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家裡學校兩個樣」在家到處搗蛋作亂,各種任性與情緒失控,結果老師竟然說在校表現優良,性情穩定,還會當老師的小幫手,聽的父母不可置信.「分離之後壞的特嚴重」與孩子分離一段時間總是特別想念孩子,一見到孩子總會有幾分鐘的新鮮與新歡感,結果孩子變得很難溝通、很難合作,親子間的衝突戰火引爆,「好想孩子」立馬變為「好想逃難」. 相信許多父母總是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人格分裂?還是天生演員?怎麼能說變臉就變臉? 而這一切都是嬰兒自我惹的禍!在<STEP高效能父母學>中提到,每個人都有兩種自我,忠於自己的「嬰兒自我」與配合他人的「成熟自我」,如同大腦總司令般,根據情境和需求不同,輪番上陣指揮操控我們的行為. 而嬰兒自我的信念就是:「你們都應該要聽我的!我的需求最重要!我是老大!」 嬰兒自我只想隨心所欲、我行我素,不願承擔壓力、缺乏反省檢討的能力,更不要說會為他人著想,聽人指揮與命令.越小的孩子他的大腦總司令理所當然都是由嬰兒自我掌管. 相反的成熟自我的信念是:「要顧及環境及他人的需要,遵守規範,謹言慎行.」如果說嬰兒自我眼中只有自己,那麼成熟自我的眼中只有他人.成熟自我象徵著道德良知、同時也是進步的動力,並且懂得自省、自律與自控,富有同理心,也能體貼他人為他人設想.那是什麼樣的時機點讓這兩種不同的自我出來指揮? 1.私領域VS.公領域當一個人處於自己的私領域,他的嬰兒自我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地方是私領域? 就是任何外人看不到,並且能讓你感到放鬆及有安全的地方.就像你不會在公共場合挖鼻屎、喬內衣,而會在私下沒人看見的時候做這件事.在公領域我們會刻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並且會有一定程度的壓力,這時成熟自我會出現.但是當這樣的緊繃與壓力久了,我們就會想找一個私領域讓嬰兒自我出來輕鬆一點,同時公私領域並沒有絕對的定論,端看個人心理上的感受而決定.2.關係親密VS.關係疏離在最親密的人面前,每個人都想任性做自己.當你感到沮喪與難過時,看到親密的人出現在面前,會不會有種想流淚的感覺?在外人面前,成熟自我會使我們有些保留,而與自己人在一起,能到放鬆與自在,少了份拘謹,多了些放鬆,這時嬰兒自我也會出現,與自己人在一起時讓成熟自我能喘息充電,同時也能滋養內在並得到力量.3.身心狀態不好VS.身心狀態好當一個人感到疲憊、情緒低落及壓力過大時,嬰兒自我就會自動跑出來紓壓解累.成熟自我太久,逐漸累積的壓力會讓身心受不了,當沒有機會、或是不懂得調節讓成熟自我喘口氣,這時嬰兒自我就會自告奮勇跳出來解救我們,就會有「理智斷線」或是「壞掉」的情況發生.而我自己觀察也發現,當孩子哭泣或抓狂釋放能量之後,就會恢復以往的穩定與合作.(釋放完及充完電的成熟自我又能繼續上工)4.情緒高漲VS.情緒平靜這裡的情緒高漲也包含正向情緒,當精神過於亢奮、心情過嗨,不管是大怒還是大樂,都容易讓嬰兒自我出來湊熱鬧.所以當有比較強烈的情緒時,應當先恢復平靜,讓嬰兒自我退下,成熟自我上陣,才有辦法對話及討論. 嬰兒自我雖然令人頭痛,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能讓個人得以生存,讓生命得以延續.如果一個小嬰兒沒有嬰兒自我幫助他,不會透過哭泣讓成人明白他肚子餓、他需要被滿足,就很難讓自己平安健康的長大.「沒有人能長期處於成熟自我的狀態,最終一定會因為扛不住壓力而崩潰.所以,嬰兒自我其實很像地震一樣,不時讓他小小地、安全地、不具破壞性地震一下,才能釋放掉地殼所累積的壓力,以免一次的大爆發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和損失.」「父母的教養目標,就是要學習與孩子「任性的嬰兒自我」和平共處,別讓它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兇手;同時讓孩子「懂事的成熟自我」穩定發展,成為孩子行事為人的內化規範.」-<STEP高效能父母學>所以當分離一段時間,或是孩子從學校回家後,行為與狀態特別難搞與失控時,這時就要告訴自己:「他的嬰兒自我出現了!唉~他實在太愛我了!」是啊!就是因為愛你愛得要命,不怕讓你看到糟糕與任性的自己,才能在你面前展現嬰兒自我,讓成熟自我得以下班休息一下.相反的,如果連在最親的父母身邊,都還要讓成熟自我著無法鬆懈,這才是我們所要擔心的.之後再來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成熟自我.-嗨我是口羊太太,如果有疑問或有任何想與我討論的部分,歡迎傳訊息給我: m.me/meimatalk也可以在下方平台找到我喔!期待與你們一起療癒兒/聊育兒 口羊太太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meimatalk/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38v68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ima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