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家規,不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你們家有家規嗎?比方說:每天可以看多久的電視、不可以打人、什麼時候可以買玩具⋯⋯,如果有的話,你的孩子清楚你們家的家規嗎?這樣的規定對所有的家人、時間和地點都一律適用嗎? Story教養小故事四歲的小姿是家族中的心肝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疼愛她.小姿的爸媽聽人家說:「愛再多的孩子,也不怕疼壞了.」但小姿的爸媽最近發現一件很頭疼的事,每當小姿想要什麼玩具時,他們不答應她的話,她就向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撒嬌,還對朋友誇口說:「要玩具一點也不難,只要哭就會得到喔!」長輩教養的態度和規則和他們夫妻兩人的不一致,很讓他們傷腦筋…… 身教重於家規對孩子來說,家規其實就像是玩遊戲的遊戲規則.想像你參加一個沒有明確規則的遊戲,然後動輒得咎,弄不清楚什麼時候會被裁判吹哨「嗶!犯規!」這樣的遊戲,怎麼玩得起來呢?你又怎麼能夠從中獲得玩遊戲的快樂,和得分的成就感呢!爸媽和孩子不是競爭的對手,而是同一隊的隊友.你們一起和生活競賽,一起克服生活的挑戰,協助彼此能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獲得歸屬感、成就感與最多的快樂、滿足.在這樣的前提下,爸媽身為「資深」的生活家,自然有義務告訴生活小菜鳥,一些適當的遊戲規則. 我們曾談到家規不要太多,但是一旦定下了就要徹底執行,因為再也沒有比朝令夕改的規定,更叫孩子弄不清楚狀況的了,同時,知道為什麼要守規矩、該怎麼守規矩的孩子,也會活得比較快樂自在.希望獲得爸媽的肯定,是每個孩子的心願,清楚的、一致性的家規,可以幫助孩子了解爸媽對自己行為的期待,讓他更容易有規則可循、肯定自己的能力,獲得自信心.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時,常常依時間、地點或是情境的不同,對孩子同樣的行為有不同的管教方式,使得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爸媽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孩子的無所適從,也很有可能逐漸演變成「鑽漏洞」的僥倖心理,損害親子間的信任感,徒增親子互動的衝突. 雖然不少父母都會訂立家規,明確的家規也能夠給孩子一個依循的標準和秩序感,然而,在這邊要提醒各位,「身教重於言教,要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只講給孩子聽.」比方說,「不可以打人」如果是家規中的一項,偏偏你家的孩子個性就是比較急,容易生氣抓狂,不是抓自己頭髮,就是忍不住要打人,甚至是打你.那麼,提供你一個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吳佑佑醫師的小撇步,你可以用手穩住孩子,不斷跟他說:「你可以生氣,但是你不可以打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絕對不能動手打回去.如果爸媽不斷跟孩子說:「不可以打人.」可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大人就打他,那孩子自然會認為:「為什麼別人犯錯時,我不能打他呢?」尤其對小小孩來說,他接受的訊息可能是:「你生氣了,你打我;我生氣的時候,也可以去打別人.」或是「你比我大,所以你可以打我;等我長大,就可以打比我小的人.」 如果家庭中的家規是「不可以罵不好聽的話」,那麼你也要以身作則,不論再怎麼生氣,都不可以口出惡言.有些大人一旦坐在方向盤前,脾氣就上來,一下子罵前面的車子:「笨蛋,會不會開車?」一下子又罵旁邊的路人:「有沒有長眼睛啊,不會看路啊?」那麼,不管平時你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不可以罵人,也是白費工夫.孩子的模仿力是很驚人的,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爸媽就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引導孩子的正向行為,千萬別說歸說,做歸做喔! 教養策略,要不分場合都一致在前面吳醫師也從自己個人教養的經驗,提醒各位「少和孩子說No,但如果說了就一定要做到.」