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及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網絡金融的業務模式主要有網絡支付、網絡融資和網絡投資理財等三種,分析三種業務模式的發展趨勢,能夠為銀行業的發展提供很好的研究背景支持. 1.網絡支付業務模式 近年來,以網上支付為代表的商務類應用持續快速增長,並引領其他互聯網應用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突出特點.截至2013年12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了2.60億人,用戶年增長3955萬人,增長率為17.9%,使用率提升至421%.從未來發展的預期看,我國互聯網滲透逐步加深的勢頭不可逆轉,網絡消費供需面持續積極向好,這些都將推動網上銀行、網上支付應用人群在未來較長時間實現較為穩健的增長.首先是網絡銀行業務發展突飛猛進.網上銀行用戶規模不斷擴張.從2007年的4032萬人增加到2012年6月末的19077萬人.網上銀行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交易筆數不斷增加、替代率穩步上升.網上銀行的產品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雖然現階段網上銀行並不能將線下的業務全部轉移到線上,但網上銀行業務將基於經濟、政策、用戶的需求而越來越豐富.其次是第三方支付呈快速發展勢頭.自從淘寶網成為B2C市場的龍頭老大,依附其生存的支付寶也逐漸成為人們廣為熟知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但直到2011年5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獲准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公司名單,坊間應用火熱的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商才算正式獲得官方認可.截至2012年底,央行 共頒發了197個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後,第三方支付業務呈快速發展勢頭,從2012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三季度一年間,第三方支付企業互聯網收單交易額規模逐年上升,並保持較高的增長率.再次是手機在線支付快速發展.據2014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18億人,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5億人,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網上終端的地位.2013年手機在線支付快速增長,用戶規模達到1.25億人,使用率為251%. 2.網絡融資業務模式 網絡融資是指建立在網絡中介服務基礎上的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活動.貸款人通過在網上填寫貸款需求申請與企業信息等資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再經金融機構審核批准後發放貸款,是一種數字化的新型融資方式.其在融資領域主要有以下服務方式:一是供應鏈金融方式.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對一個產品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遊多個企業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促進核心企業及上下遊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順暢,並通過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協作,以實現整個供應鏈的良性發展.二是自建信息平台方式.自建信息平台方式主要以阿裏巴巴公司的“阿裏小貸”為典型代表,主要基於對電商平台的交易數據、分析處理社交網絡的用戶信息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網絡信用評級體系和風險計算模型,並據此向網絡平台商戶發放訂單貸款或信用貸款.據阿裏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阿裏金融在2012年7月就已經實現了日利息收入過百萬元,從2010年至2014年初,阿裏小貸已經累計發放超過1700億元的貸款.三是眾籌方式.即融資者借助於互聯網上的眾籌融資平台為其項目向廣泛的投資者融資,每位投資者通過少量的投資金額從融資者那裏獲得實物(例如預計產出的產品)或股權回報.眾籌融資方式按照募資形式不同可以分為“捐贈模式”、“借貸模式”和“股權模式”.眾籌方式的網絡融資在我國方興未艾.截至2012年底,全國活躍的網貸平台已超過300家,全行業成交量達200億元.網絡融資改變與豐富了傳統的融資模式,正成為一股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新興力量,其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3.網絡投資理財業務模式 網絡投資理財業務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搭建網絡平台,為金融機構發布理財產品、貸款、基金產品或保險產品的信息,承擔信息中介的職能,或從事代銷業務,代表企業有“天天基金”和“銅板街”等等.而另一種在當前發展火熱,並被越來越多人認可,也就是直接將互聯網特點與現有金融產品相結合研發而成的投資理財產品.該形式以支付寶的“餘額寶”、騰訊的“現金寶”、百度理財以及微信理財等為代表.根據2013年12月26日,淘寶理財正式發布的<2013年淘寶基金互聯網理財趨勢報告>顯示,互聯網理財的熱潮正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呈現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二、銀行業應對策略研究 銀行業應該把握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機遇,研究進一步發展策略,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劣勢,通過戰略轉型實現持續發展. 1.升級傳統業務,創新多樣化服務方式 一是繼續完善網上銀行業務功能,提高安全性,做好傳統業務的網絡化和移動化.