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寶寶已經足月了,可以幫我催生嗎?」「已經過了預產期肚子還沒有動靜,不催生寶寶會不會有危險?」「聽說催生很痛?」、「聽說催生比較容易吃全餐?」以上,都是門診常會遇到孕婦詢問的問題,您是否也有相同的疑惑呢?什麼是催生?一般民眾常將「催生」與「引產」混淆,實際上「催生」與「引產」雖然類似,但是在醫學上卻有不同的意思.醫學上的「催生」(Augmentation),指得是孕婦已經進入產程、子宮開始收縮、子宮頸慢慢打開,但是子宮卻收縮狀況不佳,此時醫師會根據孕婦的臨床狀況予以藥物以增進子宮收縮的程度;而「引產」(InductionofLabor),指得是當孕婦子宮尚未收縮、尚未進入產程時,醫師予以藥物促使子宮開始收縮之情形.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之後內容將使用一般常用之「催生」表示醫學上之引產(Induction). 可以提早催生嗎?懷孕到晚期,孕婦常常會覺得肚子越來越大,腰酸背痛與下肢水腫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往往在足月滿37週後,每次回診總會詢問醫生能否提早催生.醫學上定義懷孕37週到39週間為早期足月妊娠(Early-termPregnancy),懷孕39週到41週間為完全足月妊娠(Full-termPregnancy)(如:圖一),研究發現早期足月就催生和完全足月再催生相比,新生兒會有較高的併發症與死亡率.因此,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特別將「不要在妊娠39週之前安排無醫學上適應症之引產或剖腹產」條列在美國醫學會發起的聰明就醫(ChoosingWisely)內容中,作為醫療提供者與一般民眾看病就醫的決策建議.圖一、週數與妊娠的定義圖表.(圖片/亞東醫院婦產部陳彥錚醫師提供)什麼情況需要催生?一般健康的孕婦,隨著預產期的接近,大部分產兆自然會出現,例如:子宮開始有規則的收縮、落紅、甚至是破水.但當您遇到以下的情況,可能不等產兆的出現就需要先進行催生了.■母體的狀況不佳胎兒的氧氣與養分全來自母體,因此當母體的狀況不佳,甚至影響到胎兒時,便會考慮提早催生.母體常見內科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子癲前症、羊膜絨毛膜炎、敗血症...等等,如果上述疾病控制不佳或是狀況嚴重,便有可能要提早催生以保全母親的健康與安全.■胎兒生長遲滯或狀況不佳一般而言,隨著週數的增加,胎兒會持續地成熟長大.然而,如果在產檢的過程中發現胎兒有生長遲滯(IntrauterineGrowthRetraction)時,醫師便會進一步評估胎盤的功能與其他可能影響胎兒之因素,倘若狀況嚴重,評估過後發現胎兒生出來會比待在子宮內的狀況好時,醫師便會考慮催生讓胎兒提早出來,以保全胎兒的健康.如果不幸在妊娠期間發現胎死腹中,也須進行催生將胎兒引產出來,以免後續造成子宮腔感染而影響到之後的懷孕.■懷孕週數過大早有多篇研究證實懷孕超過42週會有較高的周產期併發症,以及胎兒死亡率.因此,早在2014年的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指引中,就建議對懷孕41週到41週加6天的孕婦進行催生以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胎便吸入症候群發生率及孕婦的剖腹產率,也提到務必對超過妊娠42週的孕婦進行催生,以免增加孕婦的併發症與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懷孕39週到41週間是否催生還尚未有定論.在2015年的美國婦產科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隨機分派試驗,把懷孕39週至40週加6天之產婦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催生,另一組則無,結果發現,兩組的剖腹產率與預後差不多.近期,則是發表在2018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隨機分派研究,內容指出低危險妊娠之初產婦在39週到39週加4天之間催生可降低剖腹產率.然而,根據亞東醫院婦產部近期之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傾向於41週前催生的主治醫師,其剖腹產率遠高於41週後再安排催生的主治醫師.因此,原本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在聰明就醫指引當中提出「除非子宮頸是已經成熟的,否則不要在39週至41週之間安排無醫學上適應症之引產」,也因近期之研究結果而予以撤回.圖二、聰明就醫網站上關於催生的建議事項.資料來源:聰明就醫網站//www.choosingwisely.org/clinician-lists/結論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看來,如果孕婦與胎兒皆正常,則懷孕39週之前不建議催生;39週到41週之間尚未有定論,須視臨床狀況而定;滿41週後則建議催生,務必不要超過42週.孕婦遇到可能需要引產的情況如下:母體健康因素的考量(如子癲前症、糖尿病、感染疾病、其他高危險妊娠...等),胎兒健康因素的考量(如胎兒生長遲滯、胎死腹中...等),產程與懷孕週數的評估(如陣痛前破水、過期妊娠、晚期妊娠...等).最後,希望認真看完這篇文章的您,未來能聰明就醫且明智選擇!亞東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延伸閱讀:告別背部疼痛,先從鍛鍊臀肌開始!你的屁股失憶了嗎?快來把它喚醒近視族、糖尿病病友注意!眼睛痛、畏光、視物模糊,恐視神經萎縮上身 本文由<華人健康網>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