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傳統牙橋、牙冠以外,「植牙」是許多缺牙患者的新選擇,這項技術如何在咀嚼功能、外觀美學上取得絕佳平衡?還有其他方法能讓口腔門面更加美觀嗎?治療後有哪些注意事項?讓專業牙科醫師陸弘志為你解析! 植牙、矯正、陶瓷貼片、補牙齦 原理做法面面觀植牙的原理是將鈦金屬的植體植入齒槽骨內,待植體與骨頭緊密連結而達到「骨整合」之後,即可讓植體作為支撐假牙的部分,接著在植體上鑲嵌人造牙冠、牙橋或放置假牙托,藉以代替自然齒而具備咬合功能.陸弘志醫師指出,由於植牙無須破壞鄰接牙,僅需修補缺損的牙齒,因此只要術後確實做好清潔工作,不僅植體不會產生齲齒,在硬度、咬合力上也有優異表現.針對外傷造成的牙齒斷裂脫落、因嚴重牙周病而缺牙,以及齲齒無法復平的患者,都可利用植牙技術重建一口健康. 然而,一般人通常是因為外傷或蛀牙而缺牙,才會接受人工植牙,針對齒列不齊、牙縫較大、牙齦萎縮等問題,則不須拔除原本的自然牙再植牙,只要藉由牙齒矯正、陶瓷貼片、補牙齦等方式,就可打造更美觀的口腔門面.其原理、做法和適應症如下: 牙齒缺失的補救方法分為傳統固定式牙橋、傳統活動式假牙、人工植牙等三類,執行方式及優缺點如下:若選用陶瓷貼片,患者可依據需求決定笑的時候要露出幾顆牙齒,例如天生牙縫較大、或是因為服用抗生素而導致牙齒染色,都可藉由貼片來美化牙齒顏色、重新分配排列及大小,達到美化效果.陸弘志醫師提醒,接受陶瓷貼片療程後,建議不要咬太硬的食物,以免貼片碎裂,平時也應該正確刷牙、使用牙線,並且留意貼片和自然牙交界面的清潔,才能避免齲齒及牙周病等問題. 若牙齒骨頭條件允許 可「即拔即植」現代人生活繁忙,在牙齒治療方面也希望追求高效率,其實只要經過牙醫師審慎且精確的評估,確認患者的齒槽骨足夠、鄰牙骨頭也沒有裂損,亦可讓患者「即拔即植」,利用微創技術拔牙、植牙並裝置假牙. 陸弘志醫師表示,由於植體需要時間與齒槽骨達到「骨整合」狀態,需耗時至少三個月才能完全穩固,治療後依然無法立即咬過硬的食物,患者必須特別留意.因此,「即拔即植」較適合因外傷而導致前牙斷裂,且齒槽骨足夠的患者,在受傷當天就治療重建,以協助患者立即擁有美觀的門面,但若是罹患牙周病而使齒槽骨缺損過大的患者,便無法採用這個方式. 「植牙的美觀,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陸弘志醫師說明,其實很少人會為了美觀而刻意拔除自然牙再植牙,原因在於植牙其實「很容易不美觀」,不僅十分考驗醫師的技術,植牙後因為沒有骨頭支撐,牙齦也會往下退縮,外觀上使植牙看起來變得較長;此外,若患者在術後沒有做好清潔保養,也很容易因為牙周病而變得不好看,足見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缺牙應儘速求診 以免延誤治療影響門面有些患者缺牙許久,等到骨頭嚴重缺損、牙齦凹陷了才去看牙醫,此時重建的困難度便會大增,因此若因牙齒缺損而有植牙需求,就應盡快求診於牙科診所,同時選擇全球知名品牌的植體,才能順利恢復門面,也確保日後保養及整修的便利.那麼關於牙齦高度、假牙顏色,以及是否需要補骨、補牙齦等細節,醫師如何評估最適合患者狀況的比例呢?陸弘志醫師表示,除了傳統牙齒模型以外,現在部分牙科診所可利用數位分析儀器來進行評估,藉由多角度的攝影來確認患者的牙齦高度、牙齒顏色、長短及大小,並利用電腦斷層分析骨頭狀態、牙齒有否缺損,模擬出最適合患者的狀態之後,再開始進行治療. 陸弘志醫師最後提醒,僅管植牙後的植體、陶瓷貼片都不會蛀牙,但周邊的自然牙仍有齲齒、罹患牙周疾病的風險,因此還是要以新貝氏刷牙法刷牙,搭配牙線、牙間刷確實清潔,並且定期回診,才能確實做好牙齒保健,兼顧口腔門面喔! 陸弘志醫師學經歷: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牙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牙科部總醫師、膺復補綴科總醫師專長:一般牙科、義齒膺復(牙冠牙橋、活動假牙、全口假牙)、顳顎關節疾病、人工植牙、美容牙科等 ※ 本文由<Dr.BEAUTY醫美時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