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往往是身為人類的正常情緒表現,但如果家中寶貝總是在表現憤怒,時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出現踹門、摔東西、大吼大叫等各種過激的表現,這樣「易怒」的行為是正常的嗎?美國醫學界最近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SM-5中納入了一個新名詞:「侵擾性情緒失調症」,說得正是這類長期處在憤怒狀態的孩童. 如果家中孩子總是以激動的行為來表達情緒,而且不論在家中、學校,易怒的狀況總是越來越嚴重,父母反省自己教養方式的同時,千萬別忽略了生理因素,也許孩子正罹患「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罹患「情緒失調症」的孩子都是被寵壞的孩子?究竟什麼是「侵擾性情緒失調症」,跟一般的生氣不同嗎?根據精神科醫生的定義,「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孩子容易因為普通挫折而展現過度憤怒,易怒情形往往持續超過一年,爆發情緒的情況平均每個禮拜都會有三次以上.這些孩子不分學校、家中或公共場合,只要情緒低落就會以極端的憤怒表現. 儘管社會大眾和媒體普遍會將這樣的孩子標上家庭教育的標籤,但其實跟ADHD孩童一樣,這類型的孩子,往往是大腦接受他人反應的迴路和獎勵機制出現障礙.因為相較一般孩童較難理解他人情緒、較難將自己行為與家長的獎懲連結,因而容易把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誤解的更負面,形成惡性循環. 教育孩子處理情緒、討論情緒如果家中也有情緒失調的孩子,除了不要過度滿足孩子需求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禁止事項常常被家長忽略,假如父母回應孩子的方式採取更為激動與嚴厲的抑制,往往會使得孩子未來與他人發生衝突時,習慣用激烈的方式與他人溝通. 因此,適度的尋求醫師協助,讓藥物扮演協助角色,對於「侵擾性情緒失調症」的孩童非常重要,規律的服藥與治療,可以幫助孩子穩定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孩子面臨社交問題的惡性循環.與此同時,家長如何接納孩子、與孩子討論情緒、教育與引導孩子找尋情緒出口,才是克服生理體質的不二法門. 其他媽媽也看了...寶寶亂發脾氣怎麼辦?7招安撫寶寶情緒做父母的經常發脾氣,你會得到什麼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