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媽咪拜總是臨時抱佛腳考試前想整理房間的理由我想,應該有許多人想法跟我一樣,認為人要被逼到絕境,才能展現實力.比方說,明知道考試前整理房間,會讓看書的時間變少,卻還是選擇這麼做.理由是因為,準備的時間變少了,壓力就會增加,於是,就可以「把自己逼到絕境,展現實力」或「破斧沉舟」.但這根本是大錯特錯的想法.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逃避」.我們常會因為不想接受必須做的事情,所以採取了其他行動.可是,當這樣的「逃避行為」習慣化,就會有問題.因為逃避行為讓時間變少了,再來就得集中精神才行,甚至會有緊要關頭展現爆發力的作用.當這麼做,讓你嘗到成功的滋味後,這一連串的「逃避行為」就會合理化、正當化,然後變成習慣.前一晚熬夜看書,隔天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考試.因為認為這樣才能「發揮實力」,所以改不掉這個習慣;即使成為大人,還是有人抱著睡眠不足的狀態,在重要的簡報日上台報告的習慣.請你冷靜想想,其實應該是在身體狀況及心境都調適好的情況下,才能夠真正發揮實力.睡眠不足或過度疲累的身體狀態,因準備不足導致精神焦慮、不安、恐懼,絕對不可能會有好結果出現,我們都明白這一點,但是為什麼總是要在最後關頭,把自己逼得壓力高築,讓自己的精神處於緊繃狀況?此外,越是覺得「重要的事」,我們更會覺得「非努力不可」.於是, 當我們有了「非努力不可」的想法時,已經刻印於身心的「過往努力的記憶」就會浮現.舉例來說,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大腦會自動從過往的經驗及知識中,尋找類似的狀況並參考,就像使用電腦的搜尋功能一樣.因為想起過去努力的經驗,於是採取和過去當時相同的行為,就會陷入認為要讓自己處在焦慮、緊張、因可能來不及而感到不安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實力,把事情完成.保持平常心,做自己能力可及的事想跳擺脫上述的自動反應行為,不要把事情想得「太重要」.停止對自己說:「一定要努力!」、「加油吧!」,讓自己「保持平常心」、「做自己能力可及的事」,這樣的心態才能夠真正集中精神,這麼做才能夠效率行動.這樣才會有成果.當孩子面對考試、比賽、表演等重要的場合而緊張時,身為父母的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一定要好好做」、「加油」,只會徒增孩子壓力,你應該說:「就像平常那樣就好.」這樣才會有好結果. 爸爸媽媽看這裡:在重要場合告訴孩子:「像平常那樣」、「沒問題」,孩子就會表現好! <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二版):堅強‧自信‧不怕困難‧受歡迎……>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當孩子長大成人後……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會在什麼樣的公司任職?組成什麼樣的家庭?你是不是時時刻刻懷著興奮的心情想像孩子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