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你可以慢慢讓孩子參與家規制訂的討論,如此不但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練習選擇與信守承諾,親自參與討論過程的規則,孩子也會更樂意遵守.更重要的是,透過討論,孩子其實也能夠學著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或是大家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同在一起生活的一家人,過得更好,更幸福! 很多規則在訂下之前,都是可以商量、討論的,就像吳醫師所提醒的,不要先搬出「No!」來擋住孩子的需求,然後在孩子的哀求下,覺得好像也沒那麼嚴重,就讓步,讓自己的話輕易打折扣,損害你在孩子心中的「信用」程度.比方說,最後的結果同樣是讓孩子在飯前喝了半杯西瓜汁,「先說了No,再打折扣」;和「先和孩子討論怎麼辦,最後商量只喝半杯」,孩子的感受和心情,是全然不同的. 還有,最常發生規則的不一致,往往是在外出的時候.有些孩子平常很守規矩,結果出了門,簡直判若兩人,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如果你家裡的孩子,也有這樣的傾向,那麼就應該事先分析一下,比方說:孩子都是在什麼時間點失控的呢?如果差不多都發生在肚子餓了、想睡了的狀態下,下次出門前,記得要避開這樣的時間點.接下來,衡量自己在外面的時候,會不會因為怕丟臉、怕孩子失控,就「放寬」一些標準了呢?爸媽一定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問題,把教養孩子的一致性擺在最前面,同時也讓孩子了解規則就是規則,不會因為場合不同就產生改變,慢慢地,孩子理解以後,就不會繼續探測規則的可信程度囉! 和其他照顧者建立教養共識現代孩子的教養,往往是在爸媽、祖父母、保姆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爸爸媽媽與其他的照顧者最好能針對主要的管教原則,建立共同的規範,讓孩子有一致的規則可以依循,比方說「不可以打人」(當然大人也要示範不打小孩).一致性的教養態度,能幫助孩子更有自信地成長.想像一下,小小孩在爸媽與其他教養者的照顧之下過日子,一下子要遵守爸媽的規則,一下子要聽阿公阿媽的話,實在是很辛苦.就算照顧者彼此之間的意見不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起內鬨,讓孩子不知道到底要聽誰的才好,或者適時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規則,比方說,爸媽說不可以看電視,但是到阿公阿媽家就可以看電視⋯⋯.討論這樣的話題時,大家不要忘了共同的前提,都是「疼愛孩子、為孩子好」,盡量用委婉的說法來說明自己的看法,千萬不要一時意氣用事,一定要和對方拼個輸贏來,相信很多討論都能在各退一步的情況下,有很好的成果. 一般說來,和長輩討論難度會比較高,至於保姆,建議各位爸媽在挑選保姆時,就要留意對方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教養理念,這樣將來在討論孩子的教養問題時,也更容易調到相同的頻道上喔!至於,爸爸媽媽自己也要特別留意,別在孩子面前爭吵,或是針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拼輸贏!因為不論誰勝誰負,孩子都是最大的輸家.孩子很可能會將爸媽的爭吵,理解為「都是我不好!」;或是在爭吵的父母之間,被迫選邊站,不論是西瓜偎大邊、或是同情弱者,讓孩子原本對父母那份純粹無雜質的愛意,產生糾葛與質變.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都會影響孩子對這個家的歸屬感,磨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自信心低落的不良後果! <理解孩子心,教養就容易>我們總是跟孩子說,學習不難,只要懂了,就會了;親子關係亦如是,先懂孩子心,教養就容易!3個階段X6大面向X30則實例,有效破除親子間的溝通障礙,帶你走出育兒挫敗、終結教養惡夢,教出好孩子.博客來:https://bit.ly/2KncTlP<理解孩子心,教養就容易>我們總是跟孩子說,學習不難,只要懂了,就會了;親子關係亦如是,先懂孩子心,教養就容易!3個階段X6大面向X30則實例,有效破除親子間的溝通障礙,帶你走出育兒挫敗、終結教養惡夢,教出好孩子.博客來:https://bit.ly/2KncT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