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被安撫課吸引進來的媽媽,或許帶著不一樣的問題,不一樣的情緒,不一樣的理由來聽課,但都有個共同的地方—無助.——————————————— 這一系列的文章,大多是下班時反思,一些在嬰兒室裡頭發生的事,我自己也還沒有生孩子,所以能提供的經驗不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看看,希望提供給需要的父母們. ——————————————— 安撫課進行到尾聲,到了實際操作的階段開始徵求有意願的媽媽,借出寶寶示範安撫技巧 上一篇那位很安靜的媽媽,舉手了. 「我的寶寶可以嗎?」 看得出來她很緊張,想偷偷告訴她,其實,我也很緊張. 在推寶寶到教室裡之前,我請媽媽們拿出手機打開碼錶,並說明等一下要進行的方式 「請媽媽們把手放在碼錶開始的按鈕上方,想像妳等一下看到的寶寶,是自己的寶寶,待會在聽到寶寶哭的第一聲時請按下開始.」 「在妳聽到哭聲,心理壓力緊繃到頂點的時候,幫我按一下分圈,然後在每一個忍不住的頂點,按一次分圈,直到寶寶完全停止哭泣時幫我按暫停.」 確定所有媽媽都準備好以後,就進嬰兒室推寶寶了寶寶也非常配合的從嬰兒室一路哭到教室 一邊講解、一邊用5S安撫法做全套的安撫流程,一直到寶寶安靜下來,總共花了80秒左右,在這80秒裡面,只有一個媽媽沒有按分圈,其餘的媽媽都按了不只一次. 那個沒有按分圈的媽媽,太緊張所以忘記按了. 請媽媽們將時間紀錄下來,分享剛剛的感受 「因為我按的時間離80秒很近,所以感受不太到寶寶難安撫」 「我很早就按,之後發現時間好漫長,越來越緊繃就一直按」 「我忍很久終於按了,按了很多次,我發現我安撫寶寶也是這樣, 到一個坎站(台語)就會忍不住一直換技巧」 碼錶時間是用來和媽媽們解釋,難安撫不盡然是一個象限裡頭的分類是心理壓力、技巧與生理耐受度總和之下,一種有彈性的相對關係 ——————————————— 沒有人可以進到自己的生命經驗裡,體會自己所感受到的無助,在這樣的狀態下,多大的安慰和鼓勵,都比不上,看到旁邊的媽媽,按了和妳一樣多次的碼錶(或更多次),有時候不是故意需要很多,而是那些安慰和鼓勵,填補不了那個真正的需求,渴望能被理解與同理的需求. 是「填補不了」不是「填補的量」的問題,在第一眼看到高需求這個名詞,比較容易感覺「她需要我用很多安撫來滿足她的需求」,初期會朝著各種不同的方向施力,給出很多寶寶原本就接不到的需要,心累之餘又承受著旁人的壓力,無形之中將會增加挫敗感、以及犧牲部分自我的感受,這些感受就算我們多努力去壓抑,仍會在不知不覺間回流到寶寶或親近的人身上. 通常難安撫的寶寶,都伴隨著高敏感,但高敏感的寶寶,卻不一定都很難安撫. 高敏感但是很好安撫的寶寶,安全感會隨著每一次成功的安撫上升,日漸減敏.高敏感卻無法或難以被安撫的寶寶,會在每一次的挫敗中,維持敏感,以便保護自己. 如果能多成功達成安撫,那麼高不高敏感,就不會是最主要的問題. ——————————————— 「為什麼填補不了?」 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問妳一個問題 「妳玩過楓之谷(線上遊戲)嗎?」 每個角色或職業都有專長的初始設定,如果是劍士,就不會跑到遠距離攻擊,如果是弓箭手,就不會衝到前面去打怪,但如果不了解妳選到的「初始設定」是什麼,那在「剛開始」就會覺得遊戲很難玩. 