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好!不要站起來!」「寶貝,吃飯囉!」「不要!」「快點吃!不要一直玩!」「來,阿~嘴巴打開~」….不管是好言相勸,還是威脅利誘,甚至是窮追猛打.每次吃東西,就好像在和孩子進行一場碟對諜的作戰嗎?常常一頓飯到最後,吃到湯飯變成粥;白麵變粄條了,孩子沒成功吃幾口,自己倒變成廚餘桶!今天讓OT莉莉從行為學告訴你,如何讓孩子「好好吃,吃好好」. 關鍵就是—2「定」2「要」第1「定」:定時-固定的用餐時間固定的用餐時間是可以被建立的.仲雞哥從喝奶期經過一番煎熬的觀察及訓練後,我知道他大概中午11:30左右會餓要喝奶.那我就會11點去預備好奶等他哭第一聲,立馬餵食.你可能會在想:「莉莉,這樣好像一直standby不會很累嗎?」「才不會!」你想想以下這些畫面:寶寶哭了!畫面A:手忙腳亂的一手抱孩子一手泡奶的練肌耐力.畫面B:確認寶寶待在安全的地方後,快馬加鞭的邊泡奶邊聽著寶寶已哭倒長城的呼喊.畫面C:抱著寶寶哄啊哄,看看尿布再看看鐘,問問寶寶你是不舒服還是嗯臭臭,孰不知寶寶心裡想:娘親何時要餵我?看到這些畫面,是不是都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呢?當寶寶的用餐時間建立固定的習慣後,爸爸媽媽就可以—1、更清楚分辨寶寶需要什麼.當寶寶哭了,爸媽你們因著行為的養成去分辨寶寶是餓了丶想睡覺還是身體不舒服等⋯2、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能夠在寶寶哭的時候馬上給寶寶他想要的東西(比如餓了想要喝奶,睏了想要睡)才能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因為他知道當他給爸媽訊號,爸媽就會給他適當的幫助,而不需要哭到絕望,一發不可收拾.3、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及喘息.當行為養成後,爸媽可以知道說「現在我有多少的時間可以休息或運用.」所以,寶寶的行為養成,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小孩健康,而是爸爸媽媽能夠充分休息.因為,抓到規律才能預期寶寶「現在到底要什麼」.至於用餐時間的長度,建議大約抓30分鐘的進食時間.除非孩子很有意願繼續在吃,不然如果開始在玩食物,媽媽可以差不多結束餵食,不然一餐吃到下一餐,也很難做到定時的規律. 第2「定」:定位-固定的用餐位置除了定時,讓寶寶習慣在固定的用餐椅或位置上用餐,寶寶會知道:現在我坐在這就是要準備吃飯了.這不單是安全性的考量,更是一個社交互動,建立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這時,你可又想問:「OT莉莉,那在外位吃飯怎麼辦呢?難道要隨時帶著餐椅四處走嗎?」「當然不用.」像我們帶仲雞哥出去吃飯,我會堅持他一定要「坐好」吃飯.即便我們已經幫他建立這樣的用餐習慣了,還是會遇到孩子吵鬧、不肯乖乖坐好.這時我就會把他帶離開現場讓他冷靜,必要時也會不讓他吃飯.因為我要讓他很清楚,現在是一起吃飯的時間! 再來2要,就是要持續、要堅持.在培養寶寶建立好的用餐習慣,最難的就是這「2要」,習慣的建立每個孩子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可能幾周甚至幾個月,但最久差不多就是半年.最後,分享一件我們家的奇聞.有時候,我會把孩子帶回娘家「野放」.莉嬤的習慣和我不一樣,我在用餐以外的時間不會讓餐桌上有任何食物,但莉嬤就不一定.那天稍晚我去接仲雞哥時,莉嬤就告訴我:「莉莉啊,你知道你們家仲雞哥多可愛嗎?我在桌上有放一盤水果,我就看著他咚咚咚走去桌上拿一塊水果,拿著,再咚咚咚走到椅子上,坐好,吃水果.就這樣循環好幾次(講到這,莉嬤和莉莉已笑到不行).」「好好吃,吃好好」想當初,莉莉也是經過一番波折才有現在仲雞哥的趣聞可講(笑).但,俗語說得好:不經一番寒徹苦,焉得梅花撲鼻香啊. 本文由 OT莉莉當媽媽 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