國內商業銀行電子銀行產品內容均包含傳統查詢業務、轉賬彙款及繳費充值等結算服務,這些功能僅僅是傳統櫃台業務的網絡服務方式的延伸,並無本質區別,導致了各家銀行的電子銀行功能大同小異,同質化嚴重.商業銀行應該在技術、產品及服務等方面打造自己的鮮明個性,加大技術投入,以創新為驅動,挖掘潛在的網絡化金融需求,創新電子銀行產品,如網絡貸款、現金管理、電子商業票據、網絡金融社區等,將電子銀行從“交易主渠道”上升到專業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平台”.二是加快自建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為自身金融業務服務.自建電子商務平台是指銀行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全流程平台,如建設銀行旗下的“善融商務”和交通銀行旗下的“交博會”,還有民生銀行與其股東出資組建的獨立法人的電子商務公司―“民生電商”等.電子商務平台可以幫助銀行挖掘優質客戶,並通過後續的金融服務增加客戶對銀行的黏性.在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交易在自建平台上進行、資金在自建平台上流轉、信貸在自建平台上產生,一筆交易帶動了資金流轉,撬動了信貸產生,從而使銀行找到了新的收益點.而與此同時,交易產生的資金沉澱,對於拉動銀行負債業務的效應也很明顯,此類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對於銀行保持淨息差的穩定也至關重要.為適應客戶金融行為從線下向線上遷移的特性,保持銀行在對客戶資金、信息和需求掌握上的主動權,銀行以電商平台建設為契機主攻互聯網金融成為大勢所趨.三是建設直銷銀行,開辟銀行業務的新模式.直銷銀行是指通過非實體業務網點的媒介工具,如郵件、電話、傳真、互聯網、移動終端及互動電視等,實現銀行業務中心與終端客戶直接進行業務往來的經營機構.直銷銀行往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夠實現業務中心與終端客戶直接的業務往來,在經營成本、費用支出方面較傳統銀行更具優勢,從而能夠提供比傳統銀行更具吸引力的、費用更加低廉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2.與非銀行的網絡金融組織開展合作,突破瓶頸限制,實現“共贏” 網絡金融和傳統銀行並不是互相孤立的,網絡金融更不是摧毀傳統商業銀行的殺手,其關系是競爭又是互補的.二者展開合作,商業銀行可以依托其數據積累和挖掘方面的技術,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客戶,促使產業升級,而非銀行網絡金融組織則可以提高防控風險的能力.從網絡融資業務方面來看,隨著貸款企業的成長,資金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單純的網絡小貸服務已不能滿足其需要,更需要網絡小貸與商業銀行合作,享受商業銀行完善的內控機制和充足的信貸資源.傳統銀行應積極探索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合作,借助其積累的海量信用交易數據庫,發揮自身的風險管理優勢,聯合打造在線融資平台,提供中小企業在線融資服務,有效發掘新客戶群,提升經營收益.因此,傳統銀行與非銀行的網絡金融組織進行合作、博弈和創新,能夠打造出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圈,也有利於雙方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共贏”. 3.重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在網絡金融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才在銀行核心競爭力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人民銀行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金融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明確了近10年金融人才發展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強調“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金融人才素質”,提出了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的9項重點工程和若幹政策措施,說明從政策層面上對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視.傳統銀行更應該認識到具備現代科學文化素質,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目前銀行員工的知識結構偏單一,純經濟專業或者純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較多,而既具有管理能力,又熟悉銀行業務,還精通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很少.銀行應該從招聘和培訓兩方面入手,招聘時偏重於對複合型人才的選聘,培訓時要積極轉變思路,從課程設計、師資隊伍、教學內容等方面向培養複合人才方面傾斜,處理好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的關系. 4.加強安全性建設,重視風險防控 隨著支付服務在網民生活中的加速滲透,方便安全已經成為決定用戶選擇支付工具的核心因素.而與之對應的是網上銀行因其高度依賴於信息技術的特點,而使得其與傳統銀行業務的風險有明顯不同,因而加強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傳統銀行應該對網上金融業務的技術性風險管理要給予高度重視,並針對網上金融業務的特點,制訂全面、綜合、重點突出的系統及信息安全規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在網絡數據通信環節中,要有效地防范任何來自系統內部或外部對通信數據的非法截取、篡改和窺視.通過采用嚴格的數字身份認證技術和防火牆及合適的加密技術,在保證網上金融業務平穩運行的基礎土,確保數據傳輸的真實性和保密性.在人員管理環節,要建立內部人員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對各級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既要確立安全防護意識又要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減少操作失誤,有效地保障金融網絡系統安全順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