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產的時候,醫院的衛教片說母奶是對寶寶最好的,餵母奶可以滿足寶寶安全感及身心需求,要成功餵母奶方法就是讓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喝,無限時無限次隨時暢飲.不要用配方奶不要用奶瓶以免乳頭混淆之類的.當下沒想很多覺得就照護士指導來餵就好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發現第一胎時有很多錯誤觀念連醫院的護士也搞不清楚,只是照本宣科(因為他們都還很年輕,還沒生孩子). 老大出生後,第一時間很興奮還可以滑個FB傳個LINE跟親朋好友說我順產.殊不知四個小時後嬰兒室通知媽媽餵奶才是挑戰的開始.抱著寶寶依照護士指示讓寶寶含上乳頭,下唇要完整包覆乳暈.但是寶寶一下子就睡著鬆開了,沒有護士在場,媽媽跟寶寶都要學習重新含乳,動作不夠標準,哺乳效率差,寶寶沒喝飽,嬰兒室護士會鼓勵你再餵一下,再試一下,然後就掛在哺乳室一個多小時,媽媽乳頭會開始受傷,離開後三個小時又被CALL回來跟寶寶磨合,產婦身體根本就沒辦法休息.而且一旦乳頭有傷口以後,還要讓寶寶吸允簡直是人間酷刑.新手媽媽什麼都不懂,傻傻地撐過留院觀察期以後,跟著寶寶到月子中心去,月中的護士告訴我寶寶三天都沒喝飽,體重下降超過標準值,再這樣下去會危及生命跡象,建議我補配方奶.眼淚跟愧疚感當下湧出,完全沒辦法控制,產後憂鬱症就這樣來了! 後來我在月子中心都擠母奶出來給嬰兒室瓶餵,出了月子中心因為懶所以把奶瓶全都收起來改成全親餵,成功餵到育嬰假結束(孩子8個月大)才改配方奶. 以下總結,我餵母奶的幾個經驗,希望可以幫助還沒生有打算餵母奶的姊姊妹妹們做點心理建設. 不要怕寶寶餓肚子: 剛出生前三天,初奶很濃稠不容易擠出,可能也感覺不到脹奶,很多媽媽以為自己沒有母奶供給,失去信心就補上配方奶想餵飽小孩.其實新生兒會自帶便當,前三天的營養不用擔心.因為我兩胎都是自然產,所以住院三個晚上後就會出院到月子中心.入住前護士檢查新生兒狀況告知我孩子脫水將近出生體重10%,需要快點補充奶量上來,不然黃疸指數怕會飆高.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急到哭出來不知道該怎辦,護士建議我先補點配方奶,我心想怎麼可以不繼續親餵,這樣會乳頭混淆!小孩不喝我的奶!我會退奶沒有母奶可以餵!......迅速腦補各種親餵失敗的狀況.剛好那天月子中心人手不夠,他們的負責人兼護士長支援接待我這個剛入住的新手媽媽.他教了我許多觀念,安撫我讓我冷靜下來面對,都已經親餵破皮了,孩子卻喝不到母奶的窘境.固定餵奶時間跟擠奶時間: 很多衛教都宣傳要泌乳就是要掛奶,讓寶寶多吸快點上手學會喝奶,媽媽乳房也要多刺激才會泌乳.護士長卻告訴我,我因為前三天在醫院沒有學會正確含乳,乳頭已經受傷了需要讓它休息.所以改使用電動擠乳器固定時間排出母奶,再交給嬰兒室餵小孩,擠乳器還可以順便幫我塑形凹陷乳頭,讓寶寶容易含乳.因為我希望出月子中心後哺乳方式是純親餵,因此嬰兒室特別使用貝親母乳實感的奶瓶餵奶,降低寶寶乳頭混淆的機會.嬰兒室固定每四個小時餵一次奶,奶量按照寶寶體重公式跟寶寶喝奶意願調整.每天穿插一個時段抓寶寶來親餵,目的是讓孩子練習含乳. 