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打開內心的世界,坦誠對話星期五的下午,我們正在進行團體練習,大家決定來看看其中一位女性學員所遇到的狀況.她的女兒十四歲.從學校回到家裡之後,身為母親,她總會問女兒「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得到的答案常是「好.」接著,女兒就躲進自己的房間裡. 這個情況,我一點都不陌生,而且十分能體會這位媽媽的心情.遇到這種情況時,我會感到一陣微微的抽痛,大概就在心臟附近的位置,有時很輕微,有時強烈一些,看我當下在意的程度.如果要說有什麼樣的感受,那就是失望.因為我希望能親近對方、和她有所互動,但都落空了;還有,就是感到受傷,因為我偶爾覺得,她不關心我或者不在乎我;還有一種感覺,期望,因為我想參與她的生活.其他的感受,或許還有難過跟寂寞.最後的兩種感受似乎是更深層的,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就意識到,我平日裡最無法與這兩種感受共處.大概是我自認為其他的感受就能輕鬆以對—事實上,都是騙人的.不過,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回到剛剛的團體練習裡.一開始,我們試著去體會這位媽媽的感受,我也與她分享自己的經驗.她想知道原因,更想了解女兒在想什麼.我自願扮演女兒的角色,她也同意了. 現在,我是十四歲的女兒,從學校回到家,和媽媽面對面.她說:「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我回答:「不錯啊.」接著就轉身進房.腦海中,浮現了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一切.一如往常的上學日,每天都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很多學生,很嘈雜,特別是低年級的,更聒噪.上課時間,大家都坐著,沒有什麼新鮮事,如果有,也是某人因為口試的成績受到關注.對所有的情緒,像是沮喪或憤怒,都要裝得不在乎,還要表現出對事事有興趣的樣子.每一節下課,大家都是收拾好東西,急急忙忙就離開了教室.比較長的下課時間裡,福利社總是排滿想買奶油扭結麵包的人.有兩位老師總是帶著不確定的口吻問著大家:輪到我了嗎?太好了.其他人又加入排隊行列,他們還會互相擊掌.數學課堂教的內容,我總是一知半解,老師也不懂得解釋.不應該是這樣,我想要弄懂它,這真的很煩,但也無可奈何.上宗教課時,我還在玩牌,一些朋友說今天要考試,我不信,還有點懷疑,幸好在之前的休息時間,我已經迅速地瞄了一下課本.上英文課時,老師講了一個單字的笑話,我和一些人聽懂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哈哈大笑.我喜歡英文課,也考得很好.然後,我試著想和朋友計畫我的生日派對.我想知道,她們想要怎麼慶祝,但大家也沒有明確的回答,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回家的路上,很幸運地在公車上撿到一個空位,以前也有過這種情況.反正沒什麼特別的,也沒什麼好講的,就是「不錯」.很開心,終於回到家了,我想把一切都拋到腦後,好好放鬆,徹底地享受一個人的安靜.晚點還要寫作業跟練習彈鋼琴.這段時間,我還想要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是我覺得有趣的事情.我看了一下媽媽的臉,天啊,她看起來很緊張的樣子.每當她露出這種表情,就是有話想對我說的時候.然後我們又要講個沒完沒了,她又想練習非暴力溝通那種讓人受不了的講話方式,要聊感受和需要,還要我反思自己過得好不好.我現在真的沒有心情做這些. 我再次回到講師的身分,起身站到椅子旁邊,那是我剛才扮演女兒所坐的位子.我說出了腦海中的想法,大家聽了之後,決定先暫緩進行討論,因為意義不大.我們將討論的時間延後,等到大家都想好了再說.我再次坐回椅子上,繼續扮演女兒的角色.媽媽說:「妳下課回到家,就只想好好休息,不想再做其他的事,對嗎?」「沒錯.」「我問妳學校的情況,會讓妳感到很煩吧?」「如果妳一直問,當然很煩.既然我說一切都好,妳應該要相信我才對,不要再追問下去了.