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故事是這樣開始的……「時間過得好快,寶貝小宇也已經2歲半了」,媽媽拿出被小心翼翼收在抽屜裡的兒童健康手冊並檢視著兒童健康手冊裡登載的每一次小宇接受預防接種與健康檢查各項重要記錄,依序看著那些未被蓋章的格子是否有遺漏掉哪次預防接種或是健康檢查,手指從頁面的最頂處輕劃至頁尾好確認這一次的預防接種日,也安排預約好這一次預防接種的日期.出門前小宇媽媽檢查了該帶的健保卡、健康手冊與相關用品後,牽著小宇的小手出門並前往醫院,在往醫院的途中媽媽告訴小宇等一下要做的事情,並告訴小宇不用怕.小宇疑惑地看著媽媽,但媽媽跟小宇保證:「你乖乖,真的不會痛,如果你沒有哭,我就買餅乾給你.」 到了醫院完成報到後,小宇和媽媽在候診區的等候椅上玩著剪刀、石頭、布,過了一陣子護理師喊了小宇的名字,媽媽聽到後趕緊抓起背包也牽著小宇的手快步走進注射室,當小宇還不是很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時,就己被抱起放躺在黑色的床上,褲子也被褪至小腿肚等待著,一名護理師和媽媽核對預防接種的劑量和品項,另一名護理師和小宇說:「打針不會痛,就像蚊子咬一樣癢癢的而已.」核對完藥劑的媽媽也在一旁附和著護理師的說法. 小宇看著大家慢慢朝他靠近,一個人拿著針筒,另一個人按壓著他的大腿,害怕得開始掙扎大叫,正當小宇以為媽媽朝他走來是要來救他時,媽媽卻是壓住小宇的雙臂讓他無法動彈.當尖銳的針頭刺入小宇的大腿時,小宇痛得放聲大哭也以為痛痛要結束了,沒想到接著又是另一針往另一腿刺入,這時小宇再也忍受不了這樣二倍的痛,情緒瞬間潰堤大哭尖叫並且很生氣地對媽媽說「媽媽騙人,痛痛!」就把正在幫小宇穿褲子的媽媽的手用力推開.因為很痛,小宇不願意讓媽媽碰也不願意讓媽媽幫忙.折騰了一下午好不容易送小宇到保姆家,小宇卻還是陷在很在意媽媽騙他也讓他很痛的情緒風暴裡不高興,而媽媽也因為還要處理公司的事而匆忙地離開了.看著媽媽離開的背影,小宇哭了,小宇傷心地說:「我最不喜歡媽媽了!」 故事中的爸媽一定覺得是……預防接種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過程,打預防針也不是第一次,怎麼每次打預防針都要哭得驚天動地的,不就是打個針像被蚊子咬而已,每次哄半天也還是哭鬧弄得人仰馬翻的.爸媽和醫護人員也擔心在注射的過程中,孩子因為掙扎而不小心誤傷了他,所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當然就是壓制孩子的身體,速戰速決地打完預防針就皆大歡喜結束了,而且孩子很好哄的,通常哭完就會忘記了.哎喲!這只是小事沒關係. 其實孩子只是……醫院很恐怖,因為不乖就會被帶去打針,還會有陌生的阿姨和叔叔壓住我的手和腳不讓我動,還會拿針一直刺我,讓我很痛很痛.可是爸爸和媽媽卻沒有來救我,反而要我不要再哭了,還說像蚊子叮一下又不會很痛,可是我的腳真的很痛,輕輕碰到就很痛,所以媽媽幫我穿褲子碰到大腿時,因為太痛忍不住把媽媽的手推掉了.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要打媽媽的.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陪孩子一起面對而不是讓孩子一個人去承受,別對孩子說謊,請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從一出生就必須面對很多不得不接受的感覺和感受,但是幼小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感受和感覺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真的發生的時候也不會知道要如何處理這些卡在混亂裡的各種情緒.當孩子還在嘗試認識這些突如其來又陌生的情緒時,已經夠慌亂夠不知所措了,卻總是被爸媽理所當然地帶過,一味地要孩子勇敢面對或是要孩子不要怕,想想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啊!孩子的成長過程裡,除了必須的預防接種和健康檢查外,難免也會有生病的時候,吃藥打針常常避免不了,這些會引起孩子的疼痛與痛苦的感覺都會讓孩子有恐懼的感受.一旦產生了恐懼的感受沒有被同理或是給予安全感,之後只要是聽到醫院、看病等相關字詞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可怕的連結,甚至會放大恐懼,造成心理很大的壓力.