這樣做有兩大好處,首先我可以很清楚看到我奶量衝上來,並且超過寶寶的需求量,確保寶寶母奶夠喝.再者,孩子養成四個小時喝奶的習慣我可以很清楚的判斷,現在是不是喝奶的時間,孩子的尋乳反應到底是在討安撫還是肚子餓,幫助我快速理解孩子的需求,避免被孩子掛奶.電動擠乳也有一堆注意事項: 生產前沒有先對電動擠乳器做功課,不清楚原來喇叭罩也是有很多學問的,需要配合對應乳頭大小直徑買,太大乳腺前端容易塞奶,太小乳頭摩擦會破皮.本來只想說不要用月中提供的喇叭罩比較衛生,請妹妹去俏媽咪幫忙買過新的,結果店員問了乳頭大小、機器型號等等一堆問題考倒我. 我跟月子中心借來的電動擠乳器是美樂牌醫院專用型,吸力很強.護士長交代我單邊擠15分鐘為限.(乳房基本上只要你一直刺激它,就會一直泌乳,所以不可能有完全排空的時候.很多網路文章說親餵完還要排空乳房簡直就是要逼死自己!大腦接受到你這一波的擠乳排空量,就會認定寶寶需要喝這麼多,永遠排空的下場就是刺激大腦下一波泌乳量加碼,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塞奶乳腺炎.)操作一陣子以後覺得左右各15分鐘,喇叭罩拿到手很酸又太耗休息時間.後來網購了[美國PumpStrap吸乳哺餵兩用支托帶]一次固定兩個喇叭罩,同時擠乳15分鐘,還可以解放雙手滑手機.連護士長進房來看到我哺乳都忍不住讚嘆科技日新月異(還有媽媽的懶惰…哈哈).在月子中心記錄擠奶時間: 我在月子中心每次擠奶會記錄起訖時間跟左右乳量,讓月子中心的中醫師可以快速了解我的奶量有沒有跟上寶寶的哺乳量,需不需要調整食譜或藥補.同時對泌乳量建立自信,月子中心每天會跟你報告寶寶今天一餐喝多少,大腦聽到以後會暗示乳房泌乳,例如我聽到護士說一餐60cc,我下一波泌乳量就會是單乳60cc左右.在月子中心就追上寶寶的需求量,讓我更有信心回家可以成功全親餵. 回家記錄親餵開始時間: 寶寶每隔四小時餵奶一次,看的是親餵開始餵的時間,(餵的效率好提早收工休息,效率差拖到下一頓也是有可能.).寶寶生活作息以四個小時為周期來看,會出現「吃-玩-睡」三階段,我下載[寶寶生活記錄App],利用手機幫我追蹤餵奶、奶量、換尿布(大小便)、睡眠的時間與頻率.才能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迅速釐清現在是肚子餓、尿布濕、想睡還是想玩.越早理解孩子的需求,小孩的安全感越高,情緒會越穩定越好帶.學會躺餵及尊重孩子意願: 盡早學會躺餵餵奶,媽媽身體負擔比較小比較不累,就算寶寶晚上討夜奶也是抓過來擺好繼續睡.每個孩子氣質不同會影響親餵餵奶效率,媽媽要視情況調整,剛含乳的時候吸允力道最強,為求左右雙方泌乳量平衡,這一餐如果先餵左奶,下餐就要先餵右奶. 我餵大女兒時餵奶單邊以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原本是希望讓兩邊奶都可以平衡讓小孩喝到.結果大寶使盡吃奶力氣15分鐘內餵飽自己,然後鬆開乳頭下唇抿上唇給我一個「我吃飽了」訊號,會出現剛跑完八百短跑休息喘氣的樣子,然後陷入熟睡.久而久之,養成我一餐都餵單邊奶,漲乳頻率大概拉到八個小時. 老二親餵10分鐘就被拒絕,一開始以為是左邊乳房存量被吸光,孩子等不及新的泌乳趕快換右邊給孩子喝,結果孩子鬆開乳頭拒絕再喝,就是一直跟我說話想要玩.