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顯圖取自網路)在學校工作,很多人覺得很單純.其實每次接一個新的班級,三十個孩子,背後就是三十個不同的家庭,我們面對的是三四十個背景與價值觀各異的家長群.老師們有可能都只要埋首教書就好,這麼簡單又輕鬆嗎?前陣子收到從前畢業學生傳來的訊息,說她現在過得不錯,跟家人的關係也改善許多,我才又想起那時為了她,多次出入警局,陪同作筆錄的回憶.女孩在班上一直屬於安安靜靜的、朋友不多的那種.雖然學業表現一直在後半段,但上課總是認真作筆記、也從未在學校惹出麻煩,直到那天早上.剛進辦公室,我就接到一通自稱她爸爸的人打來的電話,要幫她請病假.是在開玩笑嗎?每次接任新班級之前我一定會親自跟家長聯繫,每學期也至少會跟每位學生的主要照顧者聯繫一次.雖然不敢說認得每個家長的聲音,但我很確定這聲音絕對不是她爸!我先耐住性子,很客氣的詢問對方,爸爸您換手機啦?怎麼號碼不一樣呢?今天聲音怎麼也不太一樣啊?多次試探,對方都堅持自己是孩子的爸爸!最後我也火了,告訴對方,我很確定你不是她爸爸,如果你沒有讓孩子準時到校,我等下就會通知她爸爸,有人假冒他的身分,事情鬧大,會更難收拾.然後我就被掛電話了.我立刻打她爸爸的手機,爸爸聽到消息大吃一驚,因為他每天早上都親自載孩子到校門口才離開的!打了孩子手機,關機.過了上學時間,孩子也沒出現.爸爸聯繫的同時,我和校方跟附近商家調閱監視器,發現孩子在爸爸開車離開以後,就走出校園,搭了另一輛停在附近的車子離開.我和爸爸看到這幕,雖然生氣,但至少先鬆了一口氣.還好不是被綁架....之後先向附近警局報案,再和孩子爸爸一起回家,到孩子的房間看看有無相關線索.折騰了大半天,有些細節也忘記了,只記得當天下午警局打電話來,說孩子找到了,跟她爸爸在警局,但她不願意跟爸爸講話,只想找我.我只好請學校幫忙調課,再跟行政同仁跑警局一趟.到了警局,見到的是一個約三十歲上下的成年人,穿著吊嘎抽著菸,刺青的腿上坐著我十四歲的學生.孩子的模樣跟在學校截然不同,跟男子嘻笑打鬧,摻雜著粗話髒話.警方說,該男子是附近的頭痛人物,常常在網路上勾搭住在附近的未成年女學生,已經被列管;男子說,女學生的前男友說要找人揍他,他才沒在怕;孩子說,她剛跟前男友(另一個網友)分手,對方一直糾纏她,是這個現任男友解救她,要讓她暫時住他家,她覺得是很好的提議,反正爸爸總是管東管西,很煩,早就不想待在家裡了.我按耐住心中的情緒,把孩子帶到旁邊談話.言談間,我聽到青春期孩子對家長的反叛、對同儕關係的失望、對課業的無力感、和對親密關係的憧憬.說著說著,剛剛的囂張神情褪去,眼淚落下.我知道這時候不能只有同情和拍拍,更要藉機重新建立她正確的價值觀.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家中就爸爸和她兩人.家中環境不太好,爸爸總是在工作,早出晚歸.教育方式也較為傳統,尤其爸爸面對青春期的女兒,相處起來總有些力不從心.種種因素累加,孩子覺得自己在學校在家裡都找不到出口,自然往外發展,和家中唯一共處的爸爸又很少溝通,最終,孩子的路越走越偏.其實這些青春期的各種焦慮,我們不也都經歷過?但是當我們長成大人以後,有沒有辦法把這些經驗,轉化成陪伴他們度過這難捱階段的智慧?在教育現場這麼多年,我們知道孩子是否有良好價值觀,無關家裡單親與否,也跟社經背景無關絕對關係.對每個家庭來說,撫養孩子都不是容易的功課. 觀察的這些年,我看過各種不同家庭模式之下教養出的孩子.每每看到那些內心堅強善良,做事自律又靈巧的孩子,我都會特別找機會了解他們家裡的相處模式,也試著整理出以下幾個共通點:1.家長不能只是孩子的朋友:適度尊重,但不放縱.該有的規矩和態度,從小就要建立.家長可以是孩子的朋友,但絕不能僅僅是朋友.有些家長為了維持和孩子的友好關係,在應該堅持的重要關頭卻妥協了!這樣不僅使孩子無法真正成長,也讓自己失去成為他的重要他人的條件.2.養成每天聊天的習慣:現在很多孩子較早熟,可能國小中年級開始就以朋友為主,回到家也不太主動說話.我最常聽到學生抱怨的,就是家長每天回家就隨口問他考試考得怎樣.也許父母覺得只是隨口問,但對小孩來說,這便是一種壓力.試想,你會希望每天回到家,小孩問你們今天的業績如何嗎?聊聊他喜歡的事情,或單純互相分享今天過得如何,不必刻意找話題,有時漫無目的的閒聊,反倒最能拉近彼此距離.3.和他的老師、親近好友保持關係:直到當天早上我才知道,從小六開始,孩子就已經用這種方式打到學校處室去請假過,卻是第一次被抓包!若不是我和她的爸爸保持聯繫,認得聲音,這些事情可能都還不會浮上檯面.和孩子的老師保持關係,等於在學校多了一位戰友.若更進一步,和孩子的一兩位好友當朋友,這樣的戰友聯盟,豈不是更穩固!若真的發生事情,處理起來至少比較有機會找到線索!4.接受孩子的成長是動態曲線:有時我在學校發現孩子有些狀況,打電話想跟家長討論時,會得到否認和某種抗拒”不會吧~他/她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狀況耶”、“真的嗎?以前老師都沒有講過欸”親愛的爸媽,孩子的成長是持續且隨時變動的,尤其小學高年級開始,他們可能不再是您記憶中的小寶貝.他可能會開始有自己的小祕密.這些都再正常不過,家長其實不必覺得忽然間難以接受.隨著自己小孩進入幼稚園,她也開始逐漸學習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人際關係不再像從前總是以自己和家人為主了.這些會想得太多太早嗎?我想,預作準備總是好的.您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還是會跟我的學生爸爸一樣,等進到警局見了孩子,才驚覺彼此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卻距離已經如此遙遠?當然,人有百百款,教養方式也是,每個家庭當然要就自己孩子的氣質去做出合適的教養,成功沒有一套絕對模式.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觀察多陪伴,讓他們知道,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在那裡.適時的給予支持和引導,但不過分干預.堅持住重要的價值,其他的,很多都可以放輕鬆些,並隨孩子成長彈性調整~請別給自己和孩子過大的壓力了.試看看當孩子書桌上的一盞檯燈吧!靜靜的佇立在那裡,等哪天孩子覺得暗了(心情不好、遇到低潮),或想閱讀了(想找人聊天、尋求意見),自然會主動去打開它.希望屆時投射出來的,是不刺眼又溫暖的光色,給予孩子最恰到好處的陪伴. 歡迎追蹤FB專頁 蔡蔡視角 教學現場.親子育兒.有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