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黃欣培2020年3月24日開始,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簡稱中山附幼)學童接連爆發多起嚴重腹瀉、高燒的案例,共計有74名學童、6位老師出現病徵,還有3例確診為「沙門氏菌感染」.最終於5月19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召開「臺北市校園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專家會議」,才判定本案確實屬於細菌性食物中毒案件,並裁罰供餐廠商「麥香雅企業有限公司」6萬元整.「最初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簡稱北市教育局)甚至還發布新聞指出這不是食物中毒...」學童家長控訴,校方、北市衛生局、北市教育局處置速度過慢,對比新北市有兩個幼兒園同樣於3月25日因食用海鮮壽司而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新北市教育局主動通報衛生局進行全面了解及調查,讓家長感覺到新北市的處理效率似乎更好,無法理解自己為何要拖延3個月,還需要訴諸民代、媒體和網路輿論,才讓家長對事情有所了解.此外,北市教育局甚至在沒有調查清楚的情況下,就在4月11日單方面對外發佈新聞稿聲明排除這是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可能,究竟,這整起食物中毒案件中,北市府相關單位是否有流程上的處理不當?校園食物中毒事件明明有標準作業流程,本案卻沒照著走!根據「台北市各級學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流程」,在學校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時,不論訊息來源為學校、醫院、媒體等,學校單位需要立即通報當地教育局、當地衛生局,並將學生緊急送醫.而在衛生局接到有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通報後,需要第一時間派員調查發生的經過,追查相關人員的攝食狀況,分析是否有共同攝食的地點或食品,並且依照病患出現的症狀去推測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的病因物質,以及進行相關檢體的採集,包括可疑食品、環境等.但中山附幼從3月24日起陸續有師生食用校園餐食而身體不適後,從3月25~27日北市衛生局接獲台北馬偕醫院3次通報中山附幼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案件以及腹瀉群聚,疑食用3月24日早餐、午餐、午點以及25日早餐、午餐後陸續出現不適的症狀,但衛生局表示,從未接到從中山國小、或從教育局回報任何關於食物中毒的通報.臺北市各級學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流程.(圖片來源:北市教育局)校方檢體留樣不足、衛生局也未能追查到上游製作廠商?北市衛生局於3月25日、26日至中山附幼廚房採集食餘檢體及環境檢體,但按照常規,應該要5個餐次都採檢,但北市衛生局僅有採集3月25日之午餐檢體,並表示其餘餐次未有足量的檢體,因此無法採樣.北市衛生局也回覆家長,依據25日之涉嫌午餐檢驗結果為陰性,尚難判定為食物中毒事件,令多位學童家長大感不滿!而依據食藥署所發布之<食物中毒採樣操作手冊>,食品留樣的檢體需要採集200~450克,但即便如此,當檢體數量不足時,也應全部採集.據<食力>調查,雖然24日之三餐因為學校並未留存足量200克的檢體供北市衛生局採檢,但北市衛生局仍有到午餐的「必勝客披薩」到店進行檢體採樣,但並未針對看似最可疑、生冷且不再加熱的早餐「海苔壽司」到店採樣.<食力>採訪北市衛生局食藥科陳怡婷科長,其解釋:「因為供膳廠商所採購的海苔壽司是與市場攤商採購所致,衛生局僅有收到廠商提供的電話號碼,難以追查到究竟是哪一個攤商購買.」但傳統市場其實易有環境髒亂、設備老舊之問題,若能夠到必勝客採樣,<食力>認為也應追查是否為壽司攤之問題為佳,陳怡婷坦言,「沒有特別再去追查壽司攤販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同時也解釋,「廠商每天製作的餐食就是一個獨立的風險,若未能採集到當天的食品檢體,難以有直接證據判定.」耗時近乎兩個月,終判定為食物中毒案件!在沒有採集到當天食餘檢體的情況,北市衛生局該怎麼判定是不是食物中毒?陳怡婷解釋,因為針對食物檢體沒有直接可以判定的證據,因此依照食藥署<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要點>,「中毒人數達50人或以上者」、「食品中毒事件有持續擴散之虞」等因素,啟動「流行病學調查」.而在<食力>追查下,發現台北馬偕醫院於4月16日通知北市衛生局共有3人檢驗出沙門氏菌陽性,因此北市衛生局也於5月19日召開「臺北市校園食品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專家會議」,由食藥署、疾管署、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江大雄副教授、食安委員許惠玉、教育局、中山國小等人出席,最終判定此次案件即為食物中毒事件,並裁罰供餐廠商6萬元整.陳怡婷對此說明,「雖然沒有直接的食餘檢體結果可以做證據判定,但還是可以走另外一條路、依據流行病學調查、人體糞便檢體結果,判定為食品中毒案件.」教育局竟搶先公布不是食物中毒事件?地方政府橫向溝通有問題!在北市衛生局追查同時,4月11日,北市教育局卻曾發布新聞稿指出,此次中山附幼共74位學童、6位教師身體不適的情況,「初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食力>推斷,由於並非所有學童都是送醫院診療,無法全面篩檢人體糞便檢體,導致部分診所將孩童不適的情況判定為腸胃型感冒、腸胃炎、諾羅病毒,再加上北市教育局僅依照北市衛生局所檢驗出之3月24日午餐披薩、以及25日的午餐(義大利麵、油豆腐、青菜)以及製造場所環境檢體,檢驗結果顯示為陰性,就先判定非食物中毒.但在衛生局還沒有定論前,教育局就搶先發佈,這樣合理嗎?此外,若依照「台北市各級學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流程」,教育局應協助處理學生就醫,並安置學生至鄰近醫院就醫,但明顯北市教育局並未做到這一點!且在北市衛生局仍在調查此次「疑似食品中毒」案件時,就率先判定非食物中毒案件,處理流程過於草率、顯見地方政府單位的橫向溝通並不足!幼兒園午餐沒有專屬的管制標準!學齡前兒童食安出現漏洞?學校午餐的管理其實是歸於教育部所管理,但即便地方教育局訂有學校午餐標準作業流程,包括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廚房人員衛生管理、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處理流程及通報程序等等規範,但事實上,一般學制所稱的「學校」並不包括幼兒園.若像這次中山附幼由於校內廚工請假,臨時購買校外飲食,並向市場攤商採購生冷食品,種種臨時的變動都可能是引起食安事件的因素!回頭來看,教育部目前沒有幼兒園的學校午餐相關管制基準,學齡前兒童的午餐問題是否出現漏洞?更甚,以中山附幼來說,它附設於中山國小下,在教育局的體系下本來就有既定的食物中毒案件處理SOP,但校方卻連食餘檢體都沒有留樣基準,根本失責、沒有替孩童飲食安全把關!中山附幼食物中毒一案,家長非常不滿校方與政府單位的處置速度,表明面對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各單位仍然缺乏完善的SOP與應對能力,且整個體系結構中充滿許多漏洞!為了幼童的食安保障,政府部門也應立即補上缺口,還給學齡前孩童一個有保障的營養午餐!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延伸閱讀▶﹝獨家﹞北市近3年最嚴重食物中毒事件幕後:4大缺失釀成幼兒園食安黑洞!▶點心廠商為何肩負餐食採購大任?台北市幼兒園裡還有多少個「食安黑洞」?▶「沙門氏桿菌」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因第三名,通報率居然只有1%!學校應該更要有警覺!▶歐盟公布最新食源性疾病報告:病因第一名為吃到不潔雞蛋,兇手就是「沙門氏桿菌」!▶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