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近3、40年來,肝癌都在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盛行率大概是所有癌症的第四位,每年約有8,000多人死於肝癌,其中有很多患者是青壯年,對家庭、社會都是非常巨大的損失.所幸現在多樣化的治療方式,以及持續推出的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讓肝癌患者有效緩解腫瘤惡化.預防肝癌,遠離危險因子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林錫銘教授表示,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罹患B型肝炎、C型肝炎等慢性肝炎多年之後,有部分患者會逐漸演變成肝硬化,發生肝癌的機會也大幅增加.過去台灣的B型肝炎盛行率高,約有一半的肝癌患者與B型肝炎有關.近年來,疫苗的普及降低了B型肝炎的盛行率,也有效預防肝癌的發生,使得由C型肝炎導致肝癌的比例漸漸增加. 除了B型、C型肝炎之外,還有許多危險因子與肝癌有關,例如酒精、抽菸、脂肪肝、肝硬化、藥物性肝炎、黃麴毒素、糖尿病、體重過重等.不管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肝硬化,都是肝癌的高危險群.酒精會造成肝損傷,長期飲酒將導致酒精性肝病變、肝硬化.脂肪肝也相當常見,很多人都不以為意,然而,脂肪肝也會引起肝臟發炎,久而久之便容易產生肝病變.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林錫銘教授指出,肝臟沒有神經,早期肝癌大多數都沒有症狀.臨床上許多小於5公分的肝癌,患者完全沒有感覺,往往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當肝癌愈長愈大,患者可能會感到腹脹、右上腹痛、食慾不振,部分患者會出現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像濃茶,體重減輕、容易疲憊也是可能出現的症狀.出現症狀時,經常已經是中、晚期的肝癌. 因為肝癌看不到、摸不到、症狀又不明顯,所以只能仰賴各種檢查.抽血的部分主要是檢驗肝功能與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但是有些小型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可能正常,所以一定要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腹部超音波是相當重要的影像檢查工具,必要時還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建議肝炎患者每6個月做一次抽血跟超音波檢查;對於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建議每3到6個月做一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臟腫瘤,及早治療.發現肝臟腫瘤時,醫師會根據抽血、影像檢查來判斷,必要時需要切片檢查.一般會在影像導引下用針穿過皮膚進入肝臟,取出一些腫瘤組織,再交由病理科醫師判讀.治療肝癌,多管齊下林錫銘教授解釋,肝癌的治療工具相當多樣,醫師會根據肝癌的位置、大小、數量、轉移與否、以及患者的肝臟功能來擬訂個人化的治療計畫.若狀況許可,早期肝癌通常會建議手術切除.另外亦可選擇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RFA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射頻電極針插入肝臟腫瘤,透過電流產生的高溫讓腫瘤壞死. 如果是肝癌中期不適合開刀,會建議進行栓塞治療,由於肝臟腫瘤的血液主要由肝動脈供應,針對肝動脈分支進行栓塞有助於控制肝臟腫瘤.目前也可以選擇合併使用標把治療.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經侵犯肝臟的大血管,甚至於經由血液、淋巴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例如骨頭、肺臟、腎上腺、腦部等.進入肝癌晚期後,過去以化學治療為主,隨著藥物的進步,目前已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可供選擇.什麼是肝癌標靶治療?林錫銘教授說明,肝癌細胞上面存在多種標記,標靶治療的藥物,會針對具有特定標記的細胞發揮作用,促使癌細胞壞死. 第一線標靶藥物對於腫瘤縮小的成效有限,但是因為沒有嚴重副作用,所以患者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有助於增加存活率.當第一線標靶藥物失去作用,或者無法忍受副作用時,患者可考慮使用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作用在與一線不同的靶點,藥物機轉不同.根據大型雙盲臨床試驗,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整體生存期的中位數達10.2個月,有助降低疾病惡化風險.因為是一天僅需服用一顆的口服藥物,使用上較便利,患者的順從性也較好.常見的副作用如高血壓、疲倦、腹瀉、食慾不振等,只要與醫師好好討論、處理,亦可以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林錫銘教授舉例,曾有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15年前發現罹患肝癌,立刻接受治療後暫無大礙.直到3年前,抽血追蹤發現胎兒蛋白指數上升,卻找不到肝癌腫瘤.「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後,他的胎兒蛋白指數仍持續上升,我們便改為免疫治療,結果胎兒蛋白指數依然維持高達2萬多.」林錫銘教授接著分享「服用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後,該患者的胎兒蛋白指數才開始下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胎兒蛋白指數就下降了近一半.直到最近,他的胎兒蛋白指數已經順利降到200多.」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服用非常成功,且陸續搭配多種肝癌的治療工具,讓頗為複雜的病情得到控制.貼心小提醒林錫銘教授提醒,肝癌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於晚期肝癌,請不要氣餒,現在肝癌治療工具愈來愈多樣,第一線、第二線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也有好幾種,好好跟醫師討論、密切配合,就有機會讓病情緩解,同時改善生活品質!※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