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產生衝突時,我們會理解、同理、解決問題再和解!這個週末,我們跟一姐大戰了三回合,其中一場,我們在外面餐廳吃飯,一姐看見隔壁桌的姐姐邊吃飯邊看手機影片,一姐的眼睛也目不轉睛的盯著,完全無法好好吃飯,一姐爸:一姐,請你專心吃飯.一姐:可是我想看影片啊!一姐爸:(深呼吸了一次)那你要過去看嗎?一姐:好.一姐說完的當下,我就把一姐連著兒童椅推向了隔壁桌,一姐頓時嚇了一跳(應該是沒想的爸爸是認真的),開始瘋狂的說要回來,抓著一姐爸的手不放,接著就是一陣哀嚎大哭,直接扒在一姐爸身上,一邊轉頭跟媽媽討救兵.當然,一姐爸媽在管教上,做了一個很大的協議:不管誰管教一姐,另外一方都不能夠出聲或出手,除非另外一方提出幫忙,或者失去理智的時候(目前我們都很冷靜).為什麼呢?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爸媽管教小孩,小孩就立馬飛奔去找可以保護的另一方,或者找阿公阿嬤求救,這時候孩子跟很容易會產生,「只要犯錯去找保護就可以.」同時也很容易讓孩子跟家長產生疏離感,「爸爸,很愛生氣」、「我不喜歡爸爸」、「爸爸很兇」所以一姐爸跟一姐媽做好約定,只要是對方管教一姐,另外一方就必須「噤聲」,讓跟孩子與管教者從「衝突」-「理解」-「同理」-「解決問題」最後「和解」所以一姐爸媽每每跟一姐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都會告訴一姐「衝突」的原因,讓一姐「理解」爸媽為什麼會會生氣、為什麼這樣的行為會被阻止;同時也讓爸媽知道,一姐為什麼會生氣、難過.知道彼此的想法之後,我們就會「同理」對方,以及生氣或難過的原因.接著我們會討論一下,我們要如何「解決問題」,找出彼此共同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最後最後,我們一定會抱抱彼此,同時達成「和解」,所以我們的衝突會在當下就會結束,有種「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概念.像這次吃飯時間,我們互相理解對方的想法,一姐很想看影片,而爸爸覺得應該要專心吃飯.我們共同討論出解決方案,就是先專心吃飯,吃飽飯後可以看一段有限制時間的影片,最後我們擁抱彼此,達成和解,後續也會按照我們討論好的方式進行.我們同理了彼此的想法,也討論出解決方案,我們相信唯有這樣,孩子才知道爸媽的「原則」是有道理有規則的,而且我們也很願意傾聽彼此的想法,雖然有時候看著一姐爆哭成淚人兒,心裡總是滿滿的不捨,但是一姐爸媽深深相信,適度的堅持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有規範且自律的孩子.3y4m16d#別讓一姐不開心後記這是一姐爸跟一姐發生衝突後,我們彼此理解、同理,最後達成和解,我們就坐在路邊,一姐的大頭就靠過來依偎在一姐爸的腳上,靜靜的躺者. 一姐有粉絲專頁喔,歡迎大家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