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Dr.把最近遇到的一些育兒的誤解整理一下:1:囝仔沒有六月天這是令我最不能理解的觀念之一.拜託,請適度穿著,與大人一樣或多一件即可.如果小孩能夠說話,他可能會說:「你來,你也穿4-5件衣服,看看這樣舒不舒服?」2:不要給他站_會O型腿並不會因為站立或行走,而形成O型腿.幼兒有生理性的O型腿是正常的.因為嬰兒在媽媽的子宮內縮著,在3-4歲之前,O型腿是正常的.3:把鞋子反過來穿_矯正外八最好是句號!4: 還沒長滿牙齒_不要吃飯粒什麼時候可以吃固體食物,是看發展程度、吞咽能力,不是看牙齒數量.太慢吃固體食物,會影響到咬合牙齒排列、語言構音⋯不能過度保護5:分房睡_讓孩子獨立這個是傳統上古今中外的誤會,研究顯示:不會更獨立,反而更會依賴物品安慰,而且反而與父母同房的孩子,在社交上顯得更有自信.結論:順其自然6:想睡覺時_抓耳朵抓頭髮撞頭_他怎麼了?雖然仍然是個迷,但這是正常現象7:給我壓下去繼續在地上爬_越爬越聰明「醫生,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會在地上爬?只喜歡用站的,或直接就走路了,都跳過爬行這個階段,這樣對發展會不會有問題呀?」這幾乎是每隔兩天,都會被問到的題目.説來奇怪,這20年來,很多兒科醫師也陸續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少爬行.有學者就推測,這應該是跟近年來提倡的「不要趴睡」有關係.因為要預防嬰兒猝死症候群,所以近年來各國的兒科醫師都大力推行:“不要趴睡”這件事情,剛好也是這個時間點,寶寶就越來越都不願意喜歡在地上爬行「但是聽說一定要爬才對大腦發展比較好耶」,那就看看科學數據怎麼說:國外做了兩個研究,分別是美國跟英國,這些不喜歡爬或者不會爬行的小朋友,長期追蹤下來,發現日後他們發展、肢體動作都沒有什麼問題.結論:發展是看整體,並不是拿單一項目來放大檢視.當然的確是需要注意發展里程碑,但是隨著科學進步與人的生活形態改變,嬰兒時期的發展里程碑,也跟著有些許微妙的改變了.既然在長期追蹤下來,並沒有什麼差別之下,仍然請各位父母繼續按照兒科醫學會所宣導的「不要趴睡」來預防嬰兒猝死症後群的風險.8:長輩說要穿多一點_比較不會感冒吃藥好,懂!所以Uniqlo是醫療業?西方也有「要記得穿襪子」的文化⋯9:本來胃口很好,為什麼最近吃比較少?小嬰兒時期胃口好,餵什麼吃什麼,但是長大不一定胃口好胃口和心情都一樣,會起伏不定10:半夜哭是否夜驚?這不一定,睡不好有很多因素:白天活動、身體因素、感冒藥物、管教方式⋯睡眠品質本來就會起伏,以前睡得好,不代表一直都會很好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 本身為兒科醫師(有點龜毛那種),為了家中兩位過敏體質的小前世情人,千方百計為她們創造無毒低甲醛、兒童安全的環境.奶爸Dr.以輕鬆詼諧、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有關於兒童健康、無毒育兒及兒童居家安全資訊.現任牛伯伯兒科診所駐診醫師.※ 本文由<徐嘉賢醫師>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