我沒有感受到吃飽的訊號,以為孩子不專心喝奶還強迫他再吸,要求要喝飽撐四個小時的奶量,反而讓孩子大哭到不行甚至吐奶.幾次觀察下來發現,二寶只需要10分鐘左右奶量就飽了,不願把自己灌醉.他喝飽以後要玩不願意馬上睡.我配合二寶調整親餵模式以後,孩子也就不用一直用哭聲跟我抗議. 孩子如果吃不飽的話,會一直吸放吸放刺激乳房泌乳,或是發出委屈的哭聲告訴你他還吃不夠,媽媽這時就是換邊餵奶滿足孩子.單邊餵奶時間最短不要少於五分鐘,怕孩子只有喝前奶沒有飽足感.也不要超過15分鐘甚至20分鐘,不要讓孩子掛奶把你當安撫奶嘴,一方面是怕乳頭吸允太久受傷,也避免過度刺激乳房泌乳.親餵最佳模式是供需平衡: 供需平衡時,奶不會一直脹得很難過,餵奶前可以感覺到乳房皮膚有點緊繃,餵完以後惦惦是軟奶狀態.如果餵完以後覺得乳房乾癟,接下來四個小時會強烈感受到泌乳痛,好像有很多更針在那邊刺乳腺,乳頭刺刺癢癢的.嚴重的話還會發熱,可以用高麗菜敷蓋或冰敷,讓泌乳痛緩和些.最佳發奶食物是水跟豆漿: 要發奶每日飲水量要超過3000cc,豆漿富含卵磷脂除了補充水分以外還可以幫助乳腺順暢,避免塞奶.餵大寶時自作聰明吃雞排配珍奶想說發奶好養餵孩子,結果塞奶乳房出現硬塊、乳頭出現小白點,痛了很久.塞奶別亂揉,通乳腺要靠親餵: 有人說塞奶要把他手擠出來,但是也有人不會擠結果造成乳腺受傷發炎,最保險通乳腺的方法是抓寶寶來親餵,哪裡有硬塊下唇就對準那個方向.當寶寶吸允時,輕輕的揉硬塊部分,幫助鬆動卡管的油脂讓寶寶更容易打通乳腺,塞住乳腺暢通後,乳房硬塊跟小白點都會消失.含乳正確時餵奶不會痛: 含乳正確時乳頭是不會痛的,但是新生兒喝奶需要時間學習,所以乳頭很容易拉扯破皮流血,厚敷羊脂膏可以幫助修復受傷的乳頭,護士長建議我選用美樂牌羊脂膏,因為該牌可食用不怕寶寶吞食.但是擦羊脂膏要小心避開乳尖頂端,我曾因為這樣塞奶. 確認寶寶有沒有喝飽,看體重增減: 有人會問母奶擠不出來怎麼知道寶寶喝的量夠不夠?請相信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如果喝不夠孩子會討奶.比較科學的方法就是每天量體重,體重有持續增加、一天有六包重重的尿布,就表示有喝夠,寶寶正在長大.消化好寶寶沒大便也是有可能的: 大便是將人體無法消化的殘渣排出體外,餵母乳的寶寶消化比較好,拉黃色的稀便,一天拉個三四五六七八次也不用大驚小怪,三天拉個一次也是有可能的.我媽一直說當年我一喝母奶就拉肚子,如果有人告訴她這是正常的,也許她就不會改配方奶. 另外,寶寶的黃便便如果出現白色或黑色顆粒,表示媽媽最近可能吃太油了,不好消化被排出.要小心吃太油容易塞奶喔.母乳媽媽吃什麼,寶寶就吃什麼: 這不只是口號,我在大寶八個月大的時候貪吃了麻辣鍋,結果害孩子拉肚子快一天,菊花都破皮了.現在餵老二,如果餵奶前半個小時喝了豆漿,寶寶吸出來的奶就會聞到豆漿味.媽媽貪喝了紅茶,就會聞到紅茶味.所以~~~孩子如果歡歡不睡覺,不要老是想著煞到要收驚,請先檢討自己是不是餵了寶寶不消化或不容易代謝的奶! 不管怎麼樣,孩子有喝到奶就會長大,親餵、瓶餵、母奶、配方奶都是選擇而已,媽媽不要扛太多責任愧疚在身上.育兒路還很長,關卡還很多,請放寬心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