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婚姻裡,女人不做理所當然的仙杜瑞拉我結婚前,母親老說我是「生活白癡」,當時每每聽到心裡就有氣,又不想頂撞她,心裡總替自己辯解:「我才不是咧!是我不想做.哼!」但事實是這樣,從小我們家三姊弟,都會分擔做家事,可有三個孩子啊,難免就是會推拖,當「老大」的「女孩」自然而然也莫名其妙就出現「多承擔」這樣的標準,讓我做起來心不甘情不願,當心不在焉地做時,那句「生活白癡」就會飛到耳邊,至今仍迴盪在已成家的我心中.而且,家事沒做好又不代表不會生活啊!不只是母親,我的父親也曾在我弟弟們揶揄我的時候,回說:「想都不敢想有一天能吃到女兒燒的菜.」他們真把我當個不愛做家事的人,我也就如他們所願,「反正,你們就是覺得我不會,我就真的不做給你們看.」 聽起來很幼稚,不過,如果家人真的要把「我是大姊、我是女生,我就該理所當然扛下所有家事」這觀念強加在我身上,自己到底心裡還是不是滋味,家人越是誇大其辭把我形容的像個公主,我就越反骨的不想把自己搞得像個仙杜瑞拉.結果,婚前,我的荷蘭公婆竟然也在我們夫妻倆面前說:「我覺得你們應該請個打掃煮飯的madam……」我怎麼,會被看得如此「不女性」. 育嬰假至今半年了,家裡不是一塵不染,但看起來還算乾淨,兒子和我很享受每天一起的日子,我們一起去買菜、一起讀書、一起聽音樂搖擺、一起去公園遊戲、一起煮飯期待家人回家開動,四菜一湯是基本,家庭主婦這角色我做的算及格吧!其實,我自己也以為我不會喜歡不上班的日子,甚至沒想過有天自己會是全職媽媽;老公反悔自己要當全職奶爸讓我回去上班這件事,我答應交換後,倒數的日子裡總是莫名恐懼,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勝任,這真的不是我擅長的事. 都是母親太能幹了!一位五零年代出生的客家女性,在台灣與大馬地區創建了五間幼稚園,三四十年前執行蒙特梭利教學的先驅,我對她的印象卻是燒得一手好菜,服侍奶奶又餵飽我們三個,每天都還有豐盛的便當可以帶,逢過年還女超人似的把所有紗窗都拆下來洗刷,每個角落都不放過.被這樣的母親唸「生活白癡」,應該不算太差吧?父親會挑嘴一定都是她養成的!搞得現在吃不慣女兒的菜,三不五時就嫌飯太硬,他牙齒不好.我問他:「那你都放多少水?」「憑感覺.」「……」 老公回家,第一件事一定先給我個吻,然後再親兒子額頭.不管我煮什麼,他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好不好吃,他總說好吃,不管那道菜煮起來費不費工夫,他依舊搭著我的肩說聲「謝謝」.老公很常說感謝我的話,更誇讚我讓他大開眼界,逢人就說我煮的菜有多美味,說結婚前他完全不知道我還有這一面,所以我的育嬰假算是他「重新認識老婆」.對於老公堅持給吻的順序,我想他完全掌握了西奧多.赫斯伯格那句話的精隨:「爸爸能為子女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愛他們的媽媽.」 我永遠都不想成為母親那樣的女強人,我也永遠不會那樣高標準的罵自己的孩子,雖然我生的是兒子,但他也絕對不會是「生活白癡」,或是把「女生就該做家事」這觀念植在他腦中.我怎麼可能結了婚、生了孩子,就「叮」一般家事開關打開?又怎麼可能請育嬰假就馬上會拿起鍋鏟燒一桌菜?其實,母親算是身教小成功吧?雖然她超愛唸我,但我看她做那麼多家事總也學到些什麼;或是看她把自己搞的那麼「強悍」,我便告訴我自己絕對不要那麼「死撐」.做孩子的,就是什麼都看在眼裡.我們夫妻倆,給彼此最多的,就是「支持」.「我支持你」說出來也太諂媚了,「支持」應該是兩人相處上的一種態度:只要對方今天多做了些什麼平常不做的,「謝謝有你!」只要對方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放心,你仍然很棒!說給我聽聽.」只要對方有什麼想完成的夢想,「去吧!有我在.」還有,就算老公不是百分百的贊同我要做的事,仍會因為「是妳想做的」,所以支持並肯定我的努力,也因為這樣的尊重與空間,我們都懂得拿捏分寸.「支持」是伴侶間要走得長遠的一把鑰匙,製造成分包含了感恩、體諒、同理,和信任;每一道人生的困難關卡,只要夫妻二人齊心協力,就能解開所有的枷鎖,我們都知道我們不孤單,我們有一座不奢華但溫暖的城堡,那是我們的家;生活中不免會有所抱怨,但可別怨懟了那個要一起走下去的夥伴. 「歸心似箭」這話用來描繪老公每天通勤回家的路上的心境,一點都不做作.原來當家庭主婦,是這麼期待家人趕快回家吃飯.