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到情緒,我們會不由自主朝負面方向思考,例如情緒化代表一個人可能不夠有自制力;而現代社會不只父母容易情緒失控,孩子也需要透過學習控制自身情緒.孩子情緒來了,父母避免出現的NG做法1.不當一回事每個人出現情緒的時候,背後的核心其實都是在傳達「我需要被關心」的訊息,在孩子的世界裡因為尚未社會化、語言溝通也還沒發展完全,更是會藉由情緒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若在此時否定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可能會發展成缺乏自信、難以信任別人的特質. 2.責怪別人有時候孩子自己不小心跌倒而哭鬧,千萬別再說「地板壞壞!媽媽打地板!」,這種「我跟你是同一國所以我幫你出氣」的作法雖然短暫能安撫孩子,但卻容易養成小霸王心態,認為凡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更可能促成「傷我一分,就要回你十分」的報復心態.3.條件交換「你只要不哭,我就讓你玩手機」、「你不吵我們才會去XX」、「再吵就不買糖果給你」等等,都是用賄賂、哄騙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條件交換,無形之中讓孩子養成「哭鬧是我的籌碼」的習慣,便會利用情緒勒索的方式來讓父母照自己想要的做.4.貶低情緒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說「唉唷都這麼大了還愛哭,羞羞臉耶!」或是「你看XXX都沒有哭啊」,除了會讓孩子們一點都笑不出來之外,更會認為現在自己有這樣的情緒代表自己是有問題的、不好的,不只會讓孩子害怕面對情緒,更容易在情緒表達的部分出現障礙.5.大聲喝斥孩子有時候可能就是想來一場馬拉松的「盧」,父母耐心用盡忍不住音量越來越大,到最後變得比孩子更生氣.但是比大聲的下場就是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行為,往後情緒一來也會比大聲,並可能同時伴隨攻擊、破壞的行為.<<當怪獸家長遇見機車老師>>的作者宋慧慈老師說:回想我三十年的教學經驗,處理好多孩子的情緒困擾,真誠的認為如果從小就教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對孩子的一生,會有很大的幫助.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就缺一份寧靜.其實,不要說小孩子,你我不也都需要一份寧靜嗎? 如何幫助孩子做到「心寧靜」? 1.練習判斷情緒我們常常會說「我整個情緒一下上來…」,可以知道情緒的出現其實非常快速又難以察覺,對孩子來說更是無法理解的狀態.在平常的時候便可以用聊天的方式讓孩子練習表達高興的時候有什麼感覺?生氣的時候有什麼感覺?當情緒來時大人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幫助孩子處理與面對情緒.2.請孩子向父母尋求協助我們會告訴孩子如果想尿尿了要趕快告訴爸爸媽媽、如果身體不舒服了要講,但我們不會跟孩子說如果生氣了要跟爸媽講、想哭的時候先告訴爸媽.其實心裡的不愉快、情緒上的垃圾,孩子們一樣需要學習怎麼把它們倒掉,教導孩子們出現情緒的時候進行「告知」,不僅能增強孩子面對自我的信心,也能加深親子間情感的信任度.3.父母以身作則示範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們其實都感覺得出來,這時剛好可以機會教育,告訴孩子自己現在心情不好,需要去找個地方「倒心情垃圾」,並邀請孩子一起去.也許你們會到空曠的草地上大吼,或者去山上大聲唱歌,或者是跑步,讓孩子了解宣洩情緒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且可以在不傷害自己與他人的前提之下完成. 延伸閱讀:孩子唱反調、摔東西?我這樣陪他度過第一個叛逆期易怒的孩子可能不是單純的性格問題,而是患了情緒失調症 *本編輯部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媽咪拜(Mamibuy)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以分享原網址之方式,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socialmamibu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