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張家琪(關注農業資深媒體人)深夜2點,正是多數人熟睡的時刻,花蓮縣酪農廖皎邦的鬧鐘大聲作響,剛入眠的他毫不遲疑馬上起身,到畜舍看看半夜分娩的牛隻生產狀況順利與否.確認產程平順,他才能安心再入睡.這樣的生活節奏是廖皎邦的日常,即使有自動化管理系統輔助,酪農們對於自己畜養的牛隻總是萬分牽掛.養牛的人不會有完整的睡眠與休假時刻,牛隻健康成長並回饋以豐沛乳量,是他們最大的成就感.廖皎邦自退伍後便在父親的牧場幫忙.(圖片來源:張家琪提供)從8頭乳牛起家,退伍接班至今擴充到340頭在養量46歲廖皎邦是花蓮縣接班得早的酪農,退伍後就到父親的牧場工作.這個牧場由8頭乳牛起家,逐步擴張到如今的340頭在養量,牧場陪伴著廖皎邦成長,畜舍裡的乳牛群對他而言除了是家中生計的來源,更是心愛的寶貝.「以前我經常睡前訂鬧鐘,半夜起來巡視牛舍,觀察一下它們的狀況,再回去睡」,廖皎邦說.對他而言,酪農業是他想要、喜愛也願意投入的工作,不完整的睡眠,不算什麼苦.接手父親的牧場後,這裡早已變成廖皎邦的生活重心.(圖片來源:張家琪提供)電腦化經營改革,讓他能花更多心思在乳牛上爾後全面導入自動化經營,他才終於有稍微完整的睡眠,但是只要碰上牛隻在半夜分娩,他仍會一個晚上起身看視幾次,才能安心.自動化經營是廖皎邦接手牧場後堅決進行的轉變.主要是看到父親過去以紙本記錄,辛苦卻效益低,且牛隻的發情、配種、懷孕、乾乳等都須自己推估,在管理頭數增加之下,經常掛一漏萬,有時甚至耽誤了泌乳高峰期更是扼腕.在說服父母支持後砸下一大筆錢,導入牧場管理走向電腦化,廖家牧場得以持續壯大.透過自動化經營管理,只要將牛隻出生後飼養過程的資料鍵入系統建檔,之後包括牛隻活動量、各時期健康狀況、何時發情與配種、懷孕、生產等,系統都會主動提醒.電腦幫他省下的時間與精力,他用來繼續精進飼養與管理能力,也更能游刄有餘地推動產期調節,將乳牛生產時間盡量調整到接近夏季,在夏季市場需求量高的時候,供應充足的鮮乳.導入自動化模式,讓電腦協助管理牛隻,廖皎邦更能在合適的時間讓乳牛產乳.(圖片來源:張家琪提供)前往以色列交流、努力提供乳牛更好的環境酪農最大的挑戰是牛隻分娩難產時,這電腦幫不上忙,全靠酪農的經驗與膽大心細扮演助產士角色.酪農最頭痛的困難是極端氣候讓台灣季夏季氣溫不斷上升,影響乳牛繁殖與乳量.廖皎邦為此特別參加參訪團前往以色列取經,學習更有效率且節能省水的降溫模式,在自家牧場實施後,果然達到良好的散熱成效,牛隻能在盛夏時期安穩於畜舍休息,乳量跟著穩住.這讓廖皎邦深感動物福利的重要性.當飼主關注牛隻的福祉,牛隻便會有好產能.廖皎邦近來著手規劃新牧場,決心以動物福利為核心!新牧場的畜舍空間較一般大1倍,減少水泥地.牛隻糞尿6成送往專業廢棄物處理中心處理成肥料等再利用,或進行沼氣發電,餘下的4成留置牧場翻入泥土裡.這麼一來,牛隻便有柔軟好踩踏的泥土地休息與走動.遊說農民改種牧草,創造共榮的友善畜牧循環他還想與週邊農民共榮,積極游說農民改種牧草.牧場的牛隻糞尿經處理後可提供天然肥料供使用,農民收穫的牧草,廖皎邦再收購做為牛隻芻料,形成一個循環且共榮的友善畜牧方式.廖皎邦希望透過周邊農民種植的牧草促進地方共榮.(圖片來源:張家琪提供)養牛也愛牛,廖皎邦說,酪農每個世代會做的事都不同,到了他這個世代該做的是如何讓牛隻更舒適、更不覺得緊迫,那麼他們產出的牛乳才會是最優質的.審稿編輯:林玉婷延伸閱讀▶花蓮縣民抗議新設「養牛場」,畜牧業者喊冤:單純的酪農戶反遭欺壓!▶酪農何去何從?陳明汝:要本土化、自動化、差異化▶看見危機勇於轉型水流莊牧場闖出新格局—水流莊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