除了星期一到五的老公、小孩、父親,周末時弟弟們也許都還會帶女友一起回來,想要那樣熱鬧的場景,還得配上一桌的好菜,一開始弟弟們看到鳳梨蝦球啊、蛤蠣雞湯啊、沙茶羊肉什麼的,還會質疑這個印象中的公主姊,直言不諱:「啊呦!都是妳煮的啊?」現在嘛,驚訝算是小小收斂了,「生活白癡」變成我們茶餘飯後捉弄彼此、回憶童年的玩笑話. 不過,最麻煩的絕對不是要大費周章的準備,而是在開飯前用Line傳:「姊,我們還在看電影,不回家吃.」真是的,時間久了,老姊會煮飯的驚喜感沒了就這樣.沒想到也走到開始體會面對一桌的菜,空蕩蕩的餐椅,白忙一場的感受了.培根有句話是這樣的:「在人生中,妻子是年輕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聽起來好像是女人嫁做人婦後,就任由歲月慢慢刻老,情人間浪漫的感覺會消逝一樣,不過,我倒是覺得滿有餘韻的,兩人可以相互扶持,不怕風霜那樣,而且妻子多變的角色更不可或缺. 我右邊餵著不斷討吃的兒子,一口接一口,左邊是大口扒飯把菜清光的老公,父親早就吃飽離席了,看著快見底的菜盤,雖然我沒吃幾口,心裡卻是滿滿的幸福感,我覺得我的存在很重要.母親耐不住我們喊肚子餓,總讓我們先吃然後自己「收菜尾」的時候,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吧?我也不知道父親是個傳統的大男人,還是前衛的快閃族.我很少看他在母親面前笑,但他在我們三姊弟兒時的記憶裡是充滿笑聲,如慈父一般的陪伴我們,他從來沒叫我一定要做家事,都是母親覺得我一定要做,不過我想父親心裡一定希望我跟大家閨秀能沾上一點邊,可是又催眠自己不能去奢望吃到女兒親手煮的菜;他應該滿掙扎的,一邊是像風一樣的女兒,田徑賽事跑得比男生都還快,一邊又期待唯一的女兒能得到另一半的真傳.但,父親是非常尊重我的,也因為他的「放手」,我才能和這位非常強調男女平等、家事共同分擔的外籍老公結為連理.他的愛,要看見他在無法溝通的公婆前,用熱情的傻笑和肢體動作示好時,才能明瞭「原來我是被愛著長大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無聲的愛的.唉,對他而言,說不說不是重點,快閃吃完,然後碗筷往桌上一擺,宣告「我飽了」人就跑了,根本就是變相的叫女兒洗.我怎麼會是生活白癡嘛! 我和老公交往後,煮給公婆吃的次數大概用十根手指頭就算完了,身旁的人老是羨慕我不用侍奉公婆,但「婚姻」本身的「眉角」就很多,無關乎同國還異國.單就做家事和煮飯這檔「女人做的事」來看,我很感謝老公激發了我這個潛能,我還是「做自己」,沒有「被」誰改變,而是因為這個新組成的「家」,我願意去學著讓自己「潛能開發」.我想,如果老公也是像弟弟和父母那樣激我是「生活白癡」,抱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嘲笑我,那我現在絕對不會勉強「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我不是不會,為了愛,我當然願意掏心掏肺,但我不是天生的「做家事的女人」,我也需要被鼓勵與感謝. 「家」是共同的,我願意付出不是因為那是我「理所當然」就要做的事,而男人工作也不是拿錢回來了事就完成任務.夫妻,必須要是分工合作,又有把生活大小事拿來「感恩」的習慣;我煮飯他就一定洗碗,我洗衣他就一定幫兒子洗澡,我擠奶他就一定洗擠奶器,我照顧兒子不遺餘力他就努力工作養家;各自完成後,再感謝彼此為「家」所做的努力,即便是上大號沒了衛生紙請對方拿一下.當然,我們也很喜歡「一起」,一起討論週末去哪走走、一起看一本書、一起行腳天涯、一起去吃早餐再散步去河濱;有了兒子後,老公和我還會一起欣賞兒子睡覺的臉龐,他常心滿意足樣的說,這位從我肚子蹦出來的小怪獸有多麼討人愛,然後我們再闔上門一起坐在客廳聊天.感謝的力量,真的比愛還大,喔不,是「感謝」本來就是「愛」裡重要的元素.再也不會有人說我是「生活白癡」了,其實我本來就不是,我只是不當理所當然的仙杜瑞拉.做他的另一半如是,做我們孩子的母親亦如是.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便能成就孩子!研究顯示:越有同理心、越懂得幫助他人的孩子,具備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人際關係,不管在學校、在社會、甚至長大在職場,都會比較快樂,有比較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