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了解到自己的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那就更能控制自己,行為跟表現也都能改善.就算孩子只是粗淺地認識大腦發展,尤其是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大腦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都有助於他們重拾掌控感.就算是幼兒園年紀的小孩,也有辦法理解大腦的基本功能.兒童精神病學家席格著有<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他常用拇指代表大腦強烈的情緒區域(恐懼、擔憂、生氣,亦即杏仁核,不過這詞對孩子太深奧),然後握拳,其他四隻手指壓住拇指,壓在上方的手指則是負責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即前額葉皮質).當孩子太擔心、太生氣的時候,四隻手指(前額葉皮質)就會壓不住拇指,拇指一直要掙脫,很像「氣到要炸開了」.席格鼓勵孩子,如果感覺到自己快要「氣到要炸開了」,就想一想需要做什麼來恢復平靜,比方說,可以走到事先選好的「冷靜區」,在裡面待到手掌又能重新握拳為止.一旦孩子了解到自己有哪些地方比多數人強,以及有什麼地方是需要努力的,就能提升信心,相信自己長大後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 <讓天賦自由的內在動力:給老師、父母、孩子的實踐方案>本書是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獲得最多注目的教養類書籍,幫助0歲到18歲的孩子透過「自控」,找到內在動力,再也不需父母催逼. 兩位作者分別是權威的神經心理學家與華府菁英課後輔導機構創辦教師.他們發現今日的孩子普遍承受太大壓力,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要讓孩子自動自發,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關鍵就是「給孩子更多掌控感」.這代表父母依舊扮演重要的權威角色,但又是孩子的顧問與智囊. 親子處於一種相互合作、彼此尊敬的氣氛中,孩子就能自在發展大腦潛能,培養出韌性(恢復力),走上成功之路. 這樣,孩子終究會擁有古希臘人說的「關鍵能力」——優秀健全的判斷能力.這將讓他終身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