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太硬,太軟,剛剛好發展心理學家鮑林(DianaBaumrind)成年後的時光幾乎都花在怎樣成為好父母上.三十多年來,她和同事訪談了無數家庭,認識這些父母和孩子,了解父母怎麼教養孩子,然後等著看這些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的大人.鮑林博士找出三種基本教養孩子的方式:權威式(authoritarian)、縱容式(permissive)和威信式(authoritative).我一直為她用了兩個很相似的字authoritarian和authoritative而感到不解.因為這兩種教養方式其實差距很大.作家哈里斯(JudithRichHarris)和我一樣對此感到不解,因此,她把鮑林的三種方法另外取名為太硬、太軟和剛剛好.下面就借用哈里斯所取的別名來解釋我的看法(譯註:哈里斯是心理學史上唯一被哈佛心理系系主任米勒(GeorgeMiller(退學而無法拿到博士學位、後來卻因<教養的迷思>(TheNurtureAssumption,中譯本商周出版)一書拿到美國心理學會(APP)喬治‧米勒獎的人).太硬:這是非常嚴格的父母,任何與規矩偏離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有時這類懲罰是體罰.這種父母很少對孩子表達愛和溫情,對孩子的需求不見得每次都有反應.父母對孩子很嚴苛,有著過高或不切實際的要求,假如你看過<春風化雨>(DeadPoetsSociety)這部電影,裡面由寇特伍德.史密斯(KurtwoodSmith)所扮演的培利先生就是典型的權威式父母.他是個要求很高的父親,規定兒子可以或不可以參加什麼活動,且決定他的職業;由於父親的嚴厲和缺乏回應,最後迫使孩子自殺.太軟:這種父母親什麼都不管,很會對孩子示愛和支持,但是不會強迫孩子遵守規矩.假如你看過電視劇<奇異果女孩>(TheGilmoreGirls),裡面由蘿倫.葛拉漢(LaurenGraham)扮演的媽媽羅蕾萊就是典型的太軟母親,聽從女兒的話,而不會給她女兒忠告,這種角色的反轉在電視上很有娛樂價值,但在真實生活上卻是很糟的父母模式.剛剛好:這種父母親堅決但不會不講人情,在特殊的情形下可以有例外.雖然這些父母讓孩子感受到愛,但他們同時也堅持孩子要守規矩,對待孩子公平、有原則且有一致性.電視影集<天才老爹>(TheCosbyShow)中的哈克斯特堡夫婦(婦產科醫師克里夫和太太克萊兒)就是最好的例子.鮑林博士三十年的研究收集了很多證據顯現,這種管教方式是最健康的:硬而不僵、愛而不縱,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能做到這種「剛剛好」的管教方式,不太軟,也不太硬.瑪莉亞的父母在處理瑪莉亞沉溺網路及臉書時的態度,就是個很好的「剛剛好」例子.琳達和她先生願意傾聽瑪莉亞的需求,但他們在限制瑪莉亞上網玩臉書的態度也非常堅定,為了她的健康著想,絕不讓步. 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你無法把你的情形輸入電腦,然後期待出現一個「剛剛好」的教養指示.所謂「剛剛好」的教養模式其實在每個情境都不相同,我發現很多父母在大多數領域都是「剛剛好」的教養方式,唯獨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上放手了.這些父母可能對社交網站不太熟悉,他們的孩子也不讓父母從他們的肩頭窺視他們在做什麼.有些父母覺得看孩子在網路上做什麼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有些父母覺得「她不過是在房間裡打字,不可能壞到哪裡去」.假如你這樣想,馬上會發現你的女兒一個人在房間裡打字,的確會讓她陷入許許多多種的困境中.你不會讓十五歲的女兒,更不要說十歲的女兒,獨自去參加大學兄弟會的派對;同樣的,你也不該讓你的女兒在沒有你的監督下,上社交網站許下承諾.假如你讓女兒在沒有知會你的情況下,上網張貼她想貼的東西,那麼你就是鮑林博士說的縱容式父母,我們都知道父母的縱容會讓孩子惹上麻煩,孩子會不知道行為的界限在哪裡,他們會踰矩.為了你的女兒,你必須知道她在她社交網頁上做了什麼事.但是一個不是十分了解MySpace或臉書的父母,要怎麼知道他十一歲或十四歲的女兒在用社交網站?不要擔心,你並不是二十一世紀唯一想了解女兒在網路上做什麼的父母.你必須監控兩樣東西:女兒的電腦和她的手機.以下是該怎麼做. <棉花糖女孩:青春女孩的幸福教養(全新改版)>做父母的你和我, 要怎麼幫助女兒找到她對「自己是誰」的定義,而不是從「看起來怎樣」來定義. --SAX醫師教你養出健康自信的女兒越來越多青春期及青春前期的女孩搞不清她們自己的性認同,許多女孩可能看起來很有自信,外表很強健,但是其實內在(自我意識)是很脆弱的.現在新的證據指出環境的毒素可能加速了她們身體的成熟,使她們情緒的成熟度趕不上身體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