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語言發展很早,大約一歲時就已經會講一些「汪汪抱小兔子、要去阿姨家…」之類的短句子,以這樣發展的速度,到了現在三歲多,我要求他洗碗時,他會討價還價的說:「昨天我洗過了,今天換馬麻洗,這樣子一人一天,不然妳都沒有洗,我會很累.」 或者現在冬日早晨他總愛賴床,不喜歡我騎機車載他上學,他會說:「馬麻的車好多天沒開會壞掉哦,妳今天就開車,明天再騎摩托車,好~嗎~」尾音拉長,以示他的堅定主見,其實他只是想睡覺,在車上還能讓他多睡個十分鐘,但他用這種雙贏的方式說服我,實在高招,我欣賞他的邏輯思維,也覺得很可愛,便依了他. 反觀自己無聲壓抑的童年,我支持孩子從小勇於表達意見他正在發展自我意識,我大多時侯還是很支持的,只是有時人小鬼大,意見實在多得不得了,我聽得心煩又懶得解釋仍會大吼:「聽我的就對了!」但總而言之,我還是很支持他勇表達意見,即使他整天都講個沒完,一直講到睡著前的最後一刻,我想,他長大後應該會是個比較開朗的人吧! 看著孩子整天嘰嘰呱呱講話時,我常想是否因為小時候在傳統的家庭長大,面對長輩的唯一正確態度就是「囝仔人有耳嘸嘴」,若偶爾表達意見就被斥責是頂嘴,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講了真話,反而被嚴厲處罰,所以漸漸地也就習慣不說,懶得解釋了,因此長大後到了職場,就算被找麻煩,也不敢正面衝突,據理力爭,總是快快離職閃人,其實心裡壓抑著諸多不滿,卻不敢表現出來.才會在這兩年進入前中年,開始提筆寫作,憤世嫉俗的情緒像是發洩不完似的寫個沒停,像是想把這三十多來遇到不公不義之事給狠狠寫出來,以撫慰那個無聲的童年. 面對不見意見可以同理,但不應被偏差的價值觀同化記著仇、懷著恨的生活並不好受,想輕輕放下不容易,忘不掉就算了,有時還愈記愈清晰,至今還沒有找到好方法,讓我想起那些往事時能舒展眉心,面容柔和,往事消退太慢,但至少不再讓未來累積更多壓抑的負面情緒,這是較正面且能自保的做法,並告訴自己,要讓我的孩子從小就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可別再長成另一個寡言又憤世嫉俗的大人. 我的孩子是幸運的,他擁有發言的權利,那麼我往後的人生呢?年近四十,從現在開始不算太晚,我得為自己發聲,遇不合理之事不再隱忍,面對家人親友的不同意見時,試著情感同理,但不被偏差的價值觀同化,實則是為了自己,不想往後的人生再這麼悲憤的過下去,我已具備更多話語能力,可以為童年的自己發聲,也將更多心思放回到自己,為內在感受而活.*畢業於台大農經碩士.曾任半導體工程師、時尚業顧客行銷、網路業大數據.母愛稀薄、孤僻寡言,現為母嬰網站作者.臉書:小羊貝貝.部落格:http://changtintin.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