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模式大多采取的是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即制定統一規則並以一定的強制性為保障,讓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雖然這對維護高校管理秩序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大學生的情感和尊嚴,使大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受到壓抑,師生間缺少親密感和互動感,導致了大學生的日常管理難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的要求,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現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是90後,他們具有“自主意識強、獨立意識強、民主意識強”的鮮明個性.還有的學者認為“他們敢於顛覆主流、顛覆權威、顛覆傳統,頗具後現代主義精神,是一切新技術的最先享用者和推廣者,他們正在或即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此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若不能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從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出發,仍對學生采取灌輸、說教、懲罰的“剛性管理”模式,就極易引起學生的不滿和抵觸情緒,無法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的.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近幾年來,我們也提出要在高校中推行“以人為本”的教育體制改革.在高校中,“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柔性管理這一概念應運而生,柔性管理的理念被引進校園.相對於“剛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更加適應新形勢,成為一種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並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柔性管理在“以人為本”教育體制下的內涵 (一)基本涵義 柔性管理這一概念最早是針對企業所提出的,是以現代企業為根據地而複興、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其概念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運用還比較欠缺,要想將柔性管理思想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去,就必須了解柔性管理所具有的管理的一般內涵和其獨特的特征.所謂高校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傳統的剛性管理而言,指高校管理者在尊重高校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前提下,注重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內在想法,通過采用非強制、人性化的方式,以“大學生為本”,在大學生心中形成一種潛在說服力,從而把高校管理者的意志轉變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的一種新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說的簡單點,柔性管理就是要輔導員老師直接進入到學生之中,和他們建立一種朋友關系,一種信任關系,從而激發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和生活的激情. (二)組成部分 1.情感柔性.即高校教師通過情感的注入,通過走進學生中間和其建立一種情感聯系,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親和力,通過情感的過程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凝聚力,通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號召力.在每一個場合,都注重對感情的投資,這樣更易於處理學生工作,也易於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也就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專長,從而更加便捷的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一切為了學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 2.組織柔性.即發揮一些年級班組的管理優勢,要勇於放權,由集權向放權轉變,由金字塔結構向扁平化結構轉變.對於組織柔性的管理,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另外還可以鍛煉大部分的學生幹部,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更增加了普通同學的參與性.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主.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及時的彙報工作,老師也可以有更多機會提出指導意見.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非常願意采取這種管理模式的; 3.心理柔性.即借助心理學學科原理方法,及時激發學生學習工作的熱情,並且及時調整學生的心態.這裏所說的心理柔性,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心理陰影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種鼓動和激勵的方法.舉個例子來說,由於文化和教育水平差異,學校的少數民族學生一直是學生工作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我認識的一位書記,每學期都會給這些學生開座談會,詢問他們生活中的困難,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活動.每次座談之後,這些學生都非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校的活動.心理柔性正是對學生心理層面形成一種內在的動力來激發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積極性. 二、解讀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體制的必要性 1.柔性管理是新時代高校管理體制的需要.現代教育不是尋找適合教育的大學生,而是創造適合大學生的教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全球化戰略的推進,一些非主流的、多元的社會思潮和西方勢力的影響,必然通過各種途徑沖擊著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學生.學生個體素質、思想觀念和個性特點的這些變化對傳統的學生工作理念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只簡單套用有關規章制度的一般原則,套用批評和表揚這些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會導致今後潛在的矛盾. 2.柔性管理是彌補傳統剛性模式缺陷的需要.隨著社會的轉型,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學生進行的層級分明、上施下效的純粹剛性管理模式在時代日益發展的今天已經難以適應.在被看管、被監督的環境之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被深深壓制,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受挫折.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成為人格健全、具有創新思維的全面發展的人.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會有個性潛能的釋放和人的充分自由的發展.因此,強調“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日益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