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Chun偶包媽咪親子部落格今年孩子拿到的紅包,首次留一小部分(約1000元)當作自己的零用錢,她們可以選擇買自己的開學文具玩具,或是選擇存下來.第一次帶她們去”逛”巷口的寶雅賣場(平常跟媽媽去是快狠準不逛的),一人約500元的預算,七歲半的妡妡買了開學文具和芭比,算得滿準的共花508元(剛好可以練習數學加法),當場不足8元還跟我借錢,別人看了可能以為我是鄰居阿姨吧,連8元都要計較.各世代不同的金錢觀:上一代我的父母(1950後~),我稱作不敢奢侈的一代:這世代的人大多是從小貧苦,憑著自己能力白手起家,一路將孩子拉拔長大,辛苦一輩子,退休年老了也不捨得享受,總想著要留給後代,擔心這擔心那個,這世代的父母口頭禪大概就是:”省一點省一點~”.記得前些日子年過70歲的父母輪流打電話給我,一付語重心長地說,在他們百年之後怎麼規劃可以公平的照顧到我們三姊弟(大概是擔心百年後子女爭產傷和氣的事情發生,我的父母是屬於很搞操煩型的).想到他們一把年紀還要煩惱這些,當下我就跟他們說,好好的去享受花掉吧!!我們的這一代(1970後~),我稱作不知節制的一代:這世代的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20歲30歲時發生的雙卡風暴,那時慾望過分被廣告媒體渲染的世代.多數人是由小康但不算富裕的家庭成長,出社會賺錢並不是困難的事,記得我剛大學畢業時行政助理底薪還有2.7萬呢!後來從事業務工作薪水更是幾倍跳,社會風氣是活潑熱絡的,當時流行的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於是我也過分的愛自己和活在當下,當了4張白金卡卡奴,也是因為這個經驗讓我認真地思考理財和金錢使用.我的孩子下一代(2010後~),我稱作是不懂缺乏的世代: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應該都是家裡相當寶貝呵護的,一部分也是因為少子化家中子女較少,資源較集中,這一代是”想要什麼?爸爸買給你!”.許多父母應該也會像我一樣,常常提醒孩子不要浪費,但卻不像上一代父母要我們省一點來得有急迫感,為何?因為沒有缺乏!我們與上一代的生活中是有缺乏感共同經驗的,比如不能買一個新書包只能沿用舊的,是因為沒多的錢,家中的錢要繳學費或其他用途,那是一種的缺乏感,但我們和下一代並沒有這種缺乏感,不能買一個新書包並不是家裡沒錢,而是原本還能用或無正當換新的理由(盧久了或過節生日還是有可能得到).在我年輕曾經窮到吃泡麵度過幾個月後,我深刻地體認適度的缺乏,才能明白物質的可貴之處,就像現在可以買到口罩,你會充滿感恩的省著小心用.這就是為何我今年留一點紅包讓她們當零用錢,當然,其餘媽媽存起來,這是自古以來天下最大的秘密!!,在管理學來說,財務管理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如何運用資源怎麼花錢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我不能擔保孩子長大的政經環境是友善的.除了花錢,還必須努力賺錢,平時我們沒有發零用錢,需要透過好表現才有的,做壞事,就像出了社會一樣,除了接受處罰有時還會加上罰金,花多了或被罰多了,就要更努力賺回來,我覺得這招對我的兩個孩子很有用,會開始心疼錢了.自從去年她們開始零用錢之後,文具玩具一些想要的,但媽媽覺得不需要的東西,就必須要用自己的零用錢買,快五歲的安安,我一直提醒她,如果沒看到喜歡的可以存下來,可以等看到真的喜歡的再買,於是她逛了一圈,東西拿起來看看想一下又放回去,最後只選了一個姊姊喜歡的60元偶像學員貼紙要送姐姐,當下真的滿感動的,平常都欺負姐姐還是有把姊姊放在心上,真好!我看著她們兩一邊看著標籤,算著價格,想想該不該買,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習的過程.你覺得這段時間我的收穫是什麼?我發現孩子們真的開始去思考”價值”這個詞,比起抽象的地說教,真實的體驗更加深刻,透過孩子的消費行為,也可以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對”價值”的想法,這是我帶孩子去shopping有趣的購物體驗,跟你分享~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粉專追起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