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也有人覺得這句話,是不合邏輯的一句話.日前,Dcard上一篇「不及格的父母行為」文章引起上萬網友共鳴,網友以7大點敘述最讓子女頭疼的父母行為有哪些,讓看過的網友淚訴:這些我都遇過... 以下為Dcard全文:「不及格的父母行為」1.永遠學不會敲門「家裡不准鎖門!」「你是不是在做壞事不然幹嘛害怕不敲門?」2.花錢就是老大,拿經濟能力威脅「你再囉哩八嗦我斷你生活費」「電費我繳的,學費我繳的,房貸我繳的,車子我買的,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爽你滾」3.懶人病遙控器放桌上還要叫人從房間走出來拿到你手上4.雙標黨一邊滑手機一邊罵現在的小孩都低頭族自己喜歡想要買的東西就算不需要也會美化叫做需要小孩喜歡想要買的東西不管什麼都叫做浪費錢5.過度關心(▲圖片翻攝自Dcard)6.不肯道歉就算發現自己做錯也拉不下臉道歉打哈哈裝作沒這回事7.亂翻小孩子的私人物品私自拆信,翻書包,翻抽屜「你是不是有藏什麼東西不然幹嘛怕我知道?」(▲圖片翻攝自Dcard)網友看完後表示:「認同,或許他們根本不覺得他們的行為也會讓別人反感」、「我還以為是我發的文」、「深有同感,後來努力不懈的反抗,才比較沒有這樣」、「即使是家人,我覺得也要互相尊重」、「認同,像我媽沒在賺錢,我爸也不會拿錢威脅人,真的是一個尊重而已」、「深有同感1,完全就是我爸會講的話」.但同時也有網友站在父母的立場敘述:「沒有人是天生就會當父母的啊」、「二很正常吧,那也是他們自己賺的錢啊,搬出去,經濟獨立就可以了」、「第四點不是父母的錯」、「父母有時只是關心,不代表這是壞事」、「說真的要看每個家庭的狀況吧,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各個父母思想各不同,有些人很幸運跟父母合得來,有些人從小被家暴欺凌,依據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對這些點的看法都不一樣」. 孩子眼中的「不及格父母」是什麼?世俗對不及格父母的定義,不外乎是過度保護孩子、過度擔憂孩子的發展,什麼都準備好讓孩子失去競爭力,導致長大後一遇挫折就慣性逃避等.然而孩子眼中的不及格父母,可能跟上述不同.自幼,孩子看著父母長大,父母的教導成為他們成長的準則,然而當父母的行為出現矛盾時,孩子的情緒會從疑惑變成不滿,最終,轉為對父母的失望.當父母無法「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的意願,只以自身觀點套在孩子身上時,就會出現如「牛頓事件」般的失和狀況,讓親子間的相處出現裂痕,不再親密.推薦閱讀:兒沒考上建中,父逼發500份傳單「昭告天下」、要兒與傳單合照看看自己多可悲常見的不及格父母行為:▪用言語傷害孩子▪說話不算話▪有不良嗜好▪過於主觀判斷事情▪經常性責怪▪不尊重孩子意願、隱私▪忽視孩子的心聲▪無法平等看待親子關係 讓親子關係,從「尊重」出發唯有做到「尊重」,才能讓親子關係跨越年齡、跨越輩分,來到最緊密的狀態.或許自孩子出生後,父母已經習慣幫孩子處理所有事情,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調整每個時期的互動界線.當孩子需要私人空間、時間時,勿以關愛為由,剝奪孩子的權利、強行進入私領域,讓孩子覺得被冒犯.不妨多相信自己孩子,相信他們會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讓親子之間有唯美距離,這段距離會讓孩子被信任,同時願意回饋更多的情感給父母,讓親子關係不因父母的過度要求而失和.資料來源:Dcard延伸閱讀:你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嗎?當你站在孩子的高度時,你已給出3個禮物艾莉絲受老公教育方式啟發:「男生和女生需要被對待的方式不太一樣」爸媽心聲:溫和堅定的教養,為什麼這麼難?試試這3步驟與孩子共處吧!育兒也要斷捨離!放下這些堅持,讓育兒不再只有負面情緒教訓孩子請「關起門來」吧!當眾責罵,孩子會以為自己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