寶寶一出生,也有不同的初始設定,在新手村裡,如果寶寶口腔條件發展的比其他寶寶快,在帶這樣的寶寶,會因為上手的容易度高,對往後的育兒生活有比較正向的期待(即使寶寶比較晚學爬學站學說話),面對口腔發展比較慢的寶寶,就會在剛開始時,產生比較大的挫折感,覺得遊戲很難玩,就算寶寶口腔發展後來居上了,仍需要花更長一段時間擔憂與修復往後對育兒的自信. ——————————————— 以下所說的發展與構造,都屬於正常的範圍,只是需要理解,為什麼寶寶和妳,在新手村裡比別人還要辛苦. 對於每個寶寶來說,在新手村遇到最困難的怪,就是「奶怪」,奶怪打贏了,就沒有太多好擔心的事情了,但是要成功打贏奶怪有四個條件. 含住->有效的吸吮->吞嚥->呼吸 光是要達到其中一個條件「有效的吸吮」,就已經夠難了,一個成功的吸吮動作,無論是乳房、奶瓶或是奶嘴,首先要讓口腔能夠產生一個真空狀態,才能夠至少「吸得住」,要達到這三個字,我們需要觀察的地方有: 舌繫帶、唇繫帶、上顎、下巴、張口能力、兩頰肌肉、舌頭活動度、舌頭肌力、全身肌力、生產時頭部血腫、頸部狀態. 先來看打奶怪的影片,會比較清楚知道,造成真空以後的口腔狀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ae0tz8RPE 通常在嬰兒室裡發現比較不好安撫的寶寶(小辣椒、班長),都有其中三個共同點. 一、舌繫帶形狀 舌繫帶是在舌頭下方的構造,主要是穩定舌頭位置,就像血型一樣,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種舌繫帶,舌繫帶過緊、過短,寶寶的舌頭無法往前伸出超過下牙齦,將原本可以自由活動的舌頭拉住了,就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頻繁討奶: 寶寶在吸吮每一口奶(乳房、奶瓶、奶嘴)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和舌繫帶拔河,比別的寶寶還容易累,累了就喝不到足夠的量,別的寶寶吃的輕鬆,又可以睡很久,舌繫帶問題的寶寶常常會邊吃邊休息,一拿開奶很快又餓了,因為常常經歷到沒滿足就失去奶,在每次中間拍嗝,或是暫時換邊親餵時,總是激動不已. 瓶餵不飽: 通常舌繫帶有狀況的寶寶,很難在親餵時成功吸上奶,如果媽媽的乳房條件不能彌補,就會直接放棄親餵(媽媽也會在育兒時先遇到第一步的小挫折),使用不需要特別去找乳房就能喝到的瓶餵,因為瓶餵流速快,在身體還沒有感覺到飽的時候,就餵完奶了,這時候要她冷靜不哭,慢慢等飽足感上來很困難,此時,她最想要的,就是繼續吸,我們會遇到兩個選擇,讓她繼續喝奶,或是吃安撫奶嘴,如果是選擇繼續喝奶,等到她喝到有飽足感,奶量早就遠遠超過了能承受的量,就會開始劇烈大哭、腹脹吐奶,或是需要花更多熱量,在消化腸胃裡面太多的奶,無法安穩入睡,費力的消化導致更快飢餓,此時如果選擇吸安撫奶嘴,將會面臨另一個難題. 吸不上嘴: 為什麼吸得到奶瓶,卻吸不上安撫奶嘴呢? 寶寶初期的舌頭動作,多是前後移動(suckling)但是要造成真空,光是前後移動還不夠,必須讓舌頭往上抬,讓奶嘴和上顎密合. 「正在看文章的妳,可以偷偷吞個口水感覺一下」 只有奶水進入引發吞嚥反射時,舌頭才會被拉高碰到上顎,在吸吮奶嘴時,因為沒有液體進入,舌頭沒有辦法被抬起來,奶嘴無法順勢補齊上顎的凹洞,只能隨著舌頭前前後後一直被推出來,有時寶寶很努力的邊哭邊想把嘴嘴吸住,卻吸不上去,用力左右搖頭想要找到嘴嘴,但外觀看起來就像在搖頭說不要一樣,所以照顧者就會把嘴嘴拿掉,放棄安撫奶嘴,直接抱起來餵奶或是走來走去,但是她要的不是抱起來或走來走去,她需要大腦感受到飽足感,所以哭到時間差不多了,大腦剛好有感覺飽了才停止哭泣,這樣的行為連結,會讓照顧者誤以為這樣做很有效,只要走久一點她就不哭了,所以就會開始換各種方式走來走去(按很多次碼錶提供不同安撫方式)然後發現今天有效,明天沒有效. 