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許多令爸媽崩潰的事,可能是吃飯的時候總是上跳下竄、在白色的牆上彩繪、把你珍貴的收藏品打碎時、或是試圖把手伸向危險物品……這時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孩子「怒吼」表達自己急迫的情緒.下意識選擇的怒吼式教育,比想像中影響更長久也許在吼完孩子後,爸媽可能會後悔,自己不該這樣對孩子;但在事情發生的當下,為了及時制止孩子時,這是下意識的反應,會有這樣的反應絕對不只有你一個! 在2003年的美國雜誌<婚姻和家庭期刊>中,接近一千位家長接受問券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人近一年中有對自己的孩子怒吼過,甚至在有7歲以上孩子的家庭中,幾乎是100%的家長都承認,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過. 一位早期和小學兒童教育教授,分析了這種舉動:「父母會大吼大叫,是因為他們同時被不同的事情拉扯,且發生了一些沮喪的事情.看到小孩在吵架,或做出家長不贊許的舉動時,情緒就會鬆了關口,傾瀉而出,吼叫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尤其怒火是一種更難掌控住的情緒,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會突然到達高峰,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制止怒氣,它就會直接被宣洩而出. 除了難以控制脾氣,還有一個原因讓家長總是對小孩吼叫,就是因為「好用」啊!簡單、不需要什麼技巧,張嘴後就能讓小孩子一秒變乖.但2013年的一項研究告你,如果繼續使用「怒吼式教育」的話,孩子不但不會真的變乖,可能還更糟. 研究將攻擊且持續性的口頭訓斥與體罰(例如打屁股)做比較,發現當我們對小孩子吼叫時,不僅自己心裡不好受,也會讓孩子感到恐懼,若讓他們常常接受到憤怒的言語,會使他們焦慮,且更容易大吼大叫. 孩子的神經系統其實是很敏感的,大吼大叫對他們來講,不僅很可怕還帶有侵略性,再加上這時候家長的表情,多是生氣且嚇人的.所以我們以為大吼會讓孩子變「乖」,只是因為他們很害怕、希望我們停止喊叫,而不是他們認知到錯誤而願意改變行為. 「吼叫」只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改變孩子不良的行為,導致爸媽們常因為同一件事,反覆對孩子怒吼.孩子可能也會失去判斷事情對錯的能力,而是養成看爸媽「臉色」,判定事情的可不可行. 當孩子長大後,已經習慣了你的吼叫,也不再感到恐懼,就會對爸媽的怒吼「免疫」了,甚至親子關係也會變得不好QQ 小幫手在在下面整理出5個小撇步,可以在怒氣的邊緣上,找回情緒的主控權!希望能幫助家長們脫離這種下意識地大叫的管教方式~ 5個脫離怒吼式教育的小撇步1.給自己一點空間把自己關在一個帶鎖的房間(但如果你的孩子還是寶寶時,請先確保他們待在嬰兒床,或是安全的遊戲房),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聽個一兩首歌的時間,在心裡默念:「孩子是最珍貴的寶物.」而當孩子發現你不見時,可能也會自己意識到做錯事了,就停止了錯誤的行為. 2.沉浸在回憶當你閒下來的時候,可以仔細回想,跟每個孩子的美好回憶,記住這份美好,當你快要爆發的時候,就在腦中撥放這些記憶的片段. 3.把煩惱丟包是時候讓孩子了解到,父母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有想不出辦法的時,大方地將你的問題拋向孩子吧!例如你可以這樣向他們坦承:「你不願意乖乖的去上幼稚園,這樣我很沮喪,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不管孩子有沒有提出一個好意見,都會讓他們感覺到自主權,比起向他們大罵抱怨,這時候他會願意聽聽問題所在. 4.反問孩子問題問你的孩子:「你覺得為什麼爸爸/媽媽現在會生氣?」這時孩子就會停下來檢視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繼續做出那些會讓你爆炸的舉動. 5.如果你很生氣你就拍拍手!如果你知道你已經滿肚子的怒火時,就用力地拍拍手吧!藉由物理上的運動,去發洩心理上的情緒,這樣也可以幫助你擺脫怒氣,至少用力地拍手,比洩憤的甩上門好. 4個快速打發孩子的寶寶遊戲小幫手另外再整理4個遊戲,可以快速打發孩子,好讓爸媽有時間可以忙碌於其他事情????前面也提到過,會讓爸媽忍不住向孩子怒吼,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正被多件事情纏身,一邊要忙工作上的事,一邊怎麼能耐著性子陪孩子? 所以這四個遊戲的目的,是要讓爸媽可以「提前防範」怒氣爆發的可能性:1.花幾分鐘,從房間搬出毯子或棉被、幾個抱枕,或是拿出一件床單,罩住整個桌子,就能快速搭建出一個孩子專屬的堡壘了,這時候你就可以邀請孩子,帶著他們的玩具或娃娃進入堡壘玩耍了!2.這個遊戲聽起來非常簡單(甚至有點無聊),但卻可以耗掉你孩子超多的時間!只要拿出一個塑膠碗,在裡面裝入冰塊,讓孩子觀察這些冰塊的變化.建議家長們平常就可以先把一些小糖果、小玩具等做成冰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加速冰塊的融化(為了可以順利得到糖果或是玩具,他們自然會超專心!)3.在洗手盆裝滿溫水,並用肥皂製造出泡泡,接著給你的小孩勺子、塑膠杯或海綿.簡單快速就能準備出,讓孩子開心玩的泡泡遊戲!但要注意的事:你的地板可能會被泡泡水潑的到處都是XD4.交代一些簡單的事情給孩子做,例如請他們將洗好的一籃襪子,一隻一隻找出配對的,就算他們可能不會成功地達到你的要求,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從中找到樂趣.※本文由<Bananny托育小幫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