我已經不是嬰兒,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不喜歡妳干涉我的生活,跑去跟老師問東問西.我能管好我自己,好嗎?」「好吧,我明白,從現在起,妳會自己打理學校的事,我不會再干涉妳了.」「沒錯.我自己處理就好.妳插手的話,根本幫不上忙,還會增加我的負擔.妳跑去找老師,只會讓我感到很丟臉,這意味著我還需要媽媽幫忙,自己什麼都不會.妳能做得到嗎?」說完,我就跳出角色,關心媽媽的情況.我們發現,她已經準備好重新看待和女兒之間的關係,這需要很多的信任感,她也必須努力學習放手. 母女之間的貼心交談她堅定地對女兒說:「可以,我相信我辦得到.妳想要自己完成這一切,日後妳才會為自己感到驕傲,這件事很重要.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完全的信任妳.我會努力去做,但不能保證永遠都不管妳.如果我發現,自己想護孩子的母性又跑出來了,我會想想自己是否不夠信任妳;假設情況不是我想的那樣,我也會告訴妳,我們再一起看看可以怎麼做,或是不要做什麼.我希望妳明白:當妳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就在這裡支持著妳.妳覺得呢?」「太好了,我可以放心了.應該要做的事,我們各自努力,然後一起達成目標.誰需要幫忙,另一方就支持她.比起妳凡事都想幫我弄得好好的,這個方法真的好太多了.」「是啊,妳也能更獨立,好過我幫妳完成每一件事.」接著,媽媽又說:「還有一些事:我一直很關心妳,想參與妳的生活,知道妳在忙什麼,妳遇到什麼事,即便是一點點小事,或許沒什麼特別,可能也不值得提起的事.妳願意和我分享嗎?」「可是,媽媽,妳也沒有和我分享過自己的生活啊!」「對耶!妳說的對.我自己也沒做過,被妳這麼一說我才驚覺到.但我的生活很稀鬆平常,妳真的想知道嗎?」「如果我有空的話,像現在,就可以啊.」 於是,媽媽開始說起上午所發生一些瑣碎事情,像是她怎麼逗同事開心,思考晚上要煮什麼菜,要買什麼東西,還有和朋友講電話之後,反而忙個不停……媽媽和女兒之間因為這種奇特的分享方式,而有了交談的機會,可以分享生活上的小事.雖然內容一點都不稀奇,也不神祕,卻莫名的美好,能分享單純的小事,是多麼的不容易.然後,就在媽媽停下來喘口氣時,女兒也開始說起學校的事.雖然是一點點的小事,卻讓在座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當彼此有交談的空間,就算小事,也會變得彌足珍貴 溫馨分享某天,我的女兒艾莉莎和瑪莉放學回到家,我們坐在陽台上吃東西.我跟她們分享生活中的事情,就此開啟了我們的對話.直到盤子裡的食物早已空空如也,我們卻還是停不了話匣子,講著生活中各種瑣事.那時,我母親從花園裡走上來,她住在一樓,想來問點事情.我邀她坐下來和我們一起聊天.往常遇到這種情形,她多半會因為不想打擾我們而馬上離開.就算她留下來,也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隨時都準備離去,等時機一到就消失得不見蹤影.但,這天她反而坐得好好的,身體還靠在椅背上.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接著,她開始說起自己的事.自從有了這一次的體驗,我開始思考「關於說話」這件事:把握說話時間、給別人說話機會、創造說話的時間、接受機會再給出機會.啊,真的太有趣了! <觸動人心,非暴力溝通的27個練習:學狼發洩情緒,像長頸鹿一樣用心傾聽>.有時候,只是雙方立場不同,為什麼爭執到後來卻擦槍走火,一發不可收拾?.有時候,明明是想關心對方,為什麼脫口而出的盡是傷人的尖銳話語?.有時候,是否感覺心委屈了,卻不想與對方溝通,採取冷戰而關上了心門?生活在節奏愈來愈繁忙、訊息愈來愈多的世界,我們可能無時無刻不遭受暴力的干擾.所謂暴力,除了身體上的攻擊,也包括語言的傷害.如何才能以和諧取代衝突、做到真誠的溝通?美國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B.Rosenberg)所創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Communication,NVC)正是一劑療癒人際關係傷痛、化解負面情緒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