在這樣面對未知恐懼的極大壓力之下就會開始出現自我保護的本能抗拒即將要做的檢查、治療或是服藥,而爸媽也會因為想要讓孩子盡快順利完成而無所不用其極地哄騙或是用強硬的肢體動作來讓孩子不得不妥協,親子間的壓力在拉扯之中反而更緊繃. 「哄騙」是爸媽最常用的招式,明明沒效卻還是屢屢嘗試.哄騙的方式會讓孩子不願意再相信爸媽說的話,也對於爸媽所教導他的一切產生疑惑而慌張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最糟糕的是用肢體動作強迫孩子妥協,這讓孩子受到的不是只有身體的傷害,更對設立身體界線有模糊不清的認知,而孩子在這個經驗裡感受到的只有被欺騙和不當的身體碰觸.既然這是一定要面對也非做不可的事,那為什麼不陪孩子一起面對而要強迫孩子一個人去承受呢?會痛會苦沒有關係,讓孩子知道不論如何愛他的爸媽都會陪他並保護好他,孩子在不得不獨自面對時也會因為有父母的愛而更有安全感. 在打預防針、看病、吃藥或是做檢查前,請事前溫柔地告訴孩子原因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先有心理準備,慢慢累積去面對的心情和調整情緒的能力.當然這絕對不會是一次就能練習好的,需要爸媽的愛和耐心陪伴孩子反覆的練習. 愛的溝通公式:「先同理+說事實+給予安全感+滿滿的支持+勇氣好朋友」我們可以這麼說:「小宇,打針一定會痛,媽媽小時候也怕打針(同理),但是每個人對痛的感受不太一樣,有的人覺得癢癢的,也有人覺得很痛,就像媽媽一樣(說事實).但是你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我們一定會在你身邊陪你保護你(安全感與支持),你最愛的好朋友蒙卡(小熊玩偶)想要陪你幫你加油打氣,可以讓他一起去嗎?」 在真正要打預防針的恐懼時刻,孩子一定會再次抗拒或害怕大哭,甚至忘了剛才爸媽的鼓勵和陪他來的好朋友,這都是孩子在面對恐懼時會有的正常反應也是預料中發生的事.此時爸媽也不用生氣或責怪孩子不遵守約定,反而要堅定用更溫和方式抱著孩子並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害怕對不對?馬上就要打針的心情很緊張我能體會的,別擔心.因為預防針是為了要讓身體產生更多對抗細菌的厲害軍隊,保護也避免身體被病毒感染,所以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預防接種.在接種的過程中我們也怕你受傷,所以我們會抱著你用保護你的方式,讓你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完成接種,請你稍微忍耐一下也謝謝你的幫忙哦,辛苦你了.」 痛痛結束後,記得一定要鼓勵孩子:「雖然你很害怕,但你還是完成了,你真的很棒!現在的痛痛有減緩一點了嗎?媽媽有帶魔法貼紙,貼上一定會好一點喔!(可以準備有圖案的貼紙或是OK繃)」孩子不舒服的感受會因為被安撫而減緩許多,原本只專注在痛的情緒也會慢慢轉換成「很快就不會痛」的期待. 跟著孩子一起練習「面對」,學會面對的能力人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我們也無法預期孩子的未來,當逆風隨時可能來襲時,我們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口之外,還要教會孩子有面對的能力.當害怕的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強大情感的支持時,即使心裡的恐懼仍然存在,但情緒卻已經有了方向和出口,也能真正地從每一次類似的經驗裡學習面對和轉換情緒.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爸媽才能理解孩子,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世界愈快,生活越忙,內心越急……親子教養越要學會「慢」下來「快」並不能提早到達終點,反而讓親子之間失去更多,改變一個想法、透過一個轉念,和孩子感受成長路上每一個「慢」的過程,你會發現──就算慢慢來結果也很好,甚至更好擁有媽媽和幼兒園老師雙重身份的微微老師,透過「微慢式教養」,帶領爸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訊息,學習調整方式去理解孩子,協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慢」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