「要找誰判斷處理呢?」 產生這樣的舌繫帶部分也與筋膜有關,如果寶寶筋膜比較緊,就算剪了,舌頭也有機會,仍緊繃難以移動.此外,因為舌頭長期被拉住,如果剪完沒有適度的口腔運動,大腦也不知道舌頭還能怎麼運動,建議找兒科背景的泌乳顧問諮詢,小兒科也可以,每個醫生的判斷方法與考量略有不同,手邊能轉介的資源也不同. 四種舌繫帶形狀圖片及簡介 https://reurl.cc/lLkOKA https://reurl.cc/Rdno3e 二、肌肉比較緊繃 通常難安撫的寶寶,在哭泣時都會特別用力往後仰,有點像蝦子一樣往後彈跳,或是身體特別用力的繃直,真的很直的那種,這樣的狀態會讓口腔在哭泣時呈現一種,兩頰非常硬、舌頭也非常僵硬的狀態,就算沒有舌繫帶牽扯,舌頭也沒辦法在哭泣時穩定下來,不容易親餵上,瓶餵後也不容易於小床上安穩入睡,哭的時候這樣的肢體看起來格外不舒服,會讓照顧者提早瓦解安撫成功的信心(提早按碼錶而感受到更多壓力). 三、上顎比較凹 要造成真空,除了活動度高的舌頭以外,如果上顎的凹窩天生比較平坦,形成真空就相對不會太困難,因為舌頭稍微移動一點點就能夠達成了,如果上顎比較凹一些,那要使口腔完全密合,就需要搭配很好活動的舌頭. 上顎比較凹https://i.imgur.com/NUNoGRA.jpg 上顎比較平https://i.imgur.com/8BJT4ZB.jpg 在新手村裡,擁有這樣比較辛苦構造的寶寶,對奶怪的傷害力較小,體力也比別人容易耗盡,在新手村裡就相對沒辦法安心下來. ——————————————— 「為什麼安撫與吸的好不好有關係?」 一、舌頭運動與腦神經的關聯 在寶寶的腦部統合還沒成熟的狀態下,這樣一個簡單的吸吮動作,就要動用5對腦神經(舌咽、顏面、舌下、三叉、迷走)、四十塊左右的肌肉來控制,吸吮的狀況越好,腦部統合的狀態相較好些,寶寶看起來也會較穩定些. 很多冥想與修行武功的人,會在起始動作裡頭,將舌頭頂住上顎的位置,在看文章的妳也可以試著這樣做,這個動作會活化副交感神經,使得呼吸自動穩定下來,較穩定的寶寶,在口腔構造上也相對容易達成這個動作. 二、照顧者的自信心 如果這個遊戲在一開始,難度就比較高,因為不知道初始設定哪裡和別人不同,沒有辦法獲得成就感之外,也容易淹沒在眾多建議與緊迫的關切裡,久而久之累積的壓抑情緒無法釋放,也因為希望自己看起來是堅強的,長期難以鬆懈下來,對寶寶的一舉一動會更加緊張(忘記按碼錶). 三、安撫方式受限 這樣的寶寶在使用奶嘴時,會挑奶嘴的形狀,也需要用特殊的手勢放入嘴嘴,穩定的寶寶可能比較沒有安撫奶嘴的問題,因為在親餵或瓶餵時,就滿足口慾了,滿足慾望以後寶寶可以藉由其他(聽白噪音、在安撫椅上搖搖、照顧者的聲音、拍屁屁)方式,感到如同抱抱一樣程度的安心,在哭鬧時,安撫方式比難安撫的寶寶多出至少6種,任何一種方式都能安心的狀態下,自然就不會覺得她哭就非得要妳,因為爸爸拍屁屁,阿嬤的聲音就能夠替代,如果口慾仍然未滿足,也能輕易吃上安撫奶嘴,安靜入睡等待下次吃奶. 