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我最近運動時愈來愈喘.」林太太向先生抱怨.林先生想了想,道:「心臟不太好時,容易覺得喘,運動耐受度也比較低,要不要到心臟科檢查看看?!」林太太低頭看著自己的腳,道:「我這雙腳好像也有點腫,要看腎臟科嗎?」常見疑惑,專家解答「若有雙腳浮腫,我們會先想到三個主要問題,就是「心、腎、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蕭成儀醫師解釋道,「肝硬化患者的雙腳浮腫常合併明顯的腹水,沒有腹水的話就先不考慮這個原因.單看腳水腫症狀,一開始確實很難從外觀區分是腎臟或心臟的原因,或者是以哪個原因為主.腎臟功能跟心臟功能互有影響,到最後會變成心腎症候群!」 臨床診治時,若患者腎臟功能變差很多,通常臉色會看起來比較蒼白,或有尿量變少、蛋白尿等情況發生,因此合併這些症狀的患者需要先檢查腎臟功能.若檢查起來腎功能還好,但X光片看起來心臟比較大,有積水現象,常常會喘,就需要接受心臟功能的檢查.容易被忽略的心臟衰竭症狀其實心衰竭病患有些也會有腹水,當心臟衰竭病患腹水比較明顯時,甚至會誤以為肚子太大是最近變胖.少部分患者不會喘、也不會腫,卻是長期無法控制一直咳嗽.還有一些老人家,整日窩在床上不願意下床,原來是因為心臟衰竭而導致活動力下降,只好待在床上不想動.蕭成儀醫師提醒道,腹水、長期咳嗽、窩著不動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只是很容易被忽略. 「曾經有位60幾歲的男性病患,因為心臟血管阻塞而裝支架.過了十年後,這位患者體重減輕非常多,食慾越來越差,體力下降,長期乾咳.」蕭成儀醫師回憶著:「家人以為病患是因為年紀老了而吃得少,或因為以前抽菸所以長期咳嗽.直到後來狀況變差,患者被送到急診,才找到主因是嚴重的心臟衰竭.十年前裝置的支架已經再度阻塞,導致嚴重心臟衰竭,心臟功能掉到剩下正常三分之一,後來把血管重新打通,患者出院時已經恢復得不錯,再過半年藥物治療以及心臟復健,就恢復到原本心臟功能,連體重都恢復了!今年初病患還能到國外旅遊一個多禮拜,心肺功能相當好.」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究竟醫師面對心臟衰竭病患時,能拿出哪些武器呢?目前在藥物方面有三線用藥.第一線藥物中又可以再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利尿劑,能在患者比較喘、比較腫時,把水分排出去,控制症狀.第二類是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或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ARB,此類藥物能夠抑制身體啟動內分泌的惡性循環,減緩心臟衰竭進展,是很重點的用藥.第三類是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能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過度刺激,避免心臟衰竭惡性循環機轉. 第二線用藥是腎上腺皮質酮拮抗劑MRA,第三線用藥是用來提升利尿胜肽的藥物,這個藥物目前對心臟衰竭患者有不錯的效果,另外一個是If離子電流選擇性抑制劑,在不影響血壓的情況下,有效抑制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的心跳過快,更有效輔助其他藥物使用.蕭成儀醫師表示,根據患者心臟衰竭的原因不同,醫師還會使用降膽固醇、降血糖、降血脂、阿斯匹靈、或一些暢通血管的用藥,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心臟衰竭的侵入性治療若患者心臟功能不良是由心血管疾病所導致,可考慮將患者血管打通,來恢復心臟功能.若患者有長期心律不整,可考慮心臟內電燒術,消除心律不整.萬一治療時已使用多種藥物,但效果還是不好,可考慮左右心同步節律器,這作用是讓患者左右心同步收縮,提升心臟功能,才不會因左右心不同步而心臟功能變差. 假使經過治療後,心臟功能依然很低無法達到預期,醫師會在某些特殊的病患身上使用人工心臟(心室輔助器),度過一段心臟功能極差的時間等待換心.治療心臟衰竭的最終手段是心臟移植,一旦使用人工心臟就暗示這個病患急需心臟移植,死亡率很高,只能在移植前爭取更多時間.治療心臟衰竭的進展與目標「目前治療心臟衰竭,需以全人照護的態度幫病患控制症狀,不是只有看心臟,而是先找出原因.」蕭成儀醫師道:「要了解患者的根本問題是出在血管阻塞、代謝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或免疫疾病.找到並解決根本問題,才能夠脫離心臟衰竭.」同時要更進一步搭配復健訓練,提升病患整體功能,恢復運動量,避免讓心臟衰竭落入惡性循環.現在除了患者住院時會獲得良好照護,配合上遠距團隊以及穿戴裝置,病患在家裡的時間也能及時把狀況與心律資料上傳到醫院,醫院端會有專人24小時接收分析並且傳遞資料給相對應的單位,以便及時處置.狀況不穩定的病患能提早接受診治.最後,蕭成儀醫師提醒心臟衰竭患者,在家時要記得,飲食務必少鹽,吃得健康,並規則運動.千萬不要因為心臟衰竭獲得控制,就又鬆懈了.心臟衰竭需要長期控制,請不要因狀況改善而自行調整藥物喔!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