷練.當作是跳入社會的一個跳板,測試一下他們對這個是否有興趣. 最後再次強調,我不是崇洋媚外,把亞洲文化說得一無是處.而是幼兒教育本來就應該從小培養,打好基礎. 不是一昧的填鴨式教育,父母的觀點也不完全是正確的.學習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言論跟想法. 因為這樣填壓以及不尊重孩子,只會讓孩子造成更大的陰影.稍有不慎,到時候後悔也來不急了,還沒盼到望子成龍、光宗耀祖,卻換來萬劫不復,實在得不償失. 以上,分享給大家參考參考~~~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