在最基礎的口慾都沒有滿足的情況下,寶寶沒有心力去感受照顧者釋出的各種安撫,這時抱抱的確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因為只剩下這種方式,所以比別人少了6種可能的妳,也相對在安撫上感到非常吃力,寶寶沒有機會學習自行安撫(因為也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自己穩定下來),此時如果妳的乳房條件很適合,會感覺到寶寶只能拿妳的乳房當安撫,行動跟選擇受限的狀況下,很難不產生寶寶只能需要我的感受,而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容易開始把育兒的重擔放在看起來很有效果的妳身上,以多少減輕自己對育兒無能為力的感受,有時候妳覺得寶寶只需要妳,其實也和其他家庭成員所加諸的看法與期許有關. 如果妳的寶寶有上述的問題,但不難安撫,有可能是她在新手村拿到的裝備很吃香,例如吸吮成效不佳的寶寶,配上非常會噴奶的母親,也能達到足夠奶量的需求,例如剛好拿到一個適合上顎凹洞的奶嘴,或是於瓶餵後,腦部飽足感上升的速度相對快一點,不太需要安撫就已經醉倒了. 以上提到的這些發展與構造,其實都屬於正常範圍,就像我們不會期望寶寶一出生就會走路一樣,因為我們知道她生理的發展還不用學會走路,口腔發展也是一樣,雖然有效的吸吮是寶寶很重要的初始技能,發展上仍有個別的差異,隨著時間,寶寶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找到接近有效吸吮的方法,也可能使用其他塊肌肉去代償原本該出力的地方,自己排除問題,不過因為她已經受限於一種安撫方式一陣子了,之後在哭鬧時,也只能接受有限的安撫. ——————————————— 「只有小孩子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他們把時間花費在洋娃娃身上.因此對他們而言,洋娃娃就變得很重要.一旦有人將娃娃拿走,他們就會號啕大哭…但是,大人們永遠也不會了解這件事有多麼重要.」 ——〖小王子〗 就像寶寶只剩一種安撫方式一樣,這樣的育兒狀態,很容易讓人從一個職場的女強人,變成一個很不錯的妻子,最後變成一個專屬於寶寶的安撫神器,以前的妳花了好多時間,在照料那些原本屬於自己的洋娃娃,在寶寶出生後,洋娃娃一個一個的被拿走了,在未被滿足的渴望背後,唯一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就是因為愛而犧牲,其實妳心裡也是知道的,沒有人能和妳一樣,了解那些洋娃娃有多麼的重要,而藏在心裡那個失落的小小的自己,也已經好久好久沒有人能好好的抱抱她了. ——————————————— 其實這是國外存在非常久的觀點,只是這個觀點多被用在泌乳顧問協助母乳哺育、語言治療師、兒童物理治療師改善吞嚥困難,牙科醫師研究口腔肌肉與咬合問題,早產兒研究等各種地方. 如果沒有醫療狀況需要介入,通常養育這樣敏感度高,難以安撫的寶寶,身邊就會有很多資源想介入了,不太需要投資專業人力去進行安撫教育,因為,再怎麼樣,她總會長大的,如果長大後有其他心理上的困擾,也有醫療系統或其他管道可以處理,只是這中間,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看不見的失去. 下一篇會提到怎麼在有限的狀況底下,試著讓自己與寶寶都能找出其他方式,慢慢在新的生活裡,找到彼此都能安心下來的方式. ——————————————— Ps.新生兒是指滿月以內的寶寶唷!每個階段的寶寶需求跟照顧方式不太一樣,希望幫助新手爸媽們先順利渡過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