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為了救命,吃錯就會害命!食藥署署長教你如何安全用藥!(圖片來源:!(圖片來源:<食力>提供)口述=吳秀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採訪‧撰文=編輯部在美國,每天至少1人死於用藥錯誤,每年約有130萬人因而受到傷害;全球因用藥錯誤所付出的成本,相當於全球衛生總支出的近1%.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7年3月底正式將「降低用藥錯誤」列入全球性病人安全的第三大挑戰.與國際同步的臺灣,如何從民眾生活中著手推動「用藥安全」呢?善用藥師和注意用藥安全,自我照護觸手可及日前,被孩子傳染感冒的千菱,雖感到昏沉又頭痛,但為了趕公司重要專案不敢請假,心中猶豫是不是要去醫院或診所看病?這樣的情景,很多人都覺得十分熟悉,但仔細想想,你是不是忽略了什麼?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醒民眾,當你有一般感冒、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時,不一定要馬上找醫師,可先到社區藥局購買非處方藥,仔細把病症告訴藥師,請他確認這些藥品是否適合自己,以減緩輕微病症所帶來的不適,「但一定要遵循藥師指示,以確保自己的用藥安全.」「用藥安全真的很重要,也是現今世界衛生組織重視的議題.你一定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不要人云亦云.若對藥品有不清楚的地方,記得善用社區藥師」,署長吳秀梅苦口婆心地再三叮嚀.國內藥品有嚴格分級,「非處分藥」不需醫師開立便能購買署長吳秀梅進一步表示,國內藥品已有嚴格分級,一般民眾無須醫師開處方籤,便能購買的藥品稱作非處方藥,而非處方藥又分為指示藥與成藥,「如普拿疼止痛藥、伏冒熱飲等指示藥,只須獲得醫師或藥師的指示同意就能購買使用;甲類成藥,如胃腸藥、紅藥水等,於藥局或藥粧店也能自行選購,而綠油精、曼秀雷敦軟膏等乙類成藥則在一般商店都買得到,想做到自我照護觸手可及,但一定要注意用藥安全.」非處方藥新包裝2019年底全面改裝完畢,讓民眾更易看、易讀、易懂自2016年起,民眾應該已經陸續看見新包裝的非處方藥品.有鑑於新規範的規定,產品外盒的重要資訊:「有效成分及含量、其他成分(賦形劑)、用途(適應症)、不得使用族群、用法用量、類別和諮詢專線」等六大項資訊一目了然,都必須寫在最大面積且為固定位置,字體也不能小於電腦7級字,民眾再也無須四處翻找;產品內附的說明書必須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比如:「胃食道逆流」改為「溢胃酸、心窩灼熱」,讓一般民眾都能容易理解.非處方用藥資訊怎麼看?署長不藏私教你6大招署長吳秀梅提供民眾6招如何善用非處方用藥資訊:1.購買前,先看藥品標示,尤其重要資訊都在新包裝最明顯的位置,一定要先了解.2.再依據自己的症狀找尋相對應的藥品.3.購買後,應遵循藥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及用量規定.4.同時注意藥品的保存期限和儲存方式.5.服用後,一旦出現不正常反應,如對某項藥品成分過敏,或是服用2~3天後症狀均無改善,應至診所就醫.6.記得保留藥品包裝,若有突發狀況時還能做進一步確認值得一提的是,食藥署特別注意到視障和銀髮族等視力不佳的族群,增加了解藥品資訊的輔助措施;「新包裝的藥盒都增設QRCode,民眾只要用手機一掃便能獲得藥品資訊,字體也能自由放大,有些藥品的QRCode還提供語音服務,方便年長者或視力不好的民眾使用」,署長吳秀梅補充說明.署長再三叮囑:讓藥師站在第一線,善用自我照護能力自2007年,藥師職責增加「藥事照護相關業務」,至2014年建立「優良藥事執業規範」打造友善諮詢環境,民眾若有任何用藥疑問,皆能詢問社區藥師獲得正確的用藥指引,現再加上「西藥非處方藥仿單外盒格式及規範」,以及多年來食藥署努力宣導「用藥安全」的健康識能,民眾將能從看非處方藥品的包裝仿單資訊、詢問及聆聽藥師囑咐之三步驟,有效提升用藥安全性.署長吳秀梅不忘再次叮囑民眾:「大家要珍惜現有的醫療資源.除了善用社區藥師,讓藥師站在第一線協助你,也要記得善用自我照護能力.」延伸閱讀▶食藥署署長:為了幫臺灣保健食品走出國際,推動保健營養食品GMP勢在必行!▶化粧品新法上路讓臺灣接軌國際、消費者保護更升級▶吃藥配柚子真的會要命!